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瀘州老窖:采、存、銷多項財務數據異常

紅刊財經 周月明

作為白酒行業價值股代表之一的瀘州老窖,近3年以來,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業績表現都保持了持續增長態勢,但若仔細核算其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係,卻以發現疑點不少。

隨著一些大白馬股今年以來陸續爆雷,監管層及投資者對A股中大白馬的真實財務情況開始有所警惕,特別是一些账上有錢而又大量融資的企業的關注度得到明顯提升,這其中就包括账上還趴著90多億元的貨幣資金而近期又發債40億元的瀘州老窖。

作為白酒行業價值股代表之一的瀘州老窖,近3年以來,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業績表現都保持了持續增長態勢,然而,《紅周刊》記者在核算其近幾年營收、採購、存貨相關數據後,卻發現在亮麗的數據背後,其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係還是存在不小異常的。

營收數據存異常

瀘州老窖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營收及歸母淨利潤都實現了平穩增長,營收分別為83.04億元、103.95億元和130.55億元,同比增長20.3%、20.5%和25.6%,而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9.28億元、25.58億元和34.86億元,同比增長30.9%、30.7%和36.27%,可以看出歸母淨利潤增速都比營收增速要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

就其營利雙增長原因來看,瀘州老窖年報稱“與中高檔酒銷售收入大幅增長”有很大關係。而查看公司2016年至2018年高、中、低檔酒類的的營收佔比,高檔酒類確實佔比越來越高,由2016年的33.85%上升至2018年的48.85%,三年時間增長了近15個百分點。而這一產品結構的變化,也體現在公司毛利率的提高上,要知道,高檔酒類的毛利率在90%以上,而高檔酒類佔比增多,公司總體毛利率自然也會提高,據年報,2016年至2018年其毛利率分別為62.43%、71.93%和77.53%,三年時間同樣增長了近15個百分點。

然而,就是在這利好的經營數據背後,《紅周刊》記者根據瀘州老窖近幾年年報大體核算其2017年和2018年的營收數據,卻發現這些數據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2017年、2018年,瀘州老窖營業收入分別為103.95億元和130.55億元,其中大陸營收分別為87.7億元和129.59億元。若考慮到17%增值稅率的影響,則瀘州老窖2017年和2018年含稅總營收大體為118.86億元和152.59億元。

同期,瀘州老窖2017年、2018年的合並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24.21億元和148.28億元,此外,2017年、2018年公司新增預收款分別為8.87億元和-3.53億元,對衝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影響,則與2017年、2018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115.35億元和151.81億元。將這兩年的含稅營收與現金流數據勾稽,則2017年、2018年含稅營收比現金收入分別多出3.5億元和7715.57萬元,理論上,2017年和2018年的應收款項應該相應新增這些金額。

然而,在這兩年的資產負債表中,瀘州老窖的應收账款(包含壞账準備)、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25.01億元、23.99億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2017年增加了5.44億元,2018年則未增反減少1.02億元。顯然,這一結果與理論上應該新增的金額並不相符,2017年應收款項多出1.93億元沒有相應數據支撐,而2018年則有1.79億元的營收沒有相應數據支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瀘州老窖還披露了這兩年的應收票據背書金額,分別為17.59億元和28.51億元,而若考慮這些票據背書金額的影響,則相差的數據可能變得更多。對此疑問,是需要瀘州老窖公司做出進一步解釋的。

採購數據疑問待解

除了營收相關數據有異常外,《紅周刊》記者在查看瀘州老窖相關採購數據時,也發現其中有異常。

據年報,2017年和2018年,瀘州老窖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金額為13.16億元和12.95億元,佔總採購額比例分別為50.56%、35.55%,由此推算出其2017年、2018年總採購額約為26.02億元和36.44億元。若按照17%增值稅率計算,那麽2017年和2018年含稅採購大體為30.45億元和42.64億元。

在這兩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37.79億元和38.27億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加的1.06億元和-6059.19萬元的影響之後,則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36.73億元和38.87億元。與含稅採購勾稽,2017年和2018年含稅採購分別比現金支出多出-6.28億元和3.76億元。理論上來說,這部分多出的金額應該體現在當年應付款項的變化上。

可事實上,2017年和2018年瀘州老窖的應付款項共為7.41億元和12.92億元,2017年相比上一年未減反增,存在8.84億元的差異,而2018年應付款項新增金額也與理論金額不符,反而多增加了1.75億元。

那麽,應付款項的變化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呢?通過核算,即使考慮進當年的固定資產原值、在建工程账面餘額、無形資產原值的增減情況,也是無法解釋上述數據差異的。財報披露,2017年和2018年,瀘州老窖的固定資產原值、在建工程餘額、無形資產原值之和總共為44.09億元和58.82億元,當期分別新增了14.73億元和14.72億元。而同期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分別為14.16億元和14.68億元,將新增金額與現金支出相勾稽,可得到5672.75萬元和399.56萬元的差額。很顯然,這部分差額較小,並不能衝抵2017年、2018年應付款項存在的8.8億元、1.75億元的數據差異。

存貨數據不匹配

除營收數據、採購數據存在很多疑點之外,瀘州老窖的存貨數據方面同樣存在疑問的。

據年報,2017年和2018年,瀘州老窖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金額為13.16億元和12.95億元,佔總採購額比例分別為50.56%、35.55%,由此推算出其2017年、2018年總採購額約為26.02億元和36.44億元。理論上來說,公司採購的原材料金額一部分體現在營業成本的消耗中,剩餘結餘部分則要記入當期存貨的新增金額中。

瀘州老窖近幾年的年報中披露了營業成本的具體構成,其中,2017年至2018年營業成本中的原材料金額分別為24.66億元和24.93億元,分別佔營業成本比例為84.51%和84.99%。將採購金額與營業成本中的原材料金額相減,可大體推算出2017年和2018年分別要有1.37億元和11.51億元的原材料要計入當期的存貨之中。

而查看這兩年的存貨構成,2017年、2018年的原材料、周轉材料共新增2239.25萬元、669.96萬元,在產品、庫存商品、自製半成品、發出商品共分別新增2.76億元和4.12億元。若按照當期營業成本中原材料所佔比重大體核算,則在這兩年新增的2.76億元和4.12億元在產品、庫存商品、自製半成品、發出商品中,有大約2.33億元和3.5億元為原材料新增。因此綜合來看,2017年和2018年存貨構成中,分別大概有2.55億元和3.57億元的原材料新增金額。

然而這一新增金額與理論上的新增金額是有明顯差距的,其中,2017年存貨多增加了1.19億元的原材料,而2018年則是多出了7.94億元的採購材料沒有相應數據支撐。這些數據差異的存在令人產生疑問,是否公司實際在營業成本中消耗的原材料比账面上的要多,進而也意味著公司的毛利率是否就沒有報表中顯示的那麽高,亦或者說毛利率較高的產品並沒有像账面上所顯示的銷售了那麽多?

(本文已刊發於8月25日的《紅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