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去世,年僅50歲,年輕人應該如何防癌


「歡迎收看《非常6+1》,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李詠。」你還記得這句台詞嗎?

今天上午9點31分,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哈文@法麥圖的媽媽發文宣布李詠去世:「在美國,經過17個月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早上起來看到這個新聞後,想必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吃驚,因為之前並沒有李詠患病的消息,而且他真的還很年輕,才剛剛50歲。


花裡胡哨的西裝再加上一頭長捲髮,這位特立獨行又才華橫溢的主持人曾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歡樂。《非常6+1》《幸運52》……一檔又一檔的優秀節目,現在想起來真的是滿滿的回憶殺。

不過,因癌去世的名人實屬不少,而且很多都年紀不大。2003年香港歌壇巨星梅艷芳因宮頸癌去世,終年40歲;2007年,1987年版《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因乳腺癌去世,終年42歲;2009年,央視主持人羅京因淋巴瘤醫治無效去世,終年48歲;僅僅上個月,就有歌手臧天朔和相聲大師師勝傑因肝癌去世,分別享年54歲和66歲。


癌症就像惡魔一樣,奪走了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倒在癌症的魔爪下。

一、可千萬別仗著自己年輕,不把癌症當回事兒

據2017年《柳葉刀·腫瘤學》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012年全球20-39歲年齡段癌症新發病例96.5萬例,癌症相關死亡35.8萬例。此外,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20-39歲年輕人的腫瘤發病率為39.22/10萬,到2013年增至70.01/10 萬。在13年的時間裡,我國年輕人癌症發病率增長了將近80%。由此可見,癌症年輕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而且,雖然年輕人更加身強力壯,身體恢復能力要優於老年人。但也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乳腺癌、宮頸癌、胃癌和大腸癌,患者年紀越輕,預後越差。


這主要是因為:

  • 年輕患者更多攜帶致癌基因,癌症類型往往更為兇險;

  • 與老年患者相比,年輕患者代謝旺盛,能夠讓腫瘤迅速增長,轉移和複發的可能性也相應較高,對預後產生不利影響;

  • 有些年輕人好發的腫瘤,比如骨肉瘤、白血病等,預後本身就差一些;

  • 年輕人往往對自身的不適不以為然,很多腫瘤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根據2018年中國癌症統計報告,15-44歲女性中最常見的新發癌症是乳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肺癌和卵巢癌,最常見的死亡類型是白血病、腦癌、淋巴瘤、骨癌和肝癌;該年齡段男性最常見的新發癌症是肝癌、甲狀腺癌、肺癌、腸癌和胃癌,最常見的死亡類型是白血病、腦癌、淋巴瘤、肝癌和骨癌。


而45-59歲女性中最常見的新發癌症是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和腸癌,最常見的死亡類型是乳腺癌、肺癌、胃癌、宮頸癌和肝癌;該年齡段男性最常見的新發癌症是肺癌、肝癌、胃癌、腸癌、食管癌,最常見的死亡類型是肝癌、肺癌、白血病、胃癌和腦癌。

二、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患癌?

為什麼越來越來年輕人被查出癌症?一方面是現在人們的健康體檢意識增強及癌症篩查水準提高,使部分癌症患者提前被診斷出。但更重要的是,當下年輕人的一些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讓他們增加了患癌風險。(15-39歲不幸患癌的年輕人,該怎麼辦?)


1. 不良的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與惡性腫瘤的發病有密切關係,約30%惡性腫瘤可歸因於不良飲食和營養攝入不均衡。年輕人鍾情於吃油炸、燒烤、煙熏、醃製等食品,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少,及飲食不規律,均可促使年輕人易患消化道腫瘤、甲狀腺癌、膀胱癌等。

2. 有吸煙、酗酒的嗜好

吸煙,可謂百害無一利,早已被證實與多數癌症有聯繫。過度飲酒與肝癌、胃癌、腸癌、口腔癌均有密切的關係。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隨大流、耍酷等原因,煙不離手,餐桌上無酒不歡,不醉不散,這些不良的嗜好才得以讓癌症有機可乘。

3. 肥胖或超重,少運動

年輕人大多不喜歡做飯,快餐、聚餐成了常態,導致過多攝入高脂、高熱量食物,再加入工作忙,長期靜坐,體力活動少,導致超重或肥胖越來越常見。然而,多項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為「肥胖是癌症的病因」提供了大量的佐證。與肥胖相關的腫瘤包括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食管腺癌、腎癌、膀胱癌和甲狀腺癌等。

4. 負面的心理狀況

現代年輕人生活節奏快,承受著各種巨大壓力,容易導致精神緊張、焦慮煩躁、抑鬱寡歡等負面情緒,從而導致人的內分泌環境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患癌的幾率因而大大提高,如淋巴瘤、胃癌、乳腺癌、腸癌等。

5. 遺傳因素

遺傳是致癌因素的內部因素中的一種因素,有5%-15%的癌症其主要的引發因素是遺傳因素。比如,乳腺癌、結腸癌、鼻咽癌、胃癌等存在遺傳易感性及家族聚集性。


三、癌症預防十大措施


癌症雖然可怕,但所幸的是,約40%的癌症可以預防。為了更好的預防癌症,AICR(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和WCRF(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客觀且全面的分析了全球7000個符合其標準的科學文獻,並根據相關研究中最強有力的證據,給出了癌症預防的十大建議。(美國癌症研究學會:預防癌症的10條建議)


1. 只要沒到體重不足,減肥就是你的頭等大事兒


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可增加12種癌症風險。其中成年女性體重每增加5kg,絕經後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增加11%,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39%,卵巢癌風險增加13%;成年男性體重每增加5kg,其結腸癌風險增加9%,腎癌風險為正常體重成年男性的1.42倍。

因此推薦在正常的BMI範圍內(18.5~23.9 kg/m2),儘可能保持更低的體重指數。

2.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千萬別久坐


先記住一點,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


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激素水準、新陳代謝能力、增強免疫力,不僅能降低乳腺癌、結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而且相比缺乏鍛煉的人,達到最低運動推薦水準(每周代謝當量7.5~15)者癌症死亡風險可降低20%。

科學家建議每天至少60分鐘的身體活動或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

3. 拒絕含糖飲料,限制高能量食物攝入


糖攝入量的增高與兒童/年輕人的肥胖和疾病風險增加相關。美國心臟協會建議2-18歲的兒童/年輕人,每日糖攝入量應不超過25g;2歲以下兒童飲食中不應包含添加糖。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推薦喝白開水為主,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4. 每頓飯三分之二的植物性食物


蔬菜和水果攝入太少可導致口咽癌症、食道癌、肺癌和胃癌。AICR建議,每頓飲食至少有2/3的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其中水果攝入量是每天300g以上。

5. 限制紅肉攝入,避免加工肉製品


WHO將紅肉列為IIA類致癌物,將加工肉類列為I類致癌物,它們主要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專家建議,每周紅肉及加工肉製品的攝入不超過500g。

6. 嚴格限制酒精攝入量


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酒精可增加以下6種癌症風險:乳腺癌、腸癌、肝癌、口咽癌、食管癌和胃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7. 保持低鹽飲食


鹽攝入量超標除了導致胃癌之外,還對心腦血管和代謝類疾病有不弱於糖的貢獻,提示我們必須重視控鹽。AICR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小於6g,在食物的保存上,應選擇不需要使用鹽的製冷、乾燥、灌裝和發酵等其他技術。

8. 不依賴營養補充劑預防癌症

一項隨機性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葉酸可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特別是攝護腺癌和結直腸癌;β- 胡蘿蔔素可增加肺癌和胃癌的發病風險;硒可增加非黑素瘤皮膚癌發病風險;維生素E可增加攝護腺癌的發病風險。

所以我們應當盡量從飲食中獲取必要的營養素,只有在臨床表現或生化指標提示營養素缺乏時,才需要考慮服用營養素補充劑。

9. 母乳餵養,讓媽媽和孩子更健康

研究發現,母乳餵養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不僅能降低母親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還能幫助保持嬰兒的健康體重。

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堅持母乳餵養6個月。


10. 癌症倖存者的健康生活指導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幫助癌症患者更好的康復並預防癌症複發,癌症患者應遵循專業的癌症預防建議,形成健康的膳食習慣、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達到和保持正常體重,以促進整體健康狀態,改善預後,有品質地長期生存。

最後,一定不要吸煙!

四、早發現,早治療


早期篩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對於癌症防治是必不可少的。絕大部分癌症通過早期發現、早期乾預,可以顯著改善預後甚至達到治癒。比如胃癌,早期治療的5年生存率可>90%,部分患者還可達到治癒。


因此,如果年輕人不幸得了癌症也不應太過驚慌,要儘快調整心態,及時接受規範的治療,積極對抗癌症,爭取早日戰服癌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