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莞,向“諾基亞時代”說再見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劉豔美

對地處廣深兩城之間的東莞而言,“諾基亞”是個揮之不去的關鍵詞。

3月25日,東莞市自然資源局官網發布《南城街道周溪社區諾基亞廠房新型產業更新單元等7個更新單元劃定方案批前公示》。據當地媒體報導,空置數年的諾基亞舊廠房將拆除重建,改造後項目將重點瞄準在孵企業產業化方向,打造東莞智造升級新興引擎。

“世界工廠”東莞,可謂始於諾基亞,終於諾基亞。

1995年前後,手機巨頭諾基亞落戶,開啟東莞智能手機產業大門,並很快成為東莞出口“第一大戶”;

到了2015年,以諾基亞東莞工廠關停為標誌,包括萬士達等眾多在當地頗有影響力的港台資企業開始停產……

曾經的“地標”正式退出歷史舞台,也見證這座城市從“製造”到“智造”的悄然轉身。

變化

在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扎根”兩年半的劉華(化名),眼看著這裡慢慢崛起。

“中集、玖龍紙業、華為都相繼有項目落地松山湖。”劉華說,松山湖的快速發展,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周邊村子的變化,“像犀牛陂村,建了很多高樓,產業集聚給這裡帶去‘新生’”。

早在2013年,全球物流及能源裝備巨頭中集集團就與東莞簽署合作備忘錄。首期已投入使用的松山湖中集智谷產業園,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投資,耗資60億元。緊接著,2014年,玖龍紙業落戶松山湖。華為則在松山湖溪流背坡村專門打造了一個“歐洲小鎮”。去年7月,華為2700多名員工從深圳搬遷到這裡辦公。

從地理區位看,松山湖緊鄰深圳,是深圳產業外溢的重要受益者。除上述公司外,松山湖還吸引富士康、中軟國際等一批高新企業陸續落戶。2017年,藍思科技東莞分公司在松山湖正式動工,項目總投資50億元;同年11月,三生製藥在松山湖增資擴產,將松山湖基地升級為三生集團華南區總部。

與此同時,東莞市政府投資27億元建設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智能裝備創新產業集群也在這裡逐漸成型。到2016年底,已有156家機器人企業入駐松山湖。

松山湖GDP也隨之水漲船高。2017年,松山湖GDP達386億元,居東莞第6位;到2018年,據松山湖官方預計,松山湖GDP已達630億元,僅次於虎門鎮,躍居全市第二。以此計算,2018年松山湖GDP同比增長63%。

2017年,松山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50家,綜合競爭力在全國高新區排名升至第23位。松山湖的迅猛發展,讓外界對東莞這個“世界工廠”,有了全新的認識。

轉型

珠三角的發展乘著改革開放春風而起,東莞也迅速從一個農業縣,搖身一變成為製造業重鎮。20世紀最後十年,東莞的發展可謂到達鼎盛狀態。一組概括性數據顯示:全國服裝1/5東莞造,全世界1/10運動鞋東莞造,全世界1/5電腦和手機東莞造……

然而,2008年全球經濟陷入調整之後,東莞“低端製造”缺點開始加劇顯現。由於勞動力成本提高,大批代工廠開始“逃離”東莞。根據東莞市商務局統計數據,2008年東莞外商實際直接投資金額為244668萬美元;到2017年末,這一數據已降至171970萬美元。

位於東莞長安鎮的本土上市公司勁勝智能,是東莞製造業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勁勝智能主要創始人和發起人、前董事長王九全,是從台灣到東莞的“創業大軍”之一。2003年,王九全在東莞成立勁勝智能前身——東莞勁勝塑膠製品有限公司。2008年,王九全開始擔任勁勝智能董事長,並於2010年將勁勝智能帶上創業板。

當時,勁勝智能主業是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產品,即手機零組件生產商。2015年開始,由於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勁勝智能敏銳察覺到,要通過外延擴張降低成本。由此,勁勝智能收購自動化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100%股權。

到2018年下半年,勁勝智能將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產品生產製造業務拋棄,集中發力高端裝備製造業。

勁勝智能業務轉型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近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2018年更是首次出現負增長。“三星撤出中國,將生產基地搬遷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也導致勁勝近幾年精密結構件加工業務營收下滑,使勁勝上下遊企業及同行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勁勝智能相關人士告訴城叔。

作為東莞製造業巨頭,勁勝智能的轉變,也代表了東莞製造業的方向。

差距

2018年,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79億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發布,作為珠三角內緊隨廣州、深圳的第二梯隊,東莞被寄予厚望。不過,不可否認,與大灣區內一線城市相比,東莞還有著不小差距。

從經濟體量看,廣州、深圳GDP早已邁入2兆門檻,深圳2018年更是正式超越香港,成為大灣區經濟總量第一城。此外,佛山去年GDP也達到9936億元,東莞要迎頭趕上尚需時日。

再從人均GDP來看,據測算,2018年東莞人均GDP僅9.9萬元,在廣東省內排名次於深圳、珠海、廣州、佛山及中山,不算太有競爭力。

與此同時,東莞還存在嚴重的“人口倒掛”現象。2018年,東莞常住人口834萬人,但戶籍人口僅211萬人。正如一個國家的經濟要靠“三駕馬車”拉動一樣,一座城市也是同樣。在東莞汽車行業職業經理人張小虎(化名)看來,東莞的人口結構決定了其消費無法與廣深相提並論。

“他們(流動人口)不扎根的話,也就意味著對東莞的房產、教育等消費服務需求有限。比如像我的這些員工,都是人在這裡,小孩在老家接受教育。”張小虎說道。

與此同時,東莞在教育水準上,與大灣區一線城市也存在較大差距。截至2017年,廣州共有83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36所;深圳擁有高校13所;而東莞高校數量僅為個位數——9所。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認為,大灣區城市中,東莞的優勢在於具有較好產業基礎和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但東莞和一線城市的差距,恰恰也是在製造業升級上——和廣州相比,東莞產業腹地不夠廣;與深圳相比,東莞在投融資支持條件及政策開放度、相關服務業配套上,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不過,接下來,通過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業服務人才流動等手段,東莞這些現存問題都可以進一步改善。” 張光南說。

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東莞轉型的重要機遇。

根據《綱要》部署,珠江西岸的珠海、佛山將“扛起”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大任;東莞則與深圳一起,打造珠江東岸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群。

目前,東莞已在松山湖南部片區、大朗鎮象山片區以及中子源片區規劃落地53.3平方公里中子科學城。科學城地處“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將連接深圳,攜手香港,共建綜合性國家科技中心。

此外,東莞還在高標準規劃打造83.2平方公里濱海灣新區。《綱要》提到,大灣區要發展特色合作平台,“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

2017年,中國最大集成電路企業紫光集團宣布擬在濱海灣新區投資1000億元,建設紫光集團芯雲產業城項目暨“紫光集團華南區總部項目”。2019年,總投資50億元的OPPO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也開始動工。

要在粵港澳大灣區脫穎而出,除產業等“硬體”建設要跟上外,互聯互通與人文環境也不可忽略。

事實上,早在2018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就一改聚焦經濟領域的傳統做法,旗幟鮮明地聚焦“美麗東莞建設”。今年1月,東莞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再次提出,要全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並明確實施城市品質提升等六大工程。

而作為《綱要》公布後首個即將投用的“超級工程”,虎門二橋將於4月2日正式通車,從廣州到東莞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此外,東莞還將加快深茂鐵路、蓮花山過江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建設,加快廣深第二高鐵及始發主站規劃和贛深客專東莞段、佛莞城際建設,開通穗莞深城軌,構建對接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交通圈”。

告別“諾基亞時代”的東莞,未來可期。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