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落枕啦,艾灸一下好得快

文.夏風 畫.8歲 編.雲少

說到落枕,大家都不會陌生,大部分人都有過落枕的經歷。其實「落枕」是通俗的叫法,在書上或者文章中,這個病被叫做「頸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了。頸型頸椎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針灸、推拿、刮痧都可以,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艾灸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頸型頸椎病的成因和表現,才能對應治療。頸型頸椎病是在頸椎肌肉、韌帶、關節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小關節錯位等基礎上,風寒侵襲局部、疲勞、睡姿不當或枕頭過高,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多在夜間和晨起時發作,有自然緩解和反覆發作的傾向,是臨床常見的病多發病,且不斷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落枕的臨床表現為頸項僵硬、疼痛,可有整個肩部疼痛發僵,不能做點頭、仰頭及轉頭活動,出現斜頸姿勢,轉頭時軀乾同時轉動,亦可出現頭暈癥狀。急性期頸椎活動絕對受限,頸椎旁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有壓痛,岡上肌、岡下肌也可有壓痛。有反覆落枕史。

那麼,落枕了,我們要艾灸哪些穴位呢?

阿是穴

是指在病痛局部或與病痛有關的壓痛點(敏感點)作為腧穴。在頸部疼痛的局部選取壓痛最明顯的地方作為阿是穴,取其「以痛為腧」之意。

陽陵泉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陽陵泉是筋傷疾病的常用穴,此外對膽囊疾病有較好的作用,有消炎利膽的作用。

經渠穴

在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有宣肺理氣,疏風解表的作用,用於治療發熱惡寒,咳嗽氣喘,胸悶胸痛,肺熱上壅咽喉的腫痛及腕部疼痛,經渠也是治療落枕的特效穴。

*穴點陣圖片來自紫圖圖書出品《圖解黃帝內經》

操作方法:

艾灸阿是穴:患者取俯伏坐位。囑患者緩慢活動頸部以便精準揣尋頸項部阿是穴(痛點),點燃艾條,以溫和灸法循經脈走形自下而上依次施術於各個阿是穴,以穴位感受到溫熱而不灼痛為度,每穴5分鐘。

艾灸陽陵泉:囑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先在雙側陽陵泉附近揣測壓痛點,繼而艾灸痛點15分鐘,艾灸同時囑患者緩慢活動頸部。

艾灸經渠:患者取坐位,單側落枕者將患側手置於治療床上,雙側落枕者將雙手置於治療床上。艾條溫和灸經渠15分鐘。

每日一次。

影片操作演示

為了讓大家對穴位的位置更加清楚,我們給大家錄製了取穴的影片,影片長2分07秒,建議在wifi環境下播放。

經渠為手太陰經穴,可祛風散寒、通經活絡。手太陰經與陽明經相表裡,頸肩為陽明經所過之處,經脈相通,故艾灸經渠穴能起到疏通頸項部經絡氣血阻滯的作用。

陽陵泉是八會穴之筋會,為治一身筋病之要穴,《針灸集成》雲:「筋會陽陵泉筋病治此。」

阿是穴乃是經絡氣血凝滯之所在,循經灸之,血行氣順,經脈自然通利順暢,經脈通暢則頸部疼痛也就好轉了。

長期在這幾個穴位艾灸,可預防習慣性落枕與頸椎病的形成。

除了艾灸,還可以用刮痧的方法來配合艾灸,下面分享給大家:

採用水牛角製成的長方形刮痧板,介質采刮痧油,刮拭經絡以督脈風府——身柱,膽經風池——肩井,膀胱經天柱——膈俞。操作時先在所刮部位塗少許刮痧油,然後用刮痧板與皮膚成45度角,頸部由上向下,肩部由內向外,用力均勻,刮拭力量以患者可耐受為宜,先輕後重,緩緩而行,當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時即可。酸痛處及天柱、天宗、風池、大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髎、曲池等可重點刮拭。刮痧結束後囑患者飲一杯熱開水以促進毒素排出。

灸法:把點燃艾絨放在灸箱上,在頸肩部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髎等穴位施行灸療,以患者舒適度為準。

刮痧每3天進行1次,灸療每日1次;二者需同天進行時則先刮痧,隨後進行灸療。15天為1個療程。

刮痧可改善頸肩部的體液循環,使患部末梢血管擴張,皮膚髮紅,溫度升高,代謝及營養增強,有利於炎性水腫或血腫的吸收。同時,刮痧的物理刺激作用下,降低了神經末梢的興奮性,減少了向中樞的信號傳遞,使局部組織對疼痛的反應逐漸減弱。艾為純陽之性,可疏通十二經脈,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效。利用灸療的溫和熱力及艾葉的藥性,通過經絡的傳導使灸感直達病所,消瘀散結,溫經通絡,祛除風寒濕邪,從而達到治療作用。

*選自《福建中醫藥》2009年12月,林秋芳。

*《福建中醫藥》創刊於1956年,由福建省中醫藥學會、福建中醫藥大學主辦。本刊堅持中醫特色,注重臨床實踐、內容豐富實用,深受讀者、作者的喜愛,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是廣大讀者、作者獲取學術資訊,開展學術交流的園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