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粵港澳大灣區32家工業機器人企業一覽

“三面環山,三江匯聚”,優越的地理位置使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了宜居的生活環境以及便利的交通,從而成為一塊經濟的寶地。2017年,大灣區GDP生產總值突破10兆元,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2.17%,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而工業機器人作為中國製造2025政策帶來的風口之一,近年來亦是資本所追逐的對象,加之大灣區製造業水準常年位於全國前列,由此,在粵港澳大灣區聚集了一大批工業機器人企業。

此次,億歐就為大家盤點了粵港澳大灣區32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如下:

區域:多集中於深圳、東莞、佛山

按照區域來分,此次盤點的32家大灣區工業機器人企業多集中於粵、港、澳三地當中的廣東省。這與廣東省在全國製造業當中擁有的發達地位密不可分。細分之下,深圳、東莞、佛山三地也佔據了大灣區工業機器人的主要份額。作為經濟特區的深圳毫無懸念地佔據了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的頭席,達到了14家企業。東莞緊隨其後,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了9家。其次是佛山,擁有4家工業機器人企業。

工業機器人主要服務於製造業,凡有自動化需求的傳統製造業,都可以看作是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目標客戶。維普網調查數據顯示,廣東省製造業500強企業分布在深圳、佛山、東莞等地的數量在全省排名分列一、三、四位,均處於榜單的前五位。因此,不難看出工業機器人企業分布的區域與當地的製造業水準有著相當的關係。

融資輪次:企業融資意向仍趨於保守

按照融資輪次來看,工業機器人的融資意向並不如資本市場對其態度的火熱。有40.6%的企業沒有可查的融資歷史。這與工業機器人企業長期以來穩定的營收增長以及工業機器人企業家們對接收融資持保守的態度有關。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解析工業機器人企業融資意向為何不如其在資本市場的火熱:一方面是由於做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家們擁有踏踏實實做實業的工匠精神。對外來資本的注入持有謹慎的態度;另一方面是由於工業機器人企業能維持常年穩定增長的營收,經濟方面並不存在窘境。這或許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工業機器人企業的靠譜、踏實以及可投資性。

今年以來,中美之間掀起激烈的貿易摩擦,對國內不少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生存、經營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戰,這或許會動搖一些工業機器人企業家對融資保守的態度。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這不失為一個國內資本與工業機器人企業攜手良好的契機。

2003年即成立的兩家老牌工業機器人企業匯川技術、麥格米特與2007年成立拓斯達等三家IPO上市的工業機器人企業接收融資的歷史已有4—8年。(匯川技術最早接收融資的歷史可追溯至2010年;麥格米特和拓斯達分別為2012年、2014年)不也在佐證資本與工業機器人企業之間長期攜手的可行性?

產業鏈定位:主營業務為核心零組件的企業較少

按照企業的產業鏈定位來看,32家工業機器人企業當中,有16家企業屬於集成商,11家屬於本體,做綜合服務(同時涉及本體與集成)的企業擁有4家,主營業務為零組件的企業卻只有國森科精密1家,並且是2018年3月才成立。其中與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情況以及大灣區獨特的地理位置有著極為緊密的關係。

一方面,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起步晚於國外,在核心零組件方面的技術壁壘沒有打通,製作工藝不成熟,發展程度也不如國外成熟。這導致了在核心零組件方面,我國自主生產的核心零組件競爭力難以與國外企業相抗衡。由於競爭力的低下,導致零組件整體毛利率偏低,僅靠做零組件難以維持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生存。這也導致了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仍需從國外進口核心零組件。

再者,國內製造業自動化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國內工業機器人的主要份額並不由國內企業所佔據,仍由日本發那科、安川、德國庫卡、瑞典ABB等四大家族所佔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 年四大家族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 57%。這使得國內本體機器人的市場仍有相當一部分在國外。

國內本體、集成商旺盛的進出口需求與廣東省作為沿海省市擁有便利的海上交通環境的天然地理優勢結合在一塊兒,促成了大灣區本體企業與集成商在產業鏈定位上的密集分布。

粵港澳大灣區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現狀與大灣區地理環境、當地製造業發展基礎以及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狀況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區域層面呈現的問題,更多的是整個國內行業面臨的問題,這不是一方力量就能完全解決的,需要政府、企業、資本的協同合作。

政策方面,今年以來就不斷傳出利好消息。11月28日,工信部決定在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產品基礎上,培育一批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政策頻傳利好的同時,企業自身也該做出表率。儘管日前中美雙方已初步達成不再互加新關稅的共識,但國內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的局面仍需破局。

企業要完成技術壁壘的突破、製造工藝的趕超需要經歷一個艱苦長期的過程,需要引進大量優秀的人才和保障相當額度、且長期穩定的研發資金。在本就“燒錢”的工業機器人行業當中,這樣的要求對於不少中小規模企業來說難度不小。可靠資本的引入,或許是不錯的良方。企業家們或許也該放下一些對於外來資本的偏見,在企業戰略決策方面更“大膽激進”一些,在關鍵技術層面堅決攻堅克難,帶領企業駭客入侵。

大灣區工業機器人企業的融資情況也證明了其還有相當的資本注入空間。

當政府、企業、資本三股力量攜同合一的時候,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才能突破局限,真正擁有未來的曙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