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模式告訴我們垃圾分類完了就該收費了

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步入垃圾分類強製時代,46個重點城市也在加快垃圾分類各環節建設。每當談起垃圾分類,就不得不提到鄰國日本。

教育普及、政策詳盡、法規完善,日本成熟的垃圾分類制度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日本垃圾分類並非一帆風順

從垃圾分類類型來看,家庭垃圾在日本一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資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相較於上海目前實施的垃圾分類政策,不僅分類更複雜,日本對垃圾丟棄的要求也更高,方法複雜、丟棄大多收費、時間地點要求更嚴格。

雖然今天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十分嚴格,但在一開始,日本實行垃圾分類也是一路坎坷。

20世紀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到來,垃圾數量和種類劇增,垃圾管理的重點轉向生產消費環節的源頭預防。這一期間,垃圾資源化比例從1980年的2.50%提升至1989年的5.35%。

直到下一個十年,垃圾分類的效果開始體現。90年代日本垃圾處置資源化比例從6.21%提高至15.20%。

20世紀初,日本實施《地方自治法》,同時提出“3R”原則。2000年以來,日本垃圾處置資源化比例保持在19%左右。

“誰汙染誰付費”的收費制度

雖然日本從20世紀80年就已開始實行垃圾分類,但根據日本環境省數據,日本垃圾減量化效果從2000年才開始顯現,核心原因是垃圾收費制度的大規模實施。

2000年以後,實施垃圾收費的自治體越來越多。

在日本,常見的垃圾收費類型有5種,但94%的城市都選擇單一計量收費製。收費方式主要包括指定垃圾袋、垃圾處理票。其中,指定垃圾袋(40L-50L容量)的單價以30-50日元居多。

根據日本東洋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山谷修作的調查統計,截至2015年4月,日本全國1741個市、町、村中實施垃圾收費的共有1094個,收費實施率為62.8%。其中城市收費率較低,僅為56.2%。

高焚燒率背後:發電量翻倍,也更“燒錢”

除了地方自治的收費製,高焚燒率也是日本垃圾處理的標誌之一。

日本環境省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垃圾焚燒在垃圾總處置中的比例約為80%,全國有垃圾焚燒設施1103個,總焚燒產能18.05萬噸/日。

1997年,大阪市豐能町的“二噁英事件”迫使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法律來規範二噁英排放,並且提高了對焚燒廠的要求。

21世紀以來,日本部門垃圾發電量逐年上升,2016年達到260千瓦時/噸,較2000年水準翻了一倍。

但高標準的焚燒廠也意味著造價更高,更“燒錢”。

垃圾發電和垃圾袋收費帶來的收入無法彌補垃圾處理事業的財政缺口,尤其是在垃圾焚燒環節,建造費用、運營費用高昂,垃圾焚燒廠項目收不抵支。

“垃圾致富”

如前所述,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再加上各個縣市區人口數量、垃圾處理廠數量以及垃圾處理能力不同,不同縣、市、區的垃圾分類規則也存在差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