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潘氏中醫:潘氏中醫從臟論治慢性攝護腺炎的病因病機及治療關係

慢性攝護腺炎病因比較複雜,病程漫長,反反覆復,屬於中醫「淋濁」、「精濁」、「白淫」、「白濁」等的範疇。因而部分中醫師易偏重於從濕熱論治本病,而忽略從臟腑辨證,在這裡,潘氏中醫第十九代傳人潘顯德醫師將為大家講解:從臟論治慢性攝護腺炎的病因病機及治療關係。




慢性攝護腺炎的基本病機


攝護腺在中醫體系裡既不屬於臟,也不屬於腑,可歸屬於精室,屬奇恆之腑,故中醫也沒有攝護腺炎的病名。中醫認為慢性攝護腺炎與思欲不遂或房勞過度、相火妄動、或酒色勞倦、脾胃受損、濕熱下注、敗精瘀阻等因素有關。《素問·至真要大論》:「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指出本病的發生與濕熱有關。《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謂:「濁病精竅溺自清,穢物如膿陰內疼,赤熱精濁不易化,白寒濕熱敗精成。」可見,本病的基本病機為濕濁熱毒淤積,敗精阻竅。

慢性攝護腺炎的病位主要在於下焦,與膀胱、腎、肝、脾、肺有關,病因病機與臟腑關係密切。初起以濕熱多見,濕、熱、瘀並見,中後期則虛實夾雜,濕毒、敗精不祛。多累及肝、脾、腎等。虛、瘀、濁、寒熱錯雜多見。



從臟論治慢性攝護腺炎


1、從肺論治—提壺揭蓋,氣行濁化


中醫認為肺具有疏通身體水液運行通道和調運身體水液的功能。肺是人體一身氣的統帥,氣是推動身體血液運行本源動力,氣的運行通暢則水液運行也就通暢,膀胱部位的氣的運行正常規律,水液就可以正常的向下運行排出;慢性攝護腺炎出現的尿不盡、尿頻、尿後餘瀝的癥狀與肺失宣降失去統帥疏通調運水道的功能,導致膀胱失去約束能有關。

《證治匯補·癃閉章》關於淋濁與肺的關係有:「身之氣關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氣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氣為主,並參他症治之」的論述。此即後世「提壺揭蓋、開宣肺氣」之法,小便不通從肺論治。臨床用藥,根據肺熱壅盛,肺氣鬱閉,肺氣虛等不同病機辨證用藥。其它證型的慢性攝護腺炎,可在原方基礎上稍加開宣肺氣之品,輕宣肺氣,以恢復肺的通調水道的功能,氣行濁化,水道得通。


2、從肝論治—疏肝通淋,從肝化濁


男人的前陰、睾丸、陰囊當屬足厥陰肝經所主,故攝護腺也歸於足厥陰肝經所轄。關於治療,《醫學求是》中記載:「夫淋濁癃閉等症,舉世皆用利濕之法,而不思達木,豈知利濕之品,其性趨下。有愈利而愈閉者,經雲:腎司二便,其職在肝,若不達其風木之鬱,脾氣之陷,下竅焉得通調,濕火何能兩解乎。」濕熱濁毒,往往會阻礙肝絡的氣機,耗傷肝陰,肝之陰血暗傷內耗,肝經因此而空虛,厥陰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宗筋亦為之衰竭,膀胱失去少陰的濡養,氣陽的溫煦,化津滲濁的職能就會衰減,所以慢性攝護腺炎等濕熱導致的疾病就會久治不愈。



臨床見到的由慢性攝護腺炎導致的會陰墜脹,小腹不舒服,陰囊睾丸疼痛,脅肋脹,都是因為肝失疏泄,肝氣鬱滯導致的。根據肝經濕熱,肝氣鬱結,肝陰不足的不同,參考具體證型加減之後選用合適的方葯。同時還要考慮到肝的疏泄功能,調暢情志,通過疏肝通絡,足厥陰肝脈得到濡養,會陰脹痛,陰囊下墜,睾丸脹痛等癥狀就能消除。


3、從脾論治—升清降濁,理脾為先


脾胃為升降的樞紐,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液,主升清降濁,《靈樞·口問》謂:「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飲食不節,勞倦傷脾,濕熱鬱阻中焦,導致脾氣受損,中氣不足,甚至氣陷不升,從而導致清氣不升,濁陰不降。癥狀表現為:尿液混濁,尿末滴瀝不盡,尿道口流濁,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脈細弱等。古時的名醫大家有很多關於理脾治療淋濁的經典論述,如《醫學從眾錄·赤白濁》:「濁者,渾濁之謂也,方書多責之腎。而余求之脾,蓋以脾主土,土病則濕熱下注,則為濁病…治之之法不外導其濕熱,導其濕熱而濁自清矣。」



慢性攝護腺炎患者,往往誤治、失治,誤用苦寒清利、抗生素等。結果導致敗脾傷胃,濕濁不化,敗精難祛,病程纏綿。從脾論治,理脾為先,脾氣足,則生化有源,升降相因,濁陰可以向下運行,腐濁就能順利排出體外。臨床見到的脾胃虛弱,濕熱夾雜的患者,不能過分清利,防止傷陰,苦寒敗胃。其病機主要有脾胃濕熱,脾氣不足,中氣虛陷等,治療分別以清化濕熱,補氣健脾,復脾之升清降濁之能。脾虛不明顯者,亦可用補氣、淡滲健脾之品,顧護脾胃,培建中氣,取脾旺而四季不受邪之意。


4、從腎論治—腎氣固密,氣化有度


腎藏精,主生殖,腎氣盛,則精室所藏有源,膀胱開闔有度;腎氣衰,則敗精阻竅,濕熱濁毒內侵,發為慢性攝護腺炎。《雜病源流犀燭》有「五淋二濁,皆腎病也」之說。本病以腎虛為主的患者,可能是因為房事次數太多或是忍精不泄;或著是手淫無度,酒色勞倦,勞傷精氣,從而導致腎精虧虛。腎氣虛弱,精離其位,陰精變成腐濁,敗精流注,精氣不固,遂成精濁或遺精。



因慢性攝護腺炎病程遷延,久病入腎,多傷及腎陰,多以腎陰不足者多見。常見癥狀有:小便淋漓,或小便時有攝護腺液,粘液自尿道流出,或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會陰墜脹,小便赤,脈細數等腎陰虧虛的表現。臨症用藥宜養陰兼少清利,雖然以虛為主,但也不能忘記祛邪,祛瘀、化濕、通絡之葯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加減使用。

總之,慢性攝護腺炎病機複雜,用藥當利濕而不傷陰,祛瘀濁、敗精而不傷正。據不同病理分期,初起以清化濕熱,中病即止。虛實夾雜,濕、熱、瘀、虛並見者,往往可兼雜臟腑的虛損。久病從肺、肝、脾、腎分析病機,可兼顧而治之。

更多攝護腺健康知識和治療案例,可以點擊觀看本號視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