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姥名茶 新昌人自己的禪茶

天姥名茶 新昌人自己的禪茶


編者按:新昌茶人用5年時間論證一款屬於新昌人自己的禪茶。明代文學家張岱在《夜航船》中對天姥山有這樣的描繪:「天姥山,在浙之新昌縣。李太白夢遊天姥,即此。近產茶,名天姥茶。」張岱記載之茶,即為天姥山一帶世代沿傳的古法茶。

像「菜乾」一樣的長茶挖掘的意義有多大?他們用5年時間論證

(通訊員:一秋)近幾個月來,新昌大佛寺的釋正涵師父正在忙著一件事情,他當年和熱心茶人共同參與的事情有了眉目,就是5年前他們儲存的產於新昌天姥山一帶古法制作的「天姥茶」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在專家的建議下,釋正涵師父開始致力於這款茶的推廣和挖掘。

5年前的一個晚上,對茶文化感興趣的熱心茶人找到了釋正涵師父,並帶來了一款茶葉,希望釋正涵師父能夠品嚐一下。釋正涵師父一看這個茶,造型像擰幹了的菜乾,顏色還有點黑,便問這是哪裡的茶。熱心茶人說,這是新昌的茶葉,土法制作而成。釋正涵師父平時就對茶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一提起這款新昌的茶葉,他立馬想到了,這是他小時候的茶。他趕緊拿起茶具泡茶,品嚐之後竟有了一絲感動,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我奶奶家的味道!好久沒有品嚐到這麼純正的茶了!

之後,釋正涵師父就與一些熱心茶人開始了這款茶的收集和挖掘工作。


不挖不知道,一挖不得了——釋正涵師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後發現,這款茶竟有如此強大的背景:傳承千年的禪茶製作工藝就是此茶工藝、當年許多高僧隱士和文化名人的著錄對此款茶都有明確記載、且此款茶在新昌一帶自龍井工藝引進之前都有存在。


和熱心茶友們分享了這些收集資料後,大家更是對此款茶產生了興趣,並在釋正涵師父的提議下,表示要發揚這款傳承在本地的「本茶」。


在此茶推出第一年後,收到了一些外界的質疑信息,即:此茶是否適合存放?是否適合茶道推廣?哪個季節的茶和哪個茶地的茶更好喝?這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

最後,大家決定,這些問題都是實際問題,需要用時間去論證,尤其是存儲,這是需要用事實依據說話。


就在年前,釋正涵師父拿出了儲存5年的茶,當專家們在喝到這款茶後竟再一次發出質問:這是存了5年的茶嗎?怎麼還能保持這樣的清香?——這是一款難得的好茶!


禪茶之源,茶工藝曾漂洋過海傳到了日本

據了解,古法茶出自浙江東部山區天台山和天姥山一帶,由農民採用原始古法方式製作而成,選用高山老樹茶和野生茶,通過烘焙、揉搓等傳統原生態手法對茶葉進行加工。

茶農對古法茶的製作有專門的講究,道具是祖上傳承的,搓茶器、烘焙罩、曬青框、茶籃等都是用原生態竹子編織的。


「揉茶和搓茶這些環節極為關鍵。」茶農們深諳其道。這些環節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揉茶時要掌握力度,還要專心去體會,揉得好的茶泡起來會相對柔和甘洌,回味十足。

而烘茶的原料必須為木炭,將木炭點燃後,搬來竹編烘焙罩,烘焙罩設計非常合理,呈「凸」字形,這樣的設計目的就是使鋪在上面的茶葉可均勻受熱。

這種製茶方法,曾被日本高僧榮西帶到了日本,並寫進了《吃茶養生記》一書中。


「書中關於天台山一帶茶區製茶工藝的記述,證明了現今日本蒸青茶加工工藝源自天台山(天姥山)。」新昌首批文化名家、《新昌茶經》主編徐躍龍說。日本高僧榮西兩度來天台山修佛,親身體會了飲茶對養生的妙處,晚年撰寫的《吃茶養生記》為日本普及飲茶提供了源泉。


據介紹,天台山(天姥山)一帶在宋時,至少在南宋時期,製茶工藝是蒸青散茶製法,就目前而言,蒸青茶加工工藝還在傳承,而這種茶藝目前正被挖掘,就是時下被茶界突然提及的古法茶。


明代文學家張岱在《夜航船》中對天姥山有這樣的描繪:「天姥山,在浙之新昌縣。李太白夢遊天姥,即此。近產茶,名天姥茶。」張岱記載之茶,即為天姥山一帶世代沿傳的古法茶。


「古法茶的發掘,使新昌在綠茶紅茶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品種,豐富了新昌茶文化。我們在編纂的《新昌茶經》上也要將此事件記錄下來。」《新昌茶經》編撰負責人徐躍龍說。


三季可采、茶葉可儲存、茶品優質等因素有利於帶動茶產業鏈

釋正涵師父將此款茶取了一個很好的名字「支竺遺風」,他說這是最能代表支竺遺風禪茶傳承的一款茶,有歷史文化底蘊,也有一種文化擔當。


他有個大膽預算:龍井茶一到採摘季節都是要趕時間的,一旦錯過了最好的季節,便會失去市場競爭力,而這個時間段主要定格在春夏之交,到了夏季後程和秋季,龍井茶便不再成為了市場寵兒。


而這款流傳了千年的古法茶卻呈現了不一樣的特點,這款茶3季可采,也就是春夏秋3個季節都可以出茶,且3個季節的茶各有特點,春茶清香、夏茶濃鬱、秋茶純冽。如果這款茶能夠得到推廣,那對於茶農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福利。


【編輯整理】走遍中國雜誌、何金德導演工作室 全媒體矩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