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開“開放銀行”的神秘面紗,它是未來銀行的樣子?

“開放銀行”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3月份,多家銀行發布2018年年報,從各家財報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開放平台”、“開放API”的身影,而無論是哪種叫法,都與“開放銀行”有所關聯。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稱,將圍繞“雲+API+區塊鏈”和“數據+AI”構建開放的經營生態和服務體系;建設銀行稱,將利用開放銀行管理平台,加速金融服務與各行業場景的融合。而除了傳統銀行業之外,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等互聯網銀行也在借“開放銀行”模式打造數字銀行。

2018年,被認為是中國“開放銀行”元年。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開放銀行”不僅是銀行的一個新業務板塊,某種程度上說它可能是銀行未來的主流經營範式。那麽,究竟什麽是“開放銀行”?銀行業要開放什麽?為什麽要開放?

源於海外的“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一詞翻譯自“Open Banking”,目前業內還沒有統一的定義。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的定義:開放銀行是一種平台化商業模式,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供應商和其他合作夥伴提供服務,使銀行創造出新的價值,構建新的核心能力。

興業數金公司總裁陳翀曾撰文指出,開放銀行是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經濟在銀行業的具體應用,即指銀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務,通過Open API或SDK等技術方式開放給合作夥伴乃至客戶。

他以電商平台為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一個電商平台希望銀行為其用戶提供账戶查詢、支付、消費貸款等服務,銀行開放若乾個金融服務接口供電商平台調用,那麽用戶就可以直接從該電商平台在線獲得上述銀行服務而無需再到銀行辦理。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在整個服務鏈條中位置後置,通過開放自身金融服務接口給第三方使用,這就是開放銀行。

放眼海外,2004年,支付公司PayPal推出的PayPal API被認為是開放銀行的最早雛形。2011年,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開始提供SDK和應用商店服務,通過應用商店的形式讓第三方開發者更便捷的構建新的移動程序,是早期有代表性的開放銀行示範樣本。

而在我國,2013年,中國銀行推出了開放平台,開放的接口涉及跨國金融、代收代付、移動支付,以及地圖服務、網點查詢、匯率牌價等服務,為開發者打開了開發各類金融服務應用的大門,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很大轟動。

開放銀行的理念十分新潮,在具體實踐上,歐美國家走的比較早,也比較超前。

開放API是前提,共享金融數據是關鍵

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歐盟和英國為了提升金融市場創新和客戶體驗,制定了一系列監管框架和條例來推動開放銀行的快速落地。

2014年,英國政府對零售銀行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英國前四大銀行擁有80%的英國經常帳戶,而這些銀行用戶更換經常账戶的概率只有3%,大行們吃準了客戶這種心態,在他們看來無論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怎麽樣,客戶都不會輕易流失。長此以往,大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將逐漸弱化,新進銀行與小型銀行也很難得到發展。

而後,英國政府決定在銀行業推行開放銀行戰略,通過開放API的形式,銀行要將用戶資料提供給授權的第三方業者使用,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從而激發金融市場活力。為了推進開放銀行理念的實施,2016年3月,英國財政部牽頭成立的工作組正式對外發布了《開放銀行標準框架》。

2015年11月,歐盟頒布了《新支付指令》,要求成員國在2018年1月13日將其落實在各國法律中正式實施。新指令的具體內容為,歐洲銀行必須把支付服務和相關客戶數據開放給客戶授信的第三方服務商,主要目標是推動支付行業的創新,通過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促進市場競爭和活力。

結合《新支付指令》、相關數據保護條例,英國競爭與市場委員會啟動了開放銀行計劃,要求英國九大銀行遵循統一的數據開放標準,支持包括個人、中小企業在內的客戶將自身账戶信息向第三方機構共享,促進金融產品創新,從而幫助他們獲取更好的金融服務。

2017年3月,英國九大銀行已經開放出銀行產品、分行以及ATM等標準化數據。根據英國開放銀行網站的數據顯示,已有100家通過FCA認證許可的金融服務提供商參與了開放銀行計劃,並提供了新的金融服務,其中67家是第三方服務商,33家是帳戶服務商。

英國在開放銀行領域的不斷探索,為其他國家銀行業推進開放銀行落地提供了有效的借鑒。除了英國之外,歐盟也大力推動開放銀行理念的落地,其中,花旗銀行和西班牙對外銀行的案例最為典型。

2016年,花旗銀行推出的Citi開發者中心,將账戶管理、授權、信用卡、轉账、花旗點數等8大類API開放給外部開發者調用。澳洲航空在花旗的開發者中心調用了70多個API,獲取了相關用戶的金融數據之後,推出了優質白金信用卡服務以及Qantas Money應用程序,用戶在獲得澳洲航空會員計劃獎勵的同時,可以實時監控信用卡餘額和飛行裡程數積分;

同年,西班牙對外銀行正式啟動開放API項目,並於次年5月對外開放API Market,外部開發人員可以訪問、測試API,以便在自己的應用程序中使用。到目前為止,該銀行開放了10個API,具體包括零售端客戶數據、企業信息和多渠道數據整合三大類。

而與上述銀行相比,國內的“開放銀行”之路才剛剛開始。

開放銀行在我國

在我國,較早把開放銀行理念落實到實際業務中的,除了前文提到的中國銀行,還有微眾銀行、華瑞銀行、新網銀行等與生俱來具備互聯網基因民營銀行。

以微眾銀行為例,2015年,微眾銀行推出的“微動力”開放平台將線上理財產品和服務封裝到SDK(軟體開發包)中,直接集成到合作夥伴的移動銀行APP裡,中小銀行的用戶能夠在其銀行APP上體驗到微眾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未來,銀行將走向更加‘開放銀行’的發展模式。隨著金融科技技術的成熟,跨銀行間、跨金融機構間、跨產業間的合作將越來越頻繁。”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表示。

去年下半年,開放銀行的理念在國內持續升溫,無論是國有大行、股份製銀行還是民營銀行,開始逐步布局“開放銀行”。

7月份,浦發銀行推出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浦發銀行基於API技術,把產品和服務嵌入到各個合作夥伴的平台上。例如,浦發銀行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嵌入到社區App中,業主可以直接使用社區App支付物業費、在社區商戶消費獲得優惠、預約保潔服務等,銀行在背後提供了支付、權益優惠、積分等各項金融服務。

8月份,建設銀行的開放銀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線,該平台可以將建行已有的核心金融服務,比如账戶開立,投資理財,账戶計算,以標準的SDK、API的方式發布,為第三方合作夥伴、客戶、總分行提供標準化的接入。而工商銀行方面提出,全面實施e-ICBC 3.0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向服務無所不在的“身邊銀行”、創新無所不包的“開放銀行”、應用無所不能的“智慧銀行”轉型。

9月份,招商銀行上線了App和掌上生活App最新版本。在新版本中,招行開放了身份認證、安全、支付、終端等API接口,能夠支持多個小程序,與第三方共同開發個性化、本地化的功能,實現金融和生活場景的銜接。

除了上述大行之外,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也在積極推動開放銀行的落地。

為何開放銀行會受到國內銀行業如此推崇?

源於國內銀行亟需“求變”

近年來,銀行業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工作重點,以自研、合作等方式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到自身業務中,通過在移動端上線移動銀行APP,在網點投放一體化智能終端設備等方式來提高業務效率,進而提升客戶體驗。

“經過幾年的發展,銀行的業務效率與過去相比已經有較大的提升,但在獲客方面銀行仍然面臨困難,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位銀行從業人員告訴鈦媒體。

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來襲,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第三方支付和各類互聯網金融平台給銀行的存貸業務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國內銀行業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勢漸失,自身的獲客能力不斷減弱。

根據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發布的《2018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用戶在銀行放置流動資金的比例減少,且多流向各種互聯網金融平台。2018年用戶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使用程度進一步加深,50.5%的用戶最常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管理流動資金,而最常使用銀行管理流動資金的用戶佔比為33.1%。

面對如此形勢,銀行不僅要設法留在老客戶,還要開拓新的獲客渠道。

“現在大家都在談線下場景,封閉在銀行體系內的場景不開放是做不下去的,需要通過開放API的方式向各個場景融入,對金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從而實現留住老客戶、獲取新客戶的目的。”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實現留客獲客只是開放銀行的表象,對傳統金融業務模式進行重構才是開放銀行的本質。

業內人士把傳統業務模式下的銀行比喻為“業務孤島”,即主要對外輸出借、貸和與之相關的服務,並沒有和其他機構形成很好的協同和聯動效應。開放銀行將打破這種孤島,接入外部各種場景,與客戶、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合作夥伴形成聯動,打造銀行自身生態圈。

開放銀行的建設面臨挑戰

據工商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該行通過API開放平台已將業務切入超過1700個互聯網場景;在中信銀行2018年報中,其零售業務布局的“開放銀行”平台獲取個人客戶近1000萬;興業銀行披露,2018年上半年通過開放API引入16.75萬個場景端客戶,各類創新產品交易達5570萬筆。

“目前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整體而言,我國開放銀行的建設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一位金融科技領域的分析師告訴鈦媒體,挑戰主要來自安全、建設周期、監管政策等方面。

首先是安全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陳立吾曾明確表示,開放銀行通過互聯網渠道向客戶提供服務,接口具有公開的共享屬性,如被惡意調用並發起拒絕式服務攻擊,可能會導致商業銀行業務系統服務不可用、業務連續性中斷。另外,開放銀行對商業銀行外部合作方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事前如果缺少健全的準入機制,將導致資質不佳的合作方渾水摸魚,增加風險事件的發生比例;

其次是建設周期方面,與銀行業數字化一樣,構建完整的開放銀行體系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即使是基礎較好的銀行,在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大幅度盈利;

最後是監管政策方面,古往今來,各個行業的發展除了需要自身足夠強大之外,還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金融行業更是如此。英國已經頒布了《開放銀行標準框架》,我國在這方面還是空白。(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郭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