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助你陽氣生髮

《黃帝內經》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並且《內經》還提出了「冬病夏治」的治病方針。

抓住陽氣旺盛的時節,以溫經助陽為大法,治療寒濕病,改善自己的虛寒體質,並且能治療好一些由於寒濕導致的疾病。

慢性腹瀉

夏季腹瀉的病因多為貪涼太過或飲食不潔,導致寒濕或濕熱內生,從而誘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發生。

而素來就脾胃虛弱,經常便溏者,則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陽氣。

應該吃溫熱的東西,拒絕吃冰箱取出的冷飲、生冷食物,夜間盡量不持續開空調或調高空調溫度,並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

除此之外,您也可以從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護自己的陽氣。

取穴:足三裡穴、神闕穴

風濕關節痛

夏季氣象顏色,本身出汗較多,而配合艾灸之後,更可以在出汗的時候排出體內更多的寒濕,達到緩解風濕疼痛,治療風濕病的效果。

取穴:阿是穴(疼痛位置)、湧泉穴

注意事項:艾灸前後一定注意多喝熱水,補充身體津液,以免上火,艾灸之後可以輕揉疼痛的關節部位5分鐘。

空調病

夏至時節,很多人會選擇躲在冷氣充足的室內,然而走到室外時又瞬間感受強烈的熱流,冷熱交替,溫差極大,很容易引發感冒及周身酸痛,這種情況以肩頸部最常見。

建議不要一味貪涼,空調溫度最好調到25°C或25°C之上,當在室內感覺有涼意時,要站起來適當活動四肢和軀體,並適當按摩肩頸部。

取穴:大椎穴、肩井穴

作用:溫陽散寒。

操作: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迴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大椎穴,並距離皮膚2-75px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施灸。

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對於慢性咳喘患者來說,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膩,或滑膩苔,或伴有打噴嚏、流清鼻涕,遇冷則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時做艾灸來進行治療。

不少患者因在此時治療而獲得明顯效果,甚至痊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