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潘氏中醫:中醫辯證治療慢性攝護腺炎之從肝論治?

慢性攝護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病之一,臨床以壯年男性發病為多,約佔泌尿外科男性病例的1/3左右,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本病病程纏綿,且複發率高。西醫治療本病主要以抗生素為主。而大量臨床實踐表明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所佔比例不到10%,同時由於攝護腺的特殊位置及解剖關係,多數藥物難以發揮作用。中醫在治療慢性攝護腺炎時有其獨特的療效和優勢,其中根據中醫五臟學說以疏肝解鬱法為主從肝論治慢性攝護腺炎,潘氏中醫通過二十多年的臨床驗證收效明顯,現總結如下,以供大家參考。




一、慢性攝護腺炎為何可以從肝論治?


中醫理論體系並沒有「攝護腺」的解剖名詞,但就其屬性和位置應該相當於中醫「精室」的概念,本病當歸屬於中醫的「淋病」、「精濁、「白淫」、「血精」等範疇。其病位應在下焦,但其發病與中醫五髒的肝關係極為密切。首先肝主筋,而前陰為宗筋之所聚,是足厥陰肝經循行所經之處。《靈樞·經脈篇》雲:「肝足厥陰之脈……過陰器,抵少腹。」故慢性攝護腺炎發病原因之一可歸結於中醫五臟之一的肝。



二、慢性攝護腺炎從肝論治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此病患者平時多有急躁、易怒或鬱怒、焦慮、思想壓力重等癥狀,常導致肝氣不疏,氣機不暢。肝氣不疏,氣鬱化熱,濕熱下注,瘀血、痰濕阻滯於前陰是基本病機。

其根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前陰是足厥陰肝經循行所經之處。肝氣不疏,病必循經而發。

二是肝主筋,而前陰為宗筋之所聚。

三是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肝氣不疏,一方面可氣鬱化熱,另一方面可氣滯濕停,使濕熱聚於下焦。

四是雖腎主二陰、司二便,但又必依賴於肝主疏泄的調節作用,疏泄正常,則精溺以時出,反之,則出現或遺精或陽痿早泄,或尿出白濁,小便淋漓不盡等症。

五是此病患者平時多有急躁、易怒或鬱怒的性格特點。


三、從肝論治慢性攝護腺炎要如何治療?


慢攝護腺炎在臨床上從肝論治治療時,可分為虛證和實證,但是不論是虛證,還是實證,治療是都可以從肝入手。


實證


肝及其經脈病變所導致的慢性攝護腺炎諸證,往往以實證較為多見,大多以氣機鬱滯、血脈瘀阻、濕熱火鬱、濕濁寒凝為其主要病機,臨床表現主要以疼痛和排尿異常為特徵。

常見癥狀有:

少腹或小腹憋脹墜痛,小便澀滯,餘瀝不盡。或尿道不適,尿等待,大便不爽,口苦,或脅肋脹痛,或善太息,以上癥狀隨情緒波動而加重,舌脈隨不同的證型而不同。攝護腺壓之不適或脹,攝護腺液量少,卵磷脂小體正常或略有減少。治療多以疏肝解鬱理氣、活血化瘀通絡、清化濕熱瀉火、燥濕利濁祛寒為原則。


虛證


慢性攝護腺炎肝虛證候的形成,主要是久病致虛或因虛致病二個途徑,臨床常見的有肝虛氣寒證和肝虛火旺證。

臨床表現:

(1)陽虛無以溫煦者:病程較長,四肢乏力或四肢不溫,膽怯憂鬱,夜寢不安,少腹及陰莖、陰囊冷感攣縮或痛,尿頻不爽,餘瀝不盡,陽痿,早泄,性慾減退,舌質淡苔白,脈象沉細,攝護腺按摩液鏡檢卵磷脂小體明顯減少或消失。治療以扶陽益氣,溫肝散寒為原則;

(2)陰虛無以涵火者:會陰部及陰囊部位的烘熱、夢遺,小便黃且灼熱,或渾濁,心煩不寐,咽乾口燥,或慾念易生、早泄,大便偏乾,舌質紅,脈象細數。攝護腺腺體飽滿,壓之疼痛,攝護腺按摩液色黃量少,鏡檢有白細胞成堆現象,卵磷脂小體減少。治療以滋陰養血,抑火涼肝為原則。



靈活變通,隨症加減


攝護腺炎的癥狀表現不一,變化多端,因此需在謹守病機的基礎上各司其屬,靈活變通,方能取得滿意效果。

如:伴有小便灼熱、疼痛、尿頻、色黃赤,口乾,舌紅苔黃,脈弦數者,方中可加清熱利尿之品;伴少腹脹痛,下焦虛寒,便溏者,可加行氣散寒止痛之品;肝氣鬱滯,痰瘀內生,睾丸腫脹疼痛者,可加活血化瘀,理氣化痰散結之品;伴有腰膝痿軟、遺精或陽痿、脈沉弱等腎虛癥狀者,可配製補腎之方葯,但是在補腎陰時應考慮患者是否有氣滯濕停的情況,以防產生養陰反助濕的弊端,可適當配伍利濕之劑。



四、心理輔導,生活調攝


慢性攝護腺炎病程較長,患者長期受病痛折磨,精神心理壓力極大,治病的信心不足。

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做到:

(1)幫助患者重建與疾病做鬥爭並戰而勝之的信心,進行心理疏導,務使其保持心情舒暢。

(2)避免飲酒或食用大最辛辣、羊肉、狗肉等食物。尤其酗酒,以防加重癥狀。

(3)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一些患者由於經濟或時間原因,常常中斷治療,必須向患者強調連續治療的重要性,與患者保持聯繫。

(4)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並經常督導,包括生活有規律,起居有常,堅持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勿長時間騎車或久坐不動等。



總之,慢性攝護腺炎要把藥物治療與心理輔導及生活調攝結合起來,綜合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更多攝護腺健康知識和治療案例,可以點擊觀看本號視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