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土拍“寒潮”來襲:滬蘇杭等城前7月近800宗地塊流拍

  土拍“寒潮”來襲

  滬蘇杭等城前7月近800宗地塊流拍

  楊玲玲

  石英婧 “流向房企口袋的水龍頭慢慢擰緊,房企拿地的錢自然就會省著點花,火爆的土拍溢價率也就下來了。”近日,在談及“土地市場降溫”話題時,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

  7月以來,與長三角持續高溫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土地市場寒意陣陣,全面降溫。據上海土地交易市場官網資訊,原定於今年8月22日出讓的楊浦內環內純宅地,至今無競買申請人,且競買申請日期已經結束。而在相隔不遠的蘇杭兩城,土拍市場也遇到一股“寒潮”:蘇州為期兩天的土拍中,10宗住宅類地塊成交7宗流拍3宗;杭州7月份的6場土拍中,在郊區地價下跌,核心區失守之後,近期還出現了首次底價成交。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二線城市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154宗;三四線城市經營性土地合計流標達到了629宗。從昔日的地王頻現,到如今的多地塊流拍,熱點城市宅地是否正從“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其原因又為何?

  土拍“寒流”席卷長三角

  根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7月40城土地市場報告》:7月份受監測的4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環比下跌,土地出讓均價連續4個月同比下跌。今年以來,土地成交溢價率保持低位,多項指標增幅有所收窄。

  而具體到上海市場,7月拍賣的5宗住宅地塊、2宗租賃住房地塊均以底價成交,5宗地塊被叫停出讓,其中包括位於楊浦區內環以內的純宅地。

  “嚴苛的出讓條件讓開發企業‘望而卻步’。”市場觀察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根據出讓檔案,競得方須配建建築面積的5%作為保障房並無償移交給楊浦區;按受讓年限自持不低於建築面積的15%作為租賃住房;無償代建規劃打虎山路、文體中心、為老服務中心、養老院、公共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此外,還須按出讓年限整體持有盈利性教育、社會福利等基礎設施和社會教育事業項目用地。

  除此之外,出讓檔案對戶型進行了嚴格限制:中小套型比例不低於80%,項目住宅套數下限為800套。這意味著開發商將很難通過別墅、大平層與小戶型的高低搭配來平衡較高的樓面價。

  同時記者注意到,近日,青浦區徐涇北大型社區經十路西側27-04地塊出讓,最終招商蛇口以底價獲得,樓板價33160元/平方米。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儘管大虹橋純宅地屬於比較優質地塊,但由於上海土地拍賣市場監管嚴格,加上樓市成交不暢,對房企資金回籠帶來壓力,所以這幅地塊只有1家房企投標,底價獲得也不足為奇。

  招商蛇口上海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面對目前市場上較多的低溢價成交和流拍現象,招商蛇口上海公司也已作好充分準備,首先針對銷售型與持有型物業做戰略配置上的調整,其次是形成多業態多元化多產業的‘三多’發展態勢,積極涉足商業、辦公大樓、長租公寓、養老養生、教育、醫療等業務領域,拓展全新的業務發力點。”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土地市場寒潮正席卷長三角,近日,蘇杭等地均出現了地塊流拍現象。其中,蘇州日前連續兩天土拍中,10宗住宅類地塊成交7宗3宗流拍,溢價率最高的是甪直地塊為18%,3宗底價成交,3宗溢價率在5%以下。此次土拍遇冷與2015年以及2016年蘇州“地王”頻出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據了解,此次流拍的蘇地2018-WG-10號地塊位於相城區元和街道文靈路東、安元路北,此前曾是各路房企必爭的熱門區域,周圍已有天房、中糧、九龍倉、葛洲壩等多家房企入駐。地塊對面便是該區域內誕生的上海建工“地王”。

  早在2016年5月,經過近百輪競價,上海建工房產有限公司以約55.21億元總價競得2016-WG-26號地塊,樓面價19046元/平方米,溢價率116%,刷新區域地王紀錄。目前該地塊仍處於施工階段,未有入市動作,針對地塊建設進度以及入市計劃,記者聯繫開發企業上海建工房產有限公司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另據記者不完全統計,7月杭州市區共30余宗地塊進行出讓,絕大部分的地塊的成交樓面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且無任何地塊達到地價封頂標準。而在8月6日的土拍中,蕭政儲出(2018)25號地塊還未開始出讓,便終止交易。官方的公告顯示,因此地塊涉及區域規劃需作評估,經研究決定,終止地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活動。

  “一方面季度末流拍地塊增多主要與地塊供應節奏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二季度開始房企拿地態度轉變顯著。”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吳嘉茗指出。

  流拍成地市轉冷“風向標”?

  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就年內流拍情況來看,6月份掛牌的地塊中有114幅流拍,流拍數量達到上半年最高峰,此外3月份掛牌的地塊也有84幅流拍,整體來看每個季度末地塊流拍數量更多,二季度各月掛牌地塊的流拍數量逐步上升,在6月份創下新高。

  “企業對樓市短期內放開限價不抱希望,因此在拿地上的想象太空不大,土拍中表現得相對理性。”一位中型房企的行銷負責人對記者表示,2016年和2017年拍下的部分地王項目還未入市,它們的煎熬同行都看在眼中,保本已成各家開發商爭取的平衡線。

  近日,招商蛇口上海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針對目前錯綜複雜的市場局面,對於房企在土地判斷及選擇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商蛇口一方面戰略深耕已進入城市,另一方面積極開拓環上海都市圈市場,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1+N’的土地儲備策略。”

  “不少大公司的選擇是趨同的,上海土地少,就在上海周邊拿,不是環城市群的,還真不太敢拿。”一位接近房企負責土地拓展人士的行業觀察者對記者表示,隨著融資環境持續收緊,企業資金盤面緊張,企業的重心都在項目銷售去化上,希望加快資金回籠以補充現金流。

  多位受訪人士對記者表示,房企拿地不再以超預期拿地,而是根據目前的價格倒退,看看能不能算得過账來。“麵粉貴過麵包”,或加上一定的溢價拿地,已經不再成為目前房企的主流心態。

  而在近日的流拍土地中,按土地屬性來看,純宅地的流拍量最大。吳嘉茗表示,主要由於純住宅地塊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類地塊的地理條件相對優越但土拍要求嚴苛,另一類純宅地往往位於城市遠郊區域,未來市場前景難測,導致住宅地塊的流拍量高於其他類型。

  那麽,滬蘇杭等重點城市的多幅地塊流拍,是否正成為地市轉冷的“風向標”?“市場環境已變。”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巨集偉對記者分析稱,當前企業盡量選擇拿無“瑕疵”地塊,或者暫時不在公開市場拿地以規避風險。

  在吳嘉茗看來,市場整體升溫的情況下,出現了大量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土地流拍的情況。這或許可以看做土地市場開始“冷卻”的信號:跟市場熱度輪動相同,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等作為市場先“熱起來”的一批城市,也是全國市場的風向標,土地市場的“冷卻”也將從這些地方開始。

  不過,歐陽捷認為,流拍土地增多並非是樓市下行的信號,也非房企資金短缺,恰恰相反,這是土地市場理性的信號。通過市場緊縮、洗牌,清洗掉一批體質羸弱的中小房企,反而為強壯的大房企騰挪出更大的發展太空。

責任編輯:張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