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大銀行楊兵兵:開放銀行如何“開放”?

作者:楊兵兵(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來源:當代金融家。

導讀

目前,開放銀行的快速發展在全球金融監管部門中引起了廣泛關注。開放銀行不僅僅是銀行的一個新業務板塊,某種程度上說,開放銀行可能是銀行未來的主流經營範式。

正確認識和理解開放銀行,合理把握開放內容,防範和控制其中的風險,對於開放銀行的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發展迅速,經濟規模、質量以及結構均發生了深刻變化。

外部看,大型互聯網企業近期紛紛表示向科技企業轉型,聚焦“互聯網+產業”。未來一段時間,曾經發生在金融行業,觸及“生產態”的深刻轉變,可能會在交通、住房、醫療、教育等行業漸次發生。

內部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特別是在數字經濟領域服務客戶的模式,逐漸向著平台接入、生活融入、產業嵌入的外延式發展模式轉變,形成傳統客戶與互聯網用戶並重的綜合服務體系。

在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商業銀行應該以開放銀行發展模式為基礎,以更優質、更便捷、更安全的綜合金融服務為先導,以行業間資金流、信息流和信用傳導樞紐為訴求,在更廣泛的數字經濟領域尋求銀行服務的融入與發展。

01

如何理解開放銀行

對開放銀行的理解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技術手段和業務模式,所有符合開放銀行特徵、滿足開放銀行理念的業務都應該是開放銀行發展的一部分。

具體來說,開放銀行的發展內涵,一是向外部平台開放金融功能和數據,以實現更廣泛的業務布放;二是向“互聯網用戶”開放部分銀行服務,以形成銀行的“互聯網用戶”客群。

1

內部場景向外部場景延伸

開發銀行是業務主場景由內向外的發展過程,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將在更多互聯網場景被消費者直接獲取。

以前,銀行將ATM機、二維碼、客戶經理等入口布放到4S店、售樓處、商場等物理場景,以延伸客戶服務範圍。

現在,銀行與各類線上平台合作,為合作方提供支付轉账、繳費收單、融資理財等銀行產品,豐富平台金融功能,同時拓展自身業務渠道。

未來,隨著5G網絡的商用,各種智能生活、生產設備的普及,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將逐漸超越手機平台,以不限於APP的形式廣泛存在於生活、生產與商務活動中。

銀行將金融產品按照功能分類進行更加細致的分解和重組,與合作平台開展更加深入的數據、技術和流程上的合作,共同進行消費場景的優化和創新。實際上,無論銀行采取何種技術路徑,開放銀行的發展,都意味著銀行服務的主場景逐漸遠離自身的熟悉範圍,向消費者的生活、生產和經營聚集。

2

客戶服務向用戶服務延伸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銀行客戶線上化紅利日趨見頂,客戶增長逐漸進入存量市場,傳統獲客模式邊際成本劇增。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第三方場景,獲取銀行的開放服務,也成為銀行的“互聯網用戶”。這種間接觸達的“客戶”與銀行傳統意義上的、具備完整身份要素的客戶存在很大區別。

Breet King(布萊特·金)在描述未來銀行經營模式時曾表示,“未來,商業銀行可能會消失,但銀行服務會以不同形式長期存在”,這一觀點正好也解釋了銀行客戶與銀行用戶的不同。

客戶的定義以账戶為標的,即擁有銀行账戶是成為銀行客戶的前提,而“用戶”則以服務為紐帶,即享受銀行提供服務的就是銀行的用戶。

實際上,隨著銀行可以提供的生活類服務不斷豐富和細化,各種規模的銀行都有機會在垂直領域為大量用戶提供服務,從而構建各具特色的互聯網用戶體系。

02

現階段的開放銀行發展

開放銀行意味著銀行服務向外部場景發展,深入外部場景可以獲得大量的互聯網用戶,互聯網用戶的關鍵價值在於向銀行客戶轉化,而用戶轉化的關鍵在於對現有銀行產品和平台的全面開放性改造。

1

開放銀行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

開放銀行並不完全是一個新業態,而是過去幾年銀行業務場景化發展的自然延續。如果將2018年作為中國開放銀行元年,則其整體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目前銀行主要將更多的焦點放在提供多樣、便利的客戶體驗之上,對開放銀行的變現模式缺乏明確的思路。

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與歐洲金融管理協會(EFMA)聯合發布的《2017年全球零售銀行報告》中列舉了幾種開放銀行變現模式,包括交易費用、收益共享、許可費用等。其中,有54.3%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選擇交易費用形式佔比最高。而銀行則更傾向於選擇收益共享的方式佔比47.8%,可見市場對開放銀行業務的收益模式尚缺乏共識。

二是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自英國2015年承諾《銀行業API公開標準》之後,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均加強了對開放銀行業務規範的研究。不過目前,中國還沒有公布開放銀行業務指導意見。開放銀行的風控要求、業務範圍等關鍵政策要求尚不明確。

三是銀行自身的開放性改造尚不完善。開放銀行不僅僅是銀行的一個新業務板塊,某種程度上說,開放銀行可能是銀行未來的主流經營範式。而這種深層次的發展變革,需要銀行對自身的內部管理、業務劃分甚至組織架構進行深度調整。

實際上,構建完整的開放銀行體系是一項巨大且長期的工程,需要持續不斷投入大量資源。其全周期投入回報比呈U形曲線,在初級發展階段難以形成等值的業務回報,特別是不具備客戶基礎優勢的銀行,更加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盈利。

在當前發展階段,開放銀行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帶來銀行商業模式上的變革,但並不能保證盈利層面的快速實現。

2

應穩健推進API開放平台建設

金融服務要嵌入生活與生產各個方面,銀行應該遵循“場景在前、金融在後”原則,努力進入第三方的主流場景。在此過程中,銀行API開放平台是目前的主流經營模式。

然而目前,開放銀行整體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API平台建設需遵循行業發展特點、依據銀行自身情況穩健推進。

在場景化的推廣階段,開放銀行的首要目標是覆蓋市場,對接核心平台。銀行應該精選少數適用性廣、性能成熟的銀行功能製作API接口,採用科學的行銷策略積極鏈接主流平台,盡可能地讓銀行功能走出去,覆蓋一切需要銀行服務的數字場景。

在平台化的整合階段,當銀行API市場日趨完備,行業份額逐漸穩定,銀行應將重心回到自身API平台建設,形成優勢產品。通過構建穩定、易用、安全的互動平台,形成自主可控的輸出輸入環境,同時也為進一步擴展服務群體做好準備。

開放銀行的最終模式應該是社區化的服務提供商。服務對象不僅僅是掌握流量平台的互聯網公司,還包括中小企業、研究機構、政府機關以及廣泛的個人開發者,構成一個利用銀行API、發展銀行API、共享創新價值、充滿創新活力、能夠自我循環發展的生態系統。

3

當前階段應重視存量業務的開放性改造

對現有產品和平台的開放性改造是銀行實踐開放發展的基礎,也是銀行通過內外部平台獲取大量互聯網用戶後,促進用戶向客戶轉化,提升用戶綜合價值的關鍵舉措。

互聯網用戶對銀行的主要價值主要有三個:一是直接產生業務回報;二是形成數據資產;三是轉化為銀行客戶。

總體而言,我國銀行業當前的主體經營模式還是圍繞傳統銀行客戶體系展開,建立了完整的產品服務體系,經營客戶的效率較高,把控風險的能力較強,而大多數銀行互聯網用戶的經營管理體系才剛剛起步,整體經營效率較低。

在這種情況下,具備完整身份要素的客戶能夠產生的業務回報、形成的數據資產以及忠誠度均顯著強於互聯網用戶。所以當前階段最關鍵的價值還是實現互聯網用戶向客戶的轉化。

然而,互聯網用戶向銀行客戶的轉化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一是缺乏轉化動力,用戶並不會因為在互聯網平台使用了銀行提供的服務就選擇某家銀行去開戶,事實上,用戶一般都不知道是誰最終提供的服務。

二是缺乏轉化渠道,現在銀行的移動平台普遍缺乏線上直接獲客能力,一方面是因為缺乏強創意、高體驗、具有吸引力的線上金融產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手機銀行、信用卡等銀行移動平台依然需立足封閉的账戶體系,且各自之間相互獨立,尚不具備服務互聯網用戶的功能,更不用說促進互聯網用戶向銀行客戶轉化。

所以,發展開放銀行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應該是在符合監管規定的前提下,針對現有銀行產品和平台進行深入的開放性改造,形成適應開放經營的內部管理結構,打造一批強吸引力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整合打造具備互聯網用戶服務和轉化能力的銀行移動端平台。

03

開放銀行如何開放

開放性產品的關鍵特點在於適配性強,可以高效地利用各類渠道進行輸出,並與合作平台密切融合。而開放性平台的關鍵特點是在合規前提下使服務範圍超越傳統账戶體系,建立多個服務層次,對應不同風控級別的平台客戶經營管理體系。

1

銀行產品的開放性改造

銀行產品的開放性改造可以分為產品分解和產品整合。

產品分解是將現有的銀行產品和數據拆解成多個功能模塊,在客戶同意的前提下,輸出給合作機構。例如,資金證明、账戶管理、智能設備分布和運行情況等。一方面豐富合作平台金融功能,促成業務創新;另一方面使用戶免於在多個APP之間頻繁跳轉,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產品整合是指通過組合現有產品形成新型服務功能,如集合账戶服務、支付結算、現金管理等業務的綜合電商解決方案。

此外,銀行還可以在業務流程和創新流程上進行開放,將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意、行銷能力以及遠程服務等功能對第三方開放,促進業務增長的同時,提高銀行社會聲譽。

2

銀行平台的開放性改造

平台的開放性改造主要是為了在手機銀行、信用卡、直銷銀行等銀行自有移動平台建立“客戶+用戶”綜合服務機制,打造互聯網用戶轉化能力,形成真正的線上獲客能力。

一種方式是將多個APP進行整合,在保證用戶體驗的條件下盡可能提供完整的“銀行金融+生活服務”,同時建立以手機號、Ⅱ或Ⅲ類账戶、傳統一類账戶為三個層次的“用戶+客戶”經營轉化機制。

另一種方式是保持現有移動平台格局,但在平台間通過API接口互相開放,各平台依據自身主營業務特點,打造適合開放產品投放的“客戶+用戶”服務轉化機制。

3

重新定位開放銀行客戶群體

開放銀行的本質是合作而不是交易,所以客戶群體相比傳統業務更趨複雜,應該從合作模式中的共享要素角度進行劃分。

例如,單純需要銀行提供服務並付費的是一般商業客戶,這種客戶往往是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為了完善自身業務生態或者平台,進行服務和數據資產採購。

也有的客戶主要採用業務和數據共享模式,主要是一些垂直領域的專業平台。合作雙方通過功能結合進行產品創新或者改進,進而在業務增量中進行分潤或者資源共享。

此外還有一些客戶主要利用銀行免費提供的開放服務,同時搜尋市場上其他資源進行組合創新,主要是一些創新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對於這部分客戶,銀行可以進行類似創新孵化器的業務支持,充分利用小型企業靈活進取的特徵,打造銀行外延創新體系。

4

建立開放銀行業務價值觀

在數字經濟的市場結構中,商業銀行是重要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這種開放產品從一開始就不是參照銀行自有渠道來開發的,而是為了適應整個互聯網金融生態而設計的。

銀行的渠道可以為新生業務檢驗產品流程和用戶體驗,但是產品最終必須走出去。經歷市場的考驗和打磨,能夠立住腳跟,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的就是好的開放業務;只能依附於銀行渠道帶動銷售的就不是好的開放業務。

一項業務,具備商業可持續性,能夠直接觸達客戶的業務,就放在銀行自有渠道上銷售;不能自主掌控,但是可以為合作夥伴所用,間接服務銀行用戶的,就開放給合作夥伴的平台使用。這二者具備同等但有差別的價值,也是開放銀行看待業務的價值觀。

04

開放銀行如何管理風險

開放銀行使得業務風險敞口更多,拉長了整個風險管理的鏈條。因此,風險窪地的效應也會更加凸顯。例如,數據洩露、網絡安全、合作方欺詐等新型風險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猝不及防地發生。

1

傳統風險

開放銀行的功能輸出並不意味著風險的轉移,實際上還會提高管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傳統銀行業務風險的難度。

例如貸後管理,在銀行與客戶之間存在一個第三方機構的模式下,銀行貸後管理措施的執行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全力配合,傳統貸後管理手段需要進行全面的改造。

此外,客戶的逆向選擇、合作機構的道德風險均顯著加強了銀行掌握和防範風險的難度。

2

非金融風險

開放銀行的全面發展需要充分運用API、SDK、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也需要和大量的第三方合作機構進行技術、數據和業務層面的合作,使得銀行風險管理面臨更多新型非金融風險。

例如,API技術廣泛應用帶來的網絡安全隱患,互聯網規模經濟帶來的風險過度集中,以及多平台合作加強了風險事件在不同金融機構間的連鎖反應,有可能破壞現有金融市場格局形成風險隔離機制,加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所以,開放銀行的全面發展還需要立足於社會信用體系、企業信息披露機制以及金融市場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數字經濟時代的經濟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3

數據安全策略

此外,開放銀行的深入發展必然帶來數據隱私與安全方面的風險,銀行需要建立一整套事前授權、事中跟蹤、事後補救數據安全防控機制。

銀行可以與第三方機構搭建一個客戶授權的平台,數據共享過程中流程盡量透明化,從而降低信息不對稱。同時,需確保數據互動可追溯,制定緊急補救措施和追責制度。

4

監管部門頒布指導意見

開放銀行的快速發展在全球金融監管部門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目前,中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均已開始研究開放銀行規範發展的監管政策。

針對不同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同種類的金融業務,監管機構可以設置開放銀行的服務紅線,明確允許開放的信息接口類型、服務範圍等關鍵要素,頒布指導意見,建立開放銀行業務規則與監管框架。

九卦金融圈現已同步入駐:人民號、新浪財經頭條、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號、百家號、雪球、UC、大魚號、知乎等自媒體平台。歡迎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