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信證券擬收購廣州證券,弱市中券業“強者恆強”

成交低迷的日子,券商其實都不那麽好過,收購兼並抱團取暖可能是一個好辦法。12月24日晚間,中信證券(600030.SH)公告稱,擬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證券100%股權,消息一出來引起業內高度關注。

按照業務規模來看,兩者相差20多倍的營業收入和13倍的淨資產,這一筆收購可謂是“象吞蛇”的交易,中信證券加上廣州證券在經紀業務的市場份額,有望重新趕上華泰證券(601688.SH),中信證券能否借此並購重奪經紀業務“一哥”地位?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證券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中小券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市場低迷的環境下,被收購是個選擇,大券商也可以借此提高市場份額,行業呈現“強者恆強”的格局,已經成為共識。

營業收入相差超20倍,淨資產相差13倍

中信證券公告稱,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擬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對方為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越秀金控,000987.SZ),上半年廣州證券已經陷入虧損。

越秀金控2018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證券業務總資產483.02 億元,較2017年底增長13.72%;淨資產112.72億元,較2017年底基本持平。公司證券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01億元,同比增長4.58%;淨利潤-0.30億元。”

其中,券經紀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89億元,同比下降2.71%。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2018年上半年,證券業務的代理買賣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1.43 億元,行業排名第59位;託管證券市值1469.81億元,行業排名第41位;股基成交額5097.79億元,行業排名第46位。2018年上半年,證券自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3億元,同比下降12.11%。

2018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營業收入近200億元,超過廣州證券20多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55.6億元。淨資產方面,中信證券上半年為1534.55億元,是廣州證券的13.6倍。中信證券各項業務的行業地位都遠遠高於廣州證券。

中信證券稱,自2018年12月25日開市時起停牌,力爭在不超過5個交易日的時間內複牌,為完成本次交易為目的,將對廣州證券部分下屬資產是否納入最終合並重組範圍等具體細節進一步協商。

其實在中信證券計劃收購拋出之前沒兩個月,越秀金控才完成了對廣州證券的全面收購。2018年9月前,越秀金控已在廣州證券持股67.235%,其余32.765%的股權由富力地產(02777.HK)等六家公司持有。2018年8月,交易對價共62.64億元,越秀金控向原六家股東發行發行總共4.44億股,每股定價12.99元,合計約57.64億元,總交易對價中其余部分,由越秀金控現金支付。截至2018年10月8日,6名股東合計持有的廣州證券32.765%股權已過戶至越秀金控名下。

深圳一位投行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中信證券和越秀金控達成協定,可以是通過換股的方式進行,這樣的話不涉及額外融資安排,關鍵是換股比例如何讓雙方都滿意;行業來看,2018年成交低迷,中小券商有不少出現虧損,被並購而“抱大腿”是情理之中,對大券商而言,可以借此馬上鞏固市場份額。

經紀業務能否重新追上華泰?

並購後的中信證券,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有望重奪經紀業務“一哥”的市場地位。

2011年赴港發行H股以後,中信證券就並未在市場再融資,不過其競爭對手倒是無論股市的牛熊,都“圈錢”的不亦樂乎,中信證券某些業務已經無法保證其“一哥地位”,比如經紀業務落後於華泰證券,目前處於重新“奮起直追”的狀態,這次並購廣州證券或許可以帶來一定的契機。

中信證券半年報稱,2018年上半年,經紀業務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代理股票基金交易總量(不含場內貨幣基金交易量)市場份額6%。越秀金控半年報稱,證券業務強化分支機構的力量,零售客戶數量穩步增長,股基交易市場份額由年初的0.4220%提升至0.4501%。

華泰證券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股票基金交易量7.58兆元,行業排名第一。以此計算華泰證券市場份額為6.6%,可見中信證券加上廣州證券6.45%的份額,使得未來重新追上華泰證券的希望大增。

上一個券商並購的知名案例,是中金公司(03908.HK)收購中投證券。深圳某知名券商前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中金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構業務發力,但對零售客戶並沒有足夠的重視,財富管理板塊出現一定缺失。2016年中金收購中投證券之後,把中金的“短板”補齊了,獲得了大量的零售客戶基礎,未來如何發展自身的財富管理業務,是成長的關鍵所在。

龍頭券商融資潮塑造“強者恆強”格局

近一年A股市場的弱市中,多家大券商的再融資額度合計逼近千億元大關。大量再融資以及權重指數成分股調整都給券商股造成一定壓力,不過隨著股指期貨“鬆綁”以及科創板的推出,大券商也有望受益於相關政策。

2018年年初藍籌股的牛市末期,申萬巨集源(000166.SZ)和東方證券(600958.SH)分別完成了120億元的定向增發融資,A股之後再次陷入大跌的怪圈,不過這並沒有擋住券商們對融資的渴望。先是華泰證券完成融資141億元(計劃金額為255億元),然後廣發證券(000776.SZ)150億元融資方案已經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海通證券(600837.SH)計劃融資200億元已經獲得股東大會通過,興業證券(601377.SH)計劃融資80億元,國信證券(002736.SZ)也計劃融資150億元。

國信證券在非公開增發預案中提到:“在監管趨嚴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大背景下,證券行業、正通過業務轉型、科技賦能和國際化驅動增長。具備資本實力、創新能力及國際業務能力的大券商佔據更大優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強者恆強’成為了行業共識。公司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最有影響力的大型證券公司之一,本次非公開發行將進一步提升公司資本實力”。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表示,2015年以來證券行業進入整頓規範周期,證券行業風控指引新規、覆蓋全業務鏈的監管政策等陸續頒布,嚴監管下行業洗牌加速。2017年六大券商(中信、國君、海通、招商、廣發、華泰)淨利潤集中度為47%,較2015年提升12個百分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