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遇到骨蒸潮熱、夜間盜汗該如何是好?這種民間草藥卻能為你解憂

最早採用牡丹皮入葯的經典文獻,當然得數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了,書中認為牡丹皮「除癥瘕瘀血留舍,療瘡癰」,這就已經介紹了牡丹皮最重要的兩個特點:治療血瘀經滯和瘡癰熱毒癰腫疾病。

《神農本草經》雖然早在很早的時期就已經成書,然而又經過了許多年後才逐漸由散軼而重新收集起來,其中當然不乏缺頁漏頁,或是有一些語焉不詳的地方值得我們後人在研讀經典時候加以甄別。書中載牡丹皮「除癥瘕、安五臟」,然而卻不辨牡丹皮種類在,致使後世在選擇藥材時候存在爭議。

《本草經集注》一書介紹牡丹皮時候認為「今東見以色赤者為佳」,而更久遠的時期之後,在明朝時期,《本草綱目》在臨床實踐中也指出牡丹皮「色赤者良」,至此,我們牡丹皮功效色赤入葯者佳成為定論。

牡丹皮味道苦、辛,性微寒,能夠入心經、肝經,腎經,是重要的清熱涼血藥物。肝主藏血、心主血脈,兩者都是關乎血液生成、存貯的重要臟器,而腎為水臟,為一身陰陽之本,溫熱毒邪從血分內入,傷津劫液,陰虛血熱,患者於是出現夜熱早涼,骨蒸潮熱等一系列腎陰虛發熱的典型癥狀。牡丹皮入心肝血分,味苦性寒,入血分善於清除陰分伏熱,故能夠用來治療骨蒸潮熱,夜間盜汗等一些陰虛發熱的癥狀。

牡丹皮味辛苦、性寒,性善走行,經言「辛散苦泄」,今牡丹皮苦辛性寒,入心肝、腎經,活血祛瘀治療血瘀經閉的療效十分強大,《金匱要略》中介紹的「桂枝茯苓方」,活血消癥的藥物除了桃仁紅花、川芎等一些峻烈的藥物之外,以牡丹皮活血祛瘀、散結消腫的功效治療胎墮不留,或月經痹阻不通的疾病效果較好,當今桂枝茯苓方還在發揮著治療惡露不盡、子宮肌瘤等一些新的疾病。

牡丹皮清熱涼血,辛散的作用使得牡丹皮善於散淤消癰,故治療火毒瘡瘍腫痛,以牡丹皮「熱者寒之」「結者散之」之功效,治療火毒瘡瘍疾病有較好療效,《金匱要略》一書中介紹的治療初起之闌尾炎,也取得較好療效。

【本文由「本草世界」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千鍾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