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脾胃濕熱引起的「乾眼症」怎麼治療?

乾眼是指以眼乾燥感、異物感、疲勞感、不適感為特徵的疾病。屬於中醫「白澀症」範疇。

久坐少動,氣血運行失暢或恣食肥甘厚膩,損傷脾胃。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影響津液正常輸布,運化水濕失職,清陽不升,氣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於目而導致本病。

脾胃濕熱證

眼內乾澀隱痛,眼眥部常有白色泡沫狀眼眵,白睛稍有赤脈,病程持久難愈;可伴有口黏或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舌苔黃膩,脈濡數。

脾胃濕熱型為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失司,水濕內停,蘊而化熱,致濕熱內蘊,影響津液正常輸布,運化水濕失職,清陽不升,氣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於目。

辯證論治

治法:清利濕熱,通暢氣機。

主方:三仁湯(《溫病條辨》)加減。

●三仁湯出自《溫病條辨》,用於濕溫初起或暑溫夾濕之濕重於熱證。症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方葯組成同樣適合脾胃濕熱型白澀症,治以清利濕熱、宣暢氣機為主。

●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氣,氣化則濕化;白蔻仁行氣化濕,宣暢中焦;薏苡仁滲濕健脾,疏導下焦,三葯合用,三焦並調,共為君葯。半夏、厚樸行氣化濕,散結除滿,為臣葯。滑石、通草、竹葉甘寒淡滲,利濕清熱,為佐葯。全方宣上暢中滲下,以分消三焦濕熱。

劑量:杏仁15g,飛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葉6g,厚樸6g,生薏苡仁18g,半夏15g。

指南:白澀症的分證論治中主方三仁湯適用於脾胃濕熱證患者。

用藥要點:與黃芩、桑白皮、地骨皮、丹皮配伍可增強清熱瀉肺、涼血退赤之功。本方適用於濕重熱輕之證,苔白膩而不渴為使用要點,舌苔黃膩、熱重於濕者不宜使用本方。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三仁湯可抑製細菌繁殖,使細菌釋放內毒素的總量降低,減少內毒素入血,增強機體對內毒素的清除能力。三仁湯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能使升高的血清IL-1降至正常水準,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

微信ykjk66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