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表“怒撕”獸爺,自媒體“吵架”逃不開“洗稿”二字

作者:郝圓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自媒體人三表認為,獸爺與惡的距離只有一篇文章。

三表“手撕”獸爺:洗稿界的冤罪殺機

昨日晚間,曾經憑借一篇《疫苗之王》引發全國轟動甚至政策變化的自媒體人獸爺發布了自己的最新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文章通過電影《嘉年華》、海南萬寧校長帶小學女生開房案交叉敘述,都是為了講述剛剛發生的“上市公司老闆猥褻女童案”。

彼時民怨已起,大家都需要一個出口,而獸爺在敏感時刻再次成為了那個代言人。刷屏、10w+,在大家看來獸爺還是那個以一己之力單挑“疫苗之王”的俠客。但在自媒體人三表看來,這些都將在接下來的一天被釘上“冤罪殺機柱”。

今天一大早,三表就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了預告:“今天有張大字報要發。大概十點來鍾。”事實上他早在8點48分就已經將這篇名為《獸爺,洗稿界的冤罪殺機》推送。

文章將獸爺的寫作歸類為“故事會”,認為他的慣用手法不過是通過鋪陳大量信息給讀者營造神秘感,寫作過程不標注來源,打散、縮寫、擴寫、組裝原創者的作品,是卑劣的洗稿。

三表通過手工查重發現:“《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文10大處,26小處涉嫌洗稿。僅有696個字元可稱得上「原創」或有「自我風格的轉述」,篇幅隻佔全文的27.8%。”(三表實錘節選附在下圖)。

文章發出後不少自媒體紛紛開始“哭訴”自己曾經被“獸爺”洗稿的往事。公眾號“雷斯林”表示自己《會性侵小孩子的畜生再成功,也還是畜生》被獸爺洗稿,“基本原字原句的往上放”,同時“烏鴉電影”和“豆瓣電影”則相繼表示願意為用戶維權。這並不是獸爺第一次被“投訴”,早在2017年3月公眾號“花兒街參考”就曾經發文稱自己《田小姐,你實在太愛發誓了》一文被“獸樓處”洗稿,而這篇《田樸珺撩漢往事》後來變成了全網爆款。

微信官方對於此事給出了自己的態度,《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文被投訴且經審核涉嫌侵權,無法查看。

“洗稿”的爭議與“引用”的尺度

這並不是自媒體圈第一次因“洗稿”而震動。

今年年初,自媒體“呦呦鹿鳴”的《甘柴劣火》一文刷爆朋友圈,成為10萬+,旋即遭到《財新》記者王和岩朋友圈“維權”,稱其所大量引用的事實來自於“財新付費牆”的內容,引發媒體界的熱議。這種極具“新媒體特色”的寫作究竟是否屬於“洗稿”,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話題。

但半年過去了,同類事件再次發生,爭議依然存在。

不少同行認為獸爺此番吃相難看,“名門正派出身,不該做這樣的事”,自媒體熊太行評價道。

但也有自媒體認為,三表的評判方式有些矯枉過正,“三表想表達的一是沒注明來源,二是原創率太低。但感覺按照他的想法,很多論文其實也是“抄”出來的,無非是重複率高低的問題,關注點偏移了。一篇文章的靈魂是想表達的態度,態度和用素材串聯起來的邏輯,才是最大的原創,”一位財經自媒體告訴藍鯨記者。

目前看來,洗稿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引用的尺度”。而這個“尺度”則又可以從“內容形式”兩個維度分析,但對此不同類型的媒體人同樣寬嚴有別。

在《甘柴劣火》爭議中,“呦呦鹿鳴”被抨擊的關鍵在於“付費牆內容”與“核心事實”的引用。在傳統媒體行業中,引用的內容通常是那些被視作“公共產品”的內容,“權威來源,黨報、部委行業報注明來源直接引用;市場化媒體的信息,自己核實後,加上核實的說法再發”,某資深媒體人告訴藍鯨記者,因此在“甘柴劣火”事件中“官員落馬與官場角力”是否隸屬於“公共產品”也成為當時論證的重要議題。

在一些新媒體從業者看來,代替“公共產品”的坐標系是“核心事實”,“事實是用來佐證觀點的,我們最終要輸出的是觀點”,一位科普自媒體人認為所有事實都是佐證材料,只要不搬運核心事實和邏輯不能說是洗稿,“我們的邏輯往往沒體現在事實描述裡,而是體現在行文結構上,以及最終的總結觀點上,如果洗稿要照這麽算,那我沒法混了。”

在現有“引用形式”的爭議中,是否注明出處成為了論爭的焦點。在三表的文章中,洗稿的認定過程類似於論文的查重,缺乏出處的引用被視作“寫作不端”,但這卻是目前整個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對此某從業者發問:“每一段都必須要寫清楚原始出處?有沒有這個必要性或者可能性,不破壞閱讀體驗?如果獸爺在文中不提,而在文末統一寫來自哪些報導,三表會滿意一些嗎?

“閱讀體驗”是自媒體寫作的一個重要標準,考慮到當下的閱讀氛圍,內容創作者需要想方設法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與耐心,於是“故事會體”成為當下盛行的長報導形式,獸爺、戴老闆、呦呦鹿鳴等知名自媒體通過這種文體收獲不少爆款。

這背後的邏輯正如“刷屏APP”內容負責人賴捷說的那樣:“一方面是為了顯示自己牛逼,讓韭菜們覺得‘哇他知道好多秘聞’;另一方面嚴格注明信源以及進行交叉印證,文中就會不斷出現‘根據財新披露的數據’、‘但xx媒體報導表明’等語句,會讓故事文本支離破碎,打斷讀者情緒,而通過一以貫之的敘述調動韭菜情緒,是公號吸引轉發的關鍵。”

繞一圈其實問題終究還是回到了“自媒體與流量”的困局中。在流量紅利殆盡但內容創業者眾的“後自媒體時代”,注意力與流量是寫手必爭之地,克制客觀的深度寫作缺乏更廣闊的市場,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傳統媒體”在內容消費一役中落敗的原因。

而經過千千萬萬的自媒體人驗證,“情緒”、“熱點”是收割流量時最容易掌握的技巧。追熱點意味著沒有太多時間留給你去實地考察、翻書研究,很容易陷入“網絡信息組合拚湊”;而“情緒”的渲染則對寫作手法有著“特別”的要求,從標題到行文處處需要設計,“標題黨”、“故事會體”便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你可以說這是內容時代的轉向,也可以說這是內容生產的墮落,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時代變了”。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