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大白馬恆瑞醫藥離奇大跌?

今日有傳聞稱恆瑞PD1審批暫停,這導致其早盤一度大跌7%。對於仿製藥龍頭恆瑞來說,PD1是其轉向創新藥的關鍵一步,但相比其他4家申請PD-1的生物製藥公司,恆瑞的審批日期有點長...

1月28日,醫藥龍頭恆瑞醫藥早盤一度大跌7%,截至1月28日收盤,恆瑞醫藥收報54.82元,下跌7.07%。

上個交易日,恆瑞醫藥尚有2172.01億元市值,大跌之後只剩2018.51億元,直接蒸發了153.50億元。

而恆瑞醫藥股價暴跌,很大可能與其PD-1(卡瑞利珠單抗)審批暫停的傳聞有關。此前,已經有兩項PD-1產品獲批,但是恆瑞醫藥旗下的PD-1遲遲沒有獲批,於是引起市場恐慌,甚至有人傳出了謠言。

來源:微博

根據醫藥大V的資料顯示,君實生物旗下特瑞普利單抗、信達生物旗下信迪利單抗以及恆瑞醫藥旗下卡瑞利珠單抗均為PD-1產品,分別於2018年3月20日、4月19日和4月23日完成評審。可是,上述兩款產品分別於2018年12月17日和12月27日批準上市,但是恆瑞醫藥旗下PD-1產品卻遲遲沒有評審結束。

三項產品幾乎是同時承辦,恆瑞醫藥卻前兩家晚了一個多月。或許,正因於此,才導致恆瑞醫藥的傳言到處傳播。

恆瑞自主研發的PD-1卡瑞利珠單抗,不僅是難治複發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其治療前景不僅備受國內同行認可,還獲得了全球醫學界的關注。但更重要的是,這是恆瑞從仿製藥走向創新藥公司的重要關鍵一步。此前恆瑞市值一度達到3000億,但因恆瑞在創新藥領域的孱弱,其高估值一直被詬病。

而4+7帶量採購政策背後指向未來創新藥才是主流,仿製藥比例過高的恆瑞醫藥因此遭遇大跌。這意味著自主研發的PD-1卡瑞利珠單抗上市後,恆瑞醫藥或能重新估值。但從時間上看,PD-1卡瑞利珠單抗的審批時間未免過長,而此次PD1審批暫停,令人擔憂恆瑞創新藥的期望落空。或許,這才是導致上市公司此次暴跌的主要原因。

//

恆瑞醫藥怎麽又跌了?

//

一直以來,醫藥股不論牛市還是熊市,都是A股中最受資金追追捧的品種。但幾個月前還被券商機構追捧形勢一片大好的醫藥股,在4+7帶量採購政策衝擊下戰戰兢兢,更是遭遇了恐慌性的拋售之舉,整個醫藥板塊,似乎進入了寒冬。

而數據也證明,醫藥股或許在短時間內被投資者移出了自選股,機構投資者也從當初的“買入評級”變成了觀望狀態。實際上,進入2019年以來,醫藥行業的整體漲幅僅為1%,相較其他版塊明顯偏弱,這其中醫藥龍頭恆瑞股價更是經歷了“過山車”。

截至目前,總市值超過千億的藥企僅剩2家。一家是恆瑞醫藥,一家是邁瑞醫療。此前康美藥業、雲南白藥、上海萊士以及華大基因因市值大幅縮水,退出了千億市場外。

這其中,千億市值醫藥股龍頭恆瑞在經歷了2018年A股殺跌至底部後絕地反彈,沒曾想遭遇4+7採購政策當頭一棒,而彼時又恰逢高管集體減持逃竄,這家做實業的醫藥公司,也著實令人捏了把汗。

猶記得,去年6月7日,恆瑞醫藥股價攀上高峰,創下83.29元最高價,成為A股唯一一家市值突破3000億的A股藥企,PE達到了驚人的90倍,這個月中信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4家券商發布研報,給予恆瑞醫藥“買入”評級。

實際上,恆瑞醫藥以無並購、零借款、高投入以及高增長而當之無愧的成為國內的醫藥龍頭,但同時其高估值也頗被詬病。恆瑞醫藥是目前中國製藥行業最大的上市公司,生產的藥品主要針對腫瘤、麻醉和影像領域,分別佔到40%,25%和15%。

自2018年6月以後,恆瑞醫藥股價進入了跌跌不休的狀態,截至目前,恆瑞股價以較當時跌去30%,3000億市值如今剩下2000億。2018年下半年,A股低迷至指數破2500點,彼時在大體行情不好的背景下,恆瑞醫藥的下跌被投資者認為是殺估值,所以在其經歷了2018年A股殺跌,估值降至合理後仍有大波投資者以及機構追隨,其股價仍可以從9月17日的55元/股,絕地反彈至11月的68元/股。

//

帶量採購指向創新藥?

//

直到12月6日,國家“4+7”帶量採購的投標談判日,醫藥股集體閃崩,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盤中一度逼近跌停,市值蒸發逾百億,板塊中其他個股也紛紛跟跌。帶量採購意味著,醫院在招標的時候就承諾藥品的銷量,保證在8-15 個月之內用完;拿出60%-70%的市場份額給得標企業,其他企業只能分享剩餘30%-40%份額。

其中,恆瑞醫藥有兩款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但2010~2014年間,其申報臨床或生產獲批的仿製藥品種已超100個之多。而根據政策規定,同品種藥品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採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帶量採購政策威力之所以如此之大,短期內看似乎是在醫保控費、降低醫保支出的大政策趨勢下,市場擔心這一新政令藥品降價,或將構成醫藥企業的大利空。

但實際上,從長遠來看,採購長期來看會影響仿製藥的定價體系,隨著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越來越多,若參考日本或者歐美的醫藥產業經驗,或許可知仿製藥的價格將持續走低。儘管恆瑞醫藥近年來加大了對創新藥的投入,從2010年年報提出了分力創新藥研究所,布局創新藥,但就目前來看仿製藥無疑仍是其命脈。

值得注意的是,恆瑞其2018年中報中提出了分線專業銷售,而分線銷售是跨國創新藥企的主要銷售方式。

這意味著恆瑞在原有的基礎上將重要產品進行分線細化。比如,其將所有產品按照適應症領域分為 5 條銷售管線,即抗腫瘤、影像、麻醉、慢性病和綜合產品線;將放量突出的創新藥阿帕替尼從抗腫瘤線中獨立出來,單獨成為一條銷售管線。

在突出創新方向的恆瑞,也在轉變打法。對此,有相關人士猜測,國內有些藥企如此積極斬獲FDA文號,是否有意借歐美獲準上市的製劑產品,走海外共線生產這條“捷徑”實現“彎道超車”,來通過一致性評價。

不過,遭遇4+7採購政策當頭一棒,而彼時又恰逢高管集體減持逃竄,這家做實業的醫藥公司,也著實令人捏了把汗。

2018年7月21日,恆瑞醫藥股價創出最高價之後一個月,董監高準備集體減持。而三個月後,恆瑞醫藥董監高第二輪減持再度啟動。根據減持結果,這兩輪減持,共有蔣新華、蔣素梅、李克儉、袁開紅、周雲曙、孫緒根等6人參與減持計劃,共計減持74.59萬股股份。

在恆瑞醫藥的大跌的視窗,其董監集體減持逃竄無疑無疑動搖了投資者的軍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