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骨關節病最適宜「冬病夏治」,如何調理?

骨關節炎是多發病、常見病,主要表現腰腿關節疼痛、麻木、活動不利,遇寒則病甚。冬天和陰雨天,病情會加重,關節疼痛難忍。睡覺蓋多厚的被子,腰、腿總是涼的,總冒涼氣。骨關節病最適宜「冬病夏治」。夏天是骨關節病尤其是頸椎病的最佳調理時節,相對其他季節調理骨關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夏季氣象炎熱,人體腠理開泄,在此季節對骨關節病進行調理,能很好地調節人體臟腑功能,行氣活血,改善體質,祛除風、寒、濕、邪。

夏季,尤其是在三伏天,是調理骨關節病的最好時機。

風濕性關節炎

艾灸取穴:阿是穴、外關、腎俞、肝俞

取穴原理:

?外關穴:疏通陽經,聯絡氣血,補陽益氣;

?腎俞穴:滋陰補腎,益腎助陽,強腰利水;

?肝俞:疏肝理氣,降火退熱,行氣止痛。

風濕性關節炎俗稱「老寒腿」,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覆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徵,屬變態反應性疾病,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屬於中醫學「痹症」的範疇。其病機為正氣不足,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溫馨提示: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們吹冷氣機時要保暖。洗澡後最好將身上水分擦幹了再進入冷氣機房,若身上帶著水分進去,身體受寒後易引發或加重關節炎。睡覺時要穿上長褲或戴上護膝保暖,別讓膝部裸露著涼。

類風濕性關節炎

艾灸取穴:阿是穴、陽陵泉

取穴原理:陽陵泉:舒筋壯筋、活血通絡,疏調經脈。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類風濕病。

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覆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


頸椎病

艾灸取穴:阿是穴、大椎、後溪

取穴原理:

?大椎穴:散寒解表,溫陽疏風,益氣壯陽,提升免疫力,去除頸部的寒氣,預防頸椎病。

?後溪穴:舒經利竅、寧神之功,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增生性頸椎炎、頸椎間盤脫出以及頸椎間關節、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改變刺激和壓迫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交感神經等而出現的一系列綜合徵候群。

頸椎病屬於中醫學「痹症」、「眩暈」、「項痛」的範疇。頸部感受風寒濕邪,風為百病之長,寒性凝滯,濕性重濁,故而引起血行不暢、肌肉痙攣而發病;或久坐、落枕等慢性損傷、久病不愈引起氣血不足而致頸椎病;或特殊職業長期低頭,頸部負荷過重而致頸椎病;或跌倒、閃措、墜傷、撞傷等引起筋骨脈錯位而發病。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資訊,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