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現這6個癥狀可能是心肌缺血了,醫生提醒:做2項檢查,就能確診

差一點漏診的心肌缺血?

一個40歲的同學,給我打來電話,說最近總是偶然發生心難受的癥狀,由於年齡的原因我主要考慮她可能是胃的原因。

問了她原來還有胃痙攣的病史,我建議她有時間做個胃鏡。

但由於多年做醫生養成的習慣,為了不漏診,建議做個心電圖,反正做胃鏡也要求做。

結果過兩天告訴我,心電圖上顯示有心肌缺血。

我有些懷疑,仔細紊亂情況,原來她最近在吃避孕藥,很可能是這個原因了。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

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現在40多歲的人也有發病了。

心肌缺血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1、高血壓:

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的增高,都極易心肌缺血;高血壓導致冠狀動脈硬化,影響心肌血液的迴流。

2、高血脂肥胖:

血脂升高是誘發血栓的罪魁禍首,使得冠狀動脈通透性降低,獲取氧氣的能力降低,進而導致了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3、吸煙酗酒:

吸煙者患冠心病的幾率比不吸煙者大 70% 甚至更多,使得肺部正常生理功能受損,影響了紅細胞對氧氣的利用。

4、糖尿病:

高葡萄糖濃度會影響血管的耐受能力,導致心肌血管的通透性,影響正常的收縮和舒張。

5、口服避孕藥:

長期口服避孕藥

可使血壓升高、血脂增高、糖耐量異常,同時改變凝血機制,增加血栓形成機

會。

6、情緒波動,運動少:

可引起血管改變致使心肌缺血,血管內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的癥狀有哪些?

1、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也是常見的心肌缺血的癥狀。

2、心肌缺血的癥狀還包括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

3、飽餐、寒冷或看驚險影片時出現胸痛、心悸也可能是常見的心肌缺血的癥狀。

4、心肌缺血患者還會出現與運動有關的頭痛、牙痛、腿痛等。

5、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 3—5 分鐘,休息後自行緩解。這是常見的心肌缺血的癥狀。

6、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臥位方感舒適者; 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

怎樣檢查心肌缺血?

1、心電圖:可以通過心電圖的改變來判定心肌缺血的嚴重程度,也是臨床常用的無創輔助檢查;

2、冠脈造影:可以直觀的了解血管病變,也是最有價值的診斷手段。

心肌缺血日常注意什麼?

1、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長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動物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

3、控制食糖攝入。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攝入量,一般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

4、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並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

5、保證必需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供給。常食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可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膳食中鈣、鎂、鉀、鈉、銅、鉻等也同心肌缺血發病有關。

6、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7、戒煙酒。

8、密切觀察,及時就診:如果有癥狀的變化,不建議一味地等、靠、熬,最好及時就診治療,以防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9、作息規律:不要熬夜,按時作息,讓生活張弛有度;避免精神緊張。

10、適度運動。根據自身條件,可以選擇量力而行的體育運動或勞動,如增加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促進心肌側支循環的建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