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舌頭上出現「白苔」,你知道身體想告訴你什麼嗎

中醫認為健康人體舌象為舌體柔軟靈活,舌色淡紅明亮潤澤,舌苔薄白,均勻覆蓋在舌體上,整個舌乾燥適中。但當身體出現白苔時你知道身體出現了什麼變化了嗎?

中醫理論認為舌苔薄白為外感病初起,病邪在表,但因為感受邪氣的寒熱性質差別,薄白苔還可表現出各自的差別。當舌苔薄白比較濕潤,舌質正常時常為外感風寒,常見有怕冷、無汗或者少汗,咳嗽、鼻塞、流清涕,身體拘緊酸痛等癥狀,治療需以辛溫疏散,常用麻黃、桂枝,生薑,荊芥等藥物。

若舌苔薄白而乾,舌頭邊尖呈紅色,提示溫熱之邪侵犯我們的皮膚表面,導致肺津受損,常見有乾咳少痰或者無痰,咽喉疼痛咽乾,流黃色膿涕等癥狀,治療上需以辛涼疏散,常用麥冬、花露、蘆根汁之類的藥物,這樣既能輕宣洩熱,又能生津養肺。

當舌苔白厚並且乾燥,提示身體胃津不足而肺津已傷。肺主氣布散津液,肺氣傷則氣不化津,苔見白厚,胃津既然受傷不能上承則出現舌面乾燥,常見飲食不佳,不想進食,口燥咽乾,腹脹,乾咳等癥狀,治療宜「甘守津還」,常用生津潤燥的藥物中加入甘草,取其甘味可補益肺脾之氣,津液生成和敷布功能得復而津液自生。

若見白苔舌質紅絳,苔白厚膩,提示身體「濕遏熱伏」,治療當開瀉時邪,濕開則熱透,常用香燥之品,如蒼朮、穿心蓮、龍膽、苦參等。

如果疾病初起時即出現燥苔,說明人體津液損傷重,但是如果是平素一直存在津液虧損導致初病舌乾無津的,容易出現正不勝邪的局面,需要注意患者神志的變化,如果神志沒有明顯的異常,預後一般可,治療以養正氣驅邪氣,補益津氣,透邪外達;如果出現神志模糊不清,說明津氣內竭,正不勝邪,邪熱內陷。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文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