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是怎麼產生的?有哪些原因呢?

我為什麼會患上這該死的抑鬱症?」是很多患者所關心的問題。回答了「為什麼"就有利於我們下一步的「怎麼麽辦"。

為何會陷入抑鬱,不同的理論有著不同的解釋,當然一種解釋並不排斥另一種解釋,只不過是分析角度不同而已。

有時,陷入抑鬱也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下面就介紹一些有關抑鬱成因方面的理論解釋。

遺傳因素

第一種可能性是某些人天生具有抑鬱的易感性。陷入抑鬱時我們腦內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會出現異常,這種異常有時來自於我們的基因,即控制著大量生物化學物質的DNA片段。如果這種見解成立,那麼我們就會看到抑鬱在家族中的延續,即抑鬱具有可遺傳性。

成長經歷

雖然遺傳會影響到我們對抑鬱的易感性,但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尤其是早年的經歷對是否患抑鬱的影響更為顯著。如果一個孩子在缺乏愛的家庭中長大,或者就算父母是愛孩子的,但卻經常以苛責的方式來表現「愛"那麼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父母關係不和,經常吵鬧,或父母本人就存在神經症傾向,比如過於追求完美、吹毛求疵、嚴重自戀等,就會讓孩子體驗到不安全感,形成基本焦慮。

生活信念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當中,但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與方式卻各不相同,這種不同可能來自於我們的父母、成長、教育、環境等差異。人一旦形成了某種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及世界的方式就很難改變,以後也會傾向於用這種視角來看待周圍的人及事物,即使環境改變了,也很難改變其固有的觀念。例如,如果孩子一直難於滿足父母的期待,或犯了一點錯誤就會被家長打罵及苛責,那麼他就很容易形成「我是一個失敗者」的信念。

內在驅力

生活信念僅僅會影響一個人對事物某一方面的判斷及評價,而內在驅力則會影響一個人整體的生活基調與追求。信念僅僅會影響一個「點"而驅力則會影響一個「面"內在驅力是影響及支配我們生活的一種內在動力,我們生活中很多選擇及判斷幾乎都產生於此,癥狀也不例外。

在生活中我們明明知道不應該為某事、某人或某物而焦慮、恐懼或抑鬱,但理智卻往往無法說服我們的心當理智失效的時候,其實就說明內在驅力在控制著我們,它好似另一個自我,只不過我們對它缺乏了解。

刺激事件

抑鬱發作有時是在某種嚴重刺激的事件下產生的,如失戀、失敗、親人的離去等。有時,一些多數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容易成為抑鬱發作的導火索,如發言緊張、考試失敗、被批評、被輕視等。

從表面上來看,也許我們會認為患者心理素質差,或抗挫折能力太低,但當我們真正了解一個人的生活信念及內在驅力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事情對他而言的意義,進而才能發現在我們眼中的「小事」在患者的眼中卻是一件「大事」。

社會文化

每個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主流的價值標準與行為準則,當個體一旦超出了社會文化的期待,就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社會文化因素也會成為一個人的壓力源,比如現代社會要求男人獨立、成功,要求女性身材苗條、有修養,並且能否掙錢也成了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誌。當個體沒有滿足這些期待的時候,就會產生易被他人排斥或貶低的焦慮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