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藥會有哪些跌出來的機會?

2018年是醫藥行業蛻變的一年。

從2016年2月開始上漲了27個月的醫藥板塊,在2018年5月底劃過一道拋物線後,開始均值回歸之路。

當時隻道是尋常,孰料集采政策橫空出世,醫藥板塊一夜入冬,所有仿製藥企業仿若置身鬥獸場,血腥的淘汰賽開始了。

白臉方下場,紅臉始登台,藥監局在28日發表公告,取消一致性評價12月31日的時間限制,給了整個行業以喘息之機。

緊接著12月29日,衛健委、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發文,要加快落實《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有形之手開始揮動。

通知指出,每年要發布鼓勵仿製的藥品目錄,將仿製藥技術研發列入國家專項計劃,促進仿製藥的替代使用。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後,仿製藥企業也明白以往的發展生態變了,以後將在政策的指引下,往高富帥進化。

理想雖豐滿,但骨乾的現實是整個醫藥板塊處於混沌之中,誰都知道會受到影響,但多米諾骨牌怎麽倒,企業的業績和估值怎樣測算,誰都懵。

雖然前景仍不明,但行業巨頭們已甩開包袱,大步前進,12月期間,科倫藥業有5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複星醫藥有2個,還有華森製藥、康弘藥業等。

獲批生產的仿製藥也有7款,首仿的有恆瑞的替莫唑胺和翰宇藥業的醋酸西曲瑞克,此外還有恆瑞和海正同時獲批的帕瑞昔布納等產品。

仿製藥雖風光不再,但馬克思說過,不能倒洗澡水時把裡面的嬰兒一起倒掉,接下來君臨將對2019年確定性較高的細分行業進行盤點。

1.

>>>創新藥

歲末年初之際,創新藥捷報頻傳,陰霾重重的醫藥板塊迎來陣陣暖風。

12月17日,剛啟動H股全球發售的君實生物迎來重磅利好,旗下的PD-1抗體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成為國產首個上市的PD-1單抗藥物。

12月21日,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獲批,成為國產第二款上市的PD-1單抗藥物。

同一日,恆瑞的抗PD-1抗體SHR1210聯合甲硫酸阿帕替尼的三期臨床試驗獲得美國FDA受理,此外其PD-1單抗也於1月4日完成審評,上市在即。

一時間,風起雲湧,我國幾大創新藥龍頭在PD-1單抗上激烈交鋒。

一切概因PD-1單抗太重要了,PD-1被稱為抗癌神藥,是腫瘤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被美國權威雜誌《科學》評為2013年十大發明之一。

在通俗意義上,一切癌症都是惡性腫瘤,以前都是使用手術、放化療等手段治療,晚期就等於被宣判死刑。

PD-1單抗作為一種腫瘤免疫治療藥物,通過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抗癌,不僅可單獨使用,在聯合療法上更是效果極佳。

根據權威雜誌《柳葉刀》的數據,使用PD-1聯合CTLA-4抗體治療,黑色素瘤患者的有效率鋼彈46%,美國前總統卡特的癌症都因此得以治愈。

2014年,施貴寶、默沙東先後成功推出PD-1抑製劑,前者藥品名為Opdivo,也就是O藥,後者名為Keytruda,簡稱K藥。

此後,OK組合不斷在腫瘤領域攻城拔寨,先後在黑色素瘤、肝癌、胃癌、腎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成為廣大癌症患者的福音。

2018年Q3,O藥實現銷售收入為49.31億美元,而K藥經過一系列堪稱諜戰片的交鋒後成功實現反超,二者分列腫瘤藥物銷售額的二三名,僅次於來那度胺的71.36億美元。

1月3日,施貴寶以740億美元溢價54%收購新基,在把新基的來那度胺收入麾下後,施貴寶再次奠定其腫瘤領域的霸主地位。

此次收購案中,施貴寶用真金白銀印證了創新藥的美好錢景,也給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從股價看,雖然A股沾藥就跌,但港股的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卻絲毫不受影響,再次驗證了創新藥的獨特魅力。

恆瑞醫藥是國內創新藥龍頭企業,管線也最豐富,奈何A股有業績要求,恆瑞一直采取“以仿養新”的戰略,營收中85%以上都是仿製藥,隨板塊下跌在所難免。

資本是聰明的,除了以上四位一線選手外,布局PD-1的還有複星醫藥、安科生物等數十家企業,雖看上去激烈,實際上炮灰居多。

從適應症看,恆瑞的卡瑞利珠、信達的信迪利和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為霍奇金淋巴癌,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為黑色素瘤,都屬於小眾市場。

在胃癌、肝癌、肺癌三大熱門領域,四位選手仍處於摸牌階段,離糊牌尚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雖然我國的創新藥根基尚淺,但已走在正確的路線上,中國醫藥行業的未來必然落在恆瑞們的頭上。

2.

>>>連鎖醫療

2018年的醫藥行業很精彩,但那是屬於藥的江湖,在享受了萬眾矚目後,承受刀光劍影也是必然。

連鎖醫療作為搖旗呐喊的小弟,自然不會成為打擊的對象,反而是各有各的精彩。

我國的民營醫院早期都是泥腿子上岸,在莆田系“不騙自己人”的理念下,大江南北都出現了其拓荒的身影。

在莆田系的帶領下,發展中的民營醫院被貼上了“暴利、廣告惡戰、病毒性行銷”等標簽。

2009年以後,國家各部門相繼發文,鼓勵社會辦醫,我國的民營醫院逐漸走上正軌,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門。

2017年,全國3萬家醫院中,民營醫院已佔了1.8萬家,品質且不說,數量是湊夠了。

在發展過程中,雖湧現了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但最終專科連鎖脫穎而出,成為了民營醫院的主流模式。

目前來看,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美年健康無疑是專科連鎖醫療的成功典範。

在醫療行業素有金眼科,銀牙科的說法,健康體檢也不遑多讓,都是受益於消費更新的朝陽行業。

>>>愛爾眼科

愛爾眼科在2018年仍延續了往年的強勢,在大盤大幅回調,醫藥板塊又哭又喪的情況下,漲幅仍鋼彈29.37%,你大爺仍是你大爺。

愛爾眼科2003年成立,2009年上市,從17家醫院起步,目前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連鎖眼科醫療服務機構。

公司的高成長可以概括為好公司遇上了好賽道。

公司的業務分為屈光手術、白內障手術和驗光配鏡三大塊,雖然很簡單,但含金量卻非常高。

在這個低頭一族盛行的年代,我國人民想不近視太難了,根據衛計委的數據,2018年我國的近視人口已達4.5億人。

此外,老齡化趨勢下,我國的白內障人群也在不斷增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何愁客源不增加也。

眼科的醫療服務價格也在與時俱進,滿足人民消費更新的需求不斷上漲,妥妥的戴維斯雙擊。

在發展過程中,愛爾眼科針對我國眼科醫療資源冷熱不均的情況,獨創分級連鎖模式,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不斷複製粘貼。

截止2018年9月,公司的各級眼科醫院已達到270多家,遍布全國30多個省。

公司也精通馭人之道,採用合夥人制度和股權激勵等方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公司的眼科醫師已達4000餘人,在全國佔比超過10%。

無論是勢力範圍還是人才儲備,愛爾眼科都已強到沒朋友,寡頭壟斷格局已成。

在三四線城市布局完成後,公司在2018年已逐漸向一二線城市進軍,且公司的海外並購已延伸到了香港、歐洲、美國等地。

伴隨著規模的擴大,公司的業績也秀出天際,營收從2009年的6.0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9.63億元,GAGR為33.08%,淨利潤的GAGR也鋼彈31.67%。

從現有發展趨勢看,公司高成長的步伐仍不可阻擋,天花板還遠遠未到。

唯一可慮的是公司的估值偏高,但放眼A股市場,已很難找到如此優秀的標的,貴自有貴的道理。

3.

>>>通策醫療

通策醫療的發展模式與愛爾眼科非常相似,在資本市場,投資者也經常把兩家作對比。

口腔科雖然種植、正畸等業務也是剛需,但無論從重要程度還是專業性來看,都要比眼科略遜一籌。

眼科對設備依賴度高,已形成標準化流程,更具有可複製性,牙科患者個體差異大,對醫生的依賴度更高。

因此,口腔科多以個體診所的形式存在,連美國80%以上的口腔科都為個人診所,集中度很難提高。

通策醫療從杭州口腔醫院起家,獨創了總院+分院的模式,依托杭口、寧口兩大總院不斷分裂繁殖。

2018年6月,公司推出了蒲公英計劃,意圖實現浙江省的全覆蓋,目前已有分院30家。

從公司的營收可以看出,浙江省內佔了90.67%,仍屬於地方諸侯的水準,離愛爾眼科的全國稱霸仍相去甚遠。

但公司也在做這方面的布局,2016年公司設立了投資基金,籌備在北京、武漢、重慶、成都、廣州、西安設立六大口腔醫院。

2018年11月,武漢存濟口腔醫院已開業,公司的全國化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能否複製在杭州的成功非常值得期待。

隨著並購步伐的加快,公司的業績從2018年呈加速增長趨勢,通策醫療也一改過去兩年的頹勢,以47%的漲幅位居三劍客之首。

雖有投資者質疑通策醫療不專一,口腔科都沒玩轉,還敢進軍眼科和輔助生殖,但公司剛邁出熟悉的浙江去闖蕩江湖,多做幾手準備,並不為過。

>>>美年健康

和以上兩位兄弟比,美年健康混的卻頗為淒慘,三好學生的印象被證偽,成為了被唾棄的對象。

2018年7月底,美年健康曝出假醫門事件,引發信任危機,短短半個月事件,股價下跌了近40%。

從道德層面來講,公司雇傭假醫生是對體檢品質不負責的表現,也是忽視客戶生命健康安全的表現,再怎麽懲罰都不為過。

但資本市場是殘酷的,也是理性的,更多考慮的是對企業業績的影響。

先看基本盤,美年健康的成長路徑與愛爾眼科相似,避開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滲透,公司的門市一半以上分布在三四線城市。

發展模式也沒什麽兩樣,通過資本開路,不斷地把敵人變成自己人,先後並購了慈銘、奧亞、美兆等企業。

2018年Q3,公司已擁有門市449家,籌建中門市122家,一線城市除了愛康國賓尚能抗衡外,已成為體檢行業的龍頭老大。

從發展前景看,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防大於治的觀念已逐漸深入人心,加上各種疾病層出不窮,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健康體檢的需求越來越大。

好賽道+行業龍頭,美年健康光憑這點就足以勝過資本市場諸多標的。

體檢行業目前80%的客戶都是企事業部門,企業的發展壯大自然也離不開市場行銷這門玄學,從美年健康鋼彈26%的銷售費用可見一般。

因此,個人好惡的影響因素相對較輕,且在時間這把殺豬刀的攻勢下,假醫門的影響會越來越淡。

從公司年報預測數來看,影響非常小,營收和淨利增幅在50%左右,業績繼續保持高增長,馬太效應再次發威。

這次警鍾反而能促使管理層正視公司存在的各種問題,增強危機意識,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唯一可慮的是,多年的並購導致公司商譽大增,2018年Q3,公司的商譽已鋼彈46億元,佔淨資產的73%,處於高危狀態。

在當下證監會對商譽監管收緊的情況下,或許等待也是一種美。

4.

>>>疫苗

7月的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影響巨大,舉國嘩然,長官人雙雙作出批示,長生生物直接撲街。

整個疫苗板塊進入至暗時刻,股價大幅下挫,但暴風雨過後,天還是那片天,與弱雞的大盤相比,仍是高富帥般的存在。

2018年,上證漲幅為-24.59%,創業板為-28.65%,反觀疫苗板塊,除了注定要退市的長生,均取得了不斐的戰績。

沃森生物漲幅為4.66%,康泰生物為13.7%,華蘭生物為23.4%,智飛生物更鋼彈38.73%,這一切的背後仍是企業亮眼的業績在推動。

疫苗屬於生物類似藥,除了國家免疫規劃的一類疫苗,幾大疫苗龍頭生產的都為二類疫苗,屬於自費品種,受政策影響非常小。

疫苗行業屬於創新驅動型行業,疫苗市場的增長動力來源於重磅新品獲批上市,市場空間有13億人民打底,在國民健康意識日益提高的趨勢下,可謂供不應求。

因此,只要重磅新品多多地,業績自然杠杠地。

>>>智飛生物

作為能預防女性健康第一殺手-宮頸癌的HPV疫苗,在2018年是火遍朋友圈的存在,已成為驗證戀人關係、夫妻關係的試金石。

HPV疫苗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三種,分別為葛蘭素史克的2價疫苗,默沙東的4價疫苗、9價疫苗。

為加強對疫苗行業的監管,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外資的疫苗銷售實行獨家代理政策。

在確認過眼神後,銷售能力最強的智飛生物成了默沙東的最佳搭檔,智飛也靠著代理HPV賺得盆滿缽滿。

繼5月拿下9價疫苗的總代理後,11月16日,智飛與默沙東協定約定未來三年HPV疫苗的採購額分別為55億元、83.3億元、41.65億元,合計超過180億元。

55億的採購額,自不可能原價賣,以代理業務45%的毛利率估算,毛估估光代理HPV疫苗都有20億+的淨利潤。

以目前9價疫苗一針難求的現狀,公司的錢途肉眼可見。

公司抗大旗的自研品種為AC-Hib三聯疫苗,用於預防A、C群腦膜炎球菌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適應人群為嬰幼兒。

三聯疫苗為公司的獨家產品,2018年批簽發643.68萬隻,出廠價為210元左右/針,銷售收入為13.5億元,該品種淨利率為50%,淨利潤為6.76億元。

2017年為470.4萬支,2018年643.8萬支,照此增長速度2019年將達到800萬支,淨利潤為8.4億。

智飛生物光這兩個品種2019的淨利潤就在30億左右,在售的還有五價輪狀病毒疫苗、滅活A肝疫苗等品種,確定性非常強。

此外,公司的研發管線也非常豐富,2019年有望獲批就有預防結核病的EC診斷試劑和預防用微卡,微卡還是銷售額有望達數十億的重磅品種。

智飛生物的天賦肉眼可見,連二股東的清倉式減持都打不倒,除了黑天鵝,已沒有什麽能阻止它了。

>>>沃森生物

沃森生物是一家典型的研發驅動型企業,公司近年來的重心就是燒錢搞研發。

雖然公司營收不高,但沃森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研發比例居高不下,2017年研發收入3.33億元,佔公司營收的49.87%。

公司醉心研發的品種有兩樣,一是13價肺炎結合疫苗,二是HPV2價疫苗。

輝瑞的13價肺炎結合疫苗被稱為全球疫苗之王,是目前唯一一款適用於全年齡組人群注射的肺炎疫苗,在全球銷售持續火爆。

最近三年的銷售額分別為62、57、56億美元,連續蟬聯疫苗第一位,在全球也排在11位的重磅產品。

輝瑞的13價疫苗2016年底進入中國,被獲批用於6周-15月齡的嬰幼兒,2017年隻簽發了71萬支,產品供不應求。

沃森的13價肺炎疫苗已進入評審階段,有望於近期首家獲批,適應範圍為6周-5歲,競爭優勢明顯,預計能為公司帶來10億+的淨利潤。

沃森的HPV2價疫苗目前處於臨床尾聲,也有望於2019年獲批,雖不如默沙東的4價疫苗和9價疫苗搶手,但勝在有價格優勢,也是銷售額10億+大品種。

公司雖轉讓了嘉和生物的部分股權,但也是共贏之舉,既可分擔風險,引進康恩貝、高瓴資本等強力盟友也有利於共同把嘉和的蛋糕做大。

當然公司最近也是新聞不斷,實控人李雲春減持了2700萬股,套現4.8個億,大股東雲南工投轉讓了5%的股權。

或許只有等到13價疫苗獲批瓜熟蒂落,公司才能開啟新的征程。

>>>康泰生物

康泰生物是受疫苗事件影響僅次於長生的企業,股價相對高位已下跌過半,近期仍萎靡不振。

先從產品看,公司的四聯疫苗是獨家品種,疫苗事件在終端的負面影響也消除,2017年為150萬支,2018年已增長到515.14萬支,2018年的業績已有保證。

這還是在賽諾菲的五聯疫苗也恢復生產的情況下,未來康泰的四聯疫苗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有望成為淨利潤10億+的品種。

從在研產品看,康泰的13價肺炎疫苗已進入臨床總結階段,研發進度在國內僅次於沃森,有望於2020年上市,13價疫苗的大蛋糕也有公司一份。

從賽諾菲引進的三代狂犬疫苗已取得臨床研究批價,領先競爭對手兩年時間,有望於2020年獲批,也是淨利潤10億+的品種。

從在研管線看,康泰已優於沃森,這也是其市值一度接近500億的原因。

目前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形象受損,市場前景已不是決定公司估值的最主要因素,2019年或許是最佳觀察期。

5.

悲觀者所見之處皆是地獄,而樂觀者會覺得處處是天堂。

在時間的長河裡,目前醫藥板塊的低迷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具有強剛需的醫藥行業仍具有美好的前景。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資訊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