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說寧夏中衛的硒砂瓜好吃,可是你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嗎?

西瓜,相傳由西域傳入內地,故稱西瓜。據《五代史》記載:「胡嶠人契丹,食西瓜,以牛糞覆棚而種,瓜大如鬥,味甜如蜜。」我國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引胡嶠《陷虜記》中記載:「入平川始食西瓜,土人方,契丹(遼)破回紇(我國古代一個部落族,公元788年分三支西遷,胡嶠征戰的一支即今新疆維吾爾族),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由此可見,五代前西瓜已傳入我國新疆。

據有關史料所記,西瓜原產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四千年前,古埃及人始種。後從地中海傳入北歐,又進入中東、印度等地,約在公元五世紀南北朝時,中亞「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公元十世紀五代時再由新疆傳入內地。

硒砂瓜

那麼壓砂西瓜又是怎來的呢?清末民初,靖邊地區,瓜農曾試種過壓砂西瓜,雖試種成功,但因天旱少雨,瓜苗難以成活,事倍功半,末能推廣。民國十八年,靖邊曾遭遇百年大旱。靖邊農民魏延孝、魏延悌兄弟二人逃荒落戶到中寧養馬灣子。為生計,魏家兄弟在養馬灣子山地開荒,學著先輩經驗種植棉花和西瓜。因瓜苗生長在覆蓋著砂礫石地表面,有一定的保墒和隔熱保溫能力,瓜苗開花結果,終獲成功。

砂礫石地

「苦死老子,吃死兒子,餓死孫子。」這是壓砂瓜農的經驗總結。壓砂瓜在原地種植,最多只能種兩年(主要是地力貧脊)。因此,魏家兄弟將壓砂西瓜種植,逐年移植到邊遠山地,最後移種到離養馬灣子約十幾公里的二道溝一帶。壓砂西瓜皮薄瓤沙,味甜可口,人人愛吃,產銷兩旺。當時瓜販子爭先恐後,驢馱車拉,將瓜運到縣城及邊遠地區銷售。有的將西瓜用羊皮垡子順黃河放下,銷售到吳忠、靈武、銀川或磴口、包頭一帶。從此,鳴沙二道溝壓砂西瓜遠近聞名。

解放後,在大集體時,鳴沙、白馬沿山一帶的生產隊,廣開山荒,種植糜谷或壓砂瓜,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土地實行承包經營後,仍然有許多農民在山上壓砂種瓜,規模越來越大,其經濟收入也非常可觀。特別是近年來,政府把壓砂瓜作為一種產業,加大了科研和投資力度。經對壓砂西瓜進行科學測試分析,壓砂西瓜富含葡萄糖、維生素、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特別富含硒元素(含量過0.0056mg/kg),因此將壓砂西瓜定名為硒砂瓜。

近年,硒砂瓜作為中衛地區特色農副產品,獲得了政府大力支持。每年夏季西瓜上市時,天南海北的瓜販來到中衛,將這甘甜的西瓜運到全國百姓家中。

評比中的硒砂瓜

最後,以一首在當地流傳日久的《硒瓜情歌》作為結尾:

曾經走天涯,也曾忘了她; 幼時拌油餅,手捧大西瓜; 小嘴嘟嘟噠,滿臉都是Y; 傾心追明月,轉身已長大! 如今望天涯,依稀記得她; 情長路更長,西施比西瓜; 浮雲意遊子,快來嘗口瓜; 中衛硒砂瓜,叫你更想她! 自在走天涯,夢回故裡呀; 詢詢好西瓜,致富也當家; 爽脆哪個味,夢裡吃著啦; 大哥吃一口,叫你忘了家! 硒瓜走天涯,這裡夢裡嗎; 醉酒又當歌,胡馬也服它; 勸君多采拮,勿忘香山瓜; 天下獨一味,吃了更想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