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甘柴劣火》事件:給呦呦鹿鳴和財新建議一個解決方案

虎嗅注:媒體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對付費內容的引用是否算“洗稿”,如果標注來源,是否正確?對於重大社會新聞,獨家資訊壟斷是否正義?更進一步,該怎樣防止類似事件發生,或者說,能不能防止?

1月11日,資深媒體人黃志傑在他的個人公號“呦呦鹿鳴”發表文章《甘柴劣火》,從近期被處理的腐敗案件切入,講述甘肅官場和媒體之間的故事,一時間獲得極高的傳播度。截至1月12日下午5點,點讚數已經超過1.8萬。

然而,財新記者王和岩在個人朋友圈指出:該文是無成本“照搬”自己發表在財新的、需要付費閱讀的報導。

這一系列分別是:

甘肅武威原“火書記”被雙開 曾製造抓記者事件

http://china.caixin.com/2019-01-11/101368990.html

“武威抓記者事件”內幕

http://weekly.caixin.com/2018-07-28/101309402.html

甘肅武威原“火爆”書記被查 曾導演構陷記者|特稿精選

http://china.caixin.com/2018-07-14/101301950.html

甘肅武威警方以涉嫌敲詐勒索提請批捕三名記者

http://china.caixin.com/2016-01-19/100901163.html

反腐周記|廣東統戰部長曾志權落馬 河北政法委原書記張越獲刑

http://china.caixin.com/2018-07-17/101304953.html

甘肅武威警方以涉嫌敲詐勒索提請批捕三名記者

http://china.caixin.com/2016-01-19/100901163.html

其後,更多人批評《甘柴劣火》為洗稿,也有人覺得黃志傑的操作沒有問題,是財新“小題大做”了。

這個案例集中體現了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業的一個核心問題,它事關新的商業模式。

“洗稿”並不是重點

《甘柴劣火》是否“洗稿”?在呦呦鹿鳴個人的辯護文中,他主要給出了兩方面的理由。

首先,該文在行文中明確交代了絕大部分信源。雖然沒有像論文一樣列參考文獻在文末,但基本上做到了資訊有其出處,包括財新的名字和記者王和岩的名字。

其次,該文綜合了較多方面的資訊,並有較多的個人創作投入,不是將一篇或少數幾篇文章的內容進行改寫。

不過,如宋志標所發現的:“他對引用材料的使用,不是無損的完整標注,而是打碎,零散布局。如此一來,那句話是引用媒體的既有報導,那句話是他自己的,就變得含糊起來。不揣測動機,至少這樣的處理手法是不夠誠實的。”

但“洗稿”其實並非爭議的關鍵。

實際上,王和岩的朋友圈也並未稱該文為“洗稿”。真正令財新感到不滿的,是該文使用了付費牆背後的內容。

財新從2017年開始轉型為付費模式,這也是全球媒體近兩年的重要趨勢(詳見此文)。付費模式成立的前提是:讀者認可該媒體提供的資訊的價值,願意為之付出金錢。因此,資訊的獨家性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同樣的內容在別處可以免費獲取,那麽就沒有人願意再花錢看同樣的資訊。

而如果沒有人願意花錢,媒體的收入就不足以支持原創報導的巨大花費。換句話說,如果大家都只看《甘柴劣火》而不看財新記者的報導,那麽《甘柴劣火》一文中的關鍵資訊就無人能花錢去採訪,這篇爆文也就根本不會存在了。

因此,在付費模式下,如果使用了付費牆背後的資訊,但僅僅是以提及財新和記者王和岩名字的方式作為“感謝”,是不夠的。因為你破壞的是這家媒體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

有的人說:論文都可以引用並且希望被引用,新聞引用不得?這是因為論文的“商業模式”和媒體不一樣。學者寫論文,大部分靠的是公共財政對學術研究的支持,論文被引用得越多,該研究影響力越大,這種財政支持也就越達到效果。而財新這樣的市場化媒體靠的不是公共財政的支持,它們需要自己想方設法活下來。

怎麽解決問題?開個腦洞

《甘柴劣火》一文引發的爭議,是一個很新的話題,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我在這裡拋磚引玉,嘗試提出解決方案。

首先,禁止《甘柴劣火》這樣的文章出現和傳播是沒有意義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天下公號千千萬,很難堵得住。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保護財新等付費媒體的商業模式和生存前景?我開一個腦洞:或許可以借鑒電商的“引流”模式。

財新的付費內容是一種商品,呦呦鹿鳴的文章中可以對其進行分銷推廣。具體的操作方式是:雙方可以在商量之後達成協定,財新授權呦呦鹿鳴使用付費牆後的部分內容,而呦呦鹿鳴則在引用時清晰注明:“這幾段來自財新獨家的付費內容,如果想要閱讀更多類似精彩內容,請點擊此處跳轉訂閱。”

對於從呦呦鹿鳴那裡過來的訂戶,財新可以給予呦呦鹿鳴一定比例的返現。這樣,呦呦鹿鳴也就會更積極地引導讀者訂閱財新。

這樣一來,多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甚至得到了提升:呦呦鹿鳴可以繼續寫這樣的文章,不會減損任何內容,還能在讀者讚賞之外獲取更多返現收入;財新可以獲得更多的付費訂戶,商業模式被進一步加強;全社會有更多資金投入支持優質新聞生產,爆款文章不僅僅是在朋友圈刷屏而已,更留下了實際的影響。

當然,要實現這樣的模式,需要有一定的前提:微信公號等內容平台需要支持外鏈跳轉到財新的訂閱頁面;財新需要更好的技術,實現更好的訂閱和閱讀體驗(我的一個朋友說“我還是有財新通的,但總是要重新登錄,重新輸入用戶名密碼”),可能還需要有專人處理與呦呦鹿鳴等作者的授權合作事宜;呦呦鹿鳴等作者需要充分尊重內容的版權歸屬,更加清晰地標注出引用內容,而不是打散內容、混淆觀感,應該嚴格不使用未授權的付費內容;我們亦需要更好的版權爭議處理機制,以及對侵權者的處罰機制。

總的來說,《甘柴劣火》一文的出現和傳播提出了新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媒體新的商業模式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我們完全可以探索不同的方案。我提出的想法也許還不夠成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建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職場溫暖供應商」虎Cares

為您帶來今日氣象播報:

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西北風轉東南風風力強勁

穿著建議

一套又暖又酷又輕盈的“薄暖秋衣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