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突然起身時頭暈,是怎麼回事?

劉奶奶今年65歲,因為經常鍛煉身體,身子骨一直很硬朗。

不過最近,劉奶奶每次起床、或從沙發上起身時,總感覺到頭暈、全身沒有力氣,但坐下來休息一會兒,這些癥狀就好轉了。

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劉奶奶,這種情況是「體位性低血壓」所引起的。

什麼是體位性低血壓?

指患者突然由坐位或臥位變成直立位、或長時間保持直立體位,而引起血壓降低的現象。

一般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可認定為發生了體位性低血壓。癥狀可有頭暈、全身無力、站立不穩、尿失禁、心慌、心率異常和心絞痛等。

為什麼老年人更容易發生?

體位性低血壓多見於年老體弱者。

人上了年紀後,會發生神經功能衰退、動脈彈性變差、對血壓的調節速度降低,再加上其他因素的誘導,就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據統計,我國約有15%-20%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體位性低血壓。

對老年人而言,體位性低血壓的危害主要在於會導致跌倒、暈厥、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病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5個因素容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

進餐

進餐後,大量血液會積存在腹部臟器中,導致人體全身循環血量明顯減少。此時,適應能力較差的老年人若突然改變體位,就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洗熱水浴

洗熱水浴時,大量血液會積存在皮膚和骨骼肌內,也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長時間站立

老年人在長時間站立後,血液容易積存在下肢,會導致大腦供血量減少,從而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患有某些疾病

老年人易患神經系統疾病、造血系統疾病及營養不良、糖尿病等常見病,這些疾病可引起血液循環障礙或血液總量減少,從而容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

用藥不當

一些老年人常用的抗高血壓葯、硝酸酯類製劑、抗抑鬱葯和抗帕金森病葯等,均有降血壓的作用,若使用不當,就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發生的6個措施

重視健康飲食

控制食鹽攝入,每日5克為宜。做到少量多餐,餐後適當休息,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飽食引起血液淤積在腹腔臟器。

適宜運動鍛煉

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原則,開展有氧運動,如散步、騎車、體操、太極拳等,避免劇烈的運動項目。一旦在運動中出現頭昏、心悸、眼冒金星等,就要停止活動,及時躺下或坐下,防止暈厥。

避免久站和彎腰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長時間站立,防止血液淤積下肢,導致回心血量減少而引發低血壓。還要注意少彎腰、避免彎腰後的突然直立,否則心血管調節系統不能做出充分反應時,會引起血壓下降。

洗浴時做好防護措施

老人坐著洗浴可防止低血壓發生,可在浴室準備墊子或椅子;洗浴後先休息一會兒,再起身穿衣穿褲。

體位變換應緩慢

從蹲位、坐位或臥位到立位時,動作不可過快過猛,緩慢站起為好。

選擇長效降壓藥

老年高血壓患者選用降壓藥,應以作用溫和、緩慢發揮作用的藥物為宜,建議服用能維持血壓24小時穩定的長效降壓藥,切忌服用強而快的降壓藥。

體位性低血壓不是病,但一旦出現可能引發意外事件,切不可掉以輕心!

來源:上海疾控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