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大!孕婦胎動消失11天才到醫院檢查,結果胎兒早已死於腹中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婦幼保健院接連收治了兩位胎盤早剝的孕婦,一個定期產檢,另一個則忽視產檢,兩者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導致了天差地別的結局。

胎心消失11天才到醫院檢查

產婦不幸痛失胎兒

小琴今年20多歲,江西人,在餘杭打工。上周,懷孕34+周的她,來到餘杭婦保產檢,結果開口第一句話,就把產科醫生嚇了一跳:醫生,我的孩子已經11天沒動了。

產科醫生趕緊給她做了檢查,結果發現血壓180/106mmHg,超音波提示死胎,情況十分嚴重。最後,小琴被立即收治入院。

急診入院後,產科醫生一邊降壓,開通靜脈通路,解痙治療,完善檢查,一邊彙報上級醫生、院長官、醫務科,啟動院內搶救預案。考慮到產婦是重度子癇前期、死胎,存在胎盤早剝可能等情況,產科醫生、院長官、醫務科、內科醫生、麻醉科醫生立即展開討論,決定儘快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

術中娩出一死胎,羊水呈黑褐色,發臭,胎盤已經4/5剝離,宮腔內積血達500ml。所幸準備充分,手術順利。

心大的媽媽胎動消失11天才到醫院檢查,結果胎兒早已死於腹中……

醫護人員正在全力救治小琴

主刀醫生李萍副主任醫師感嘆:「要是小琴能定期產檢,發現不對勁立即到醫院治療,就能避免這場悲劇的發生了。」

原來,小琴自懷孕後一直沒有定期產檢,僅做過一次超音波。這次感到無胎動,但心大的她,過了整整11天,才想起到醫院看看。

懷雙胎35+周常規產檢

不想竟碰上了胎盤早剝

來自江蘇的金女士隨丈夫定居在餘杭,2012年,生下了兩人愛情的結晶。從二孩政策開放後,夫妻倆就一直想再生個寶寶,可備孕許久仍未懷上。後來,金女士做了試管嬰兒。2月28日,超音波顯示,金女士懷了雙胞胎,這可把一家人高興壞了。自從懷孕後,金女士按時建圍產期保健冊,定期產檢。

上周,懷孕35+周的金女士到餘杭婦保常規產檢,產科醫生周建英副主任醫師聽胎心時發現左側胎心不規則,很慢,無法計數,立即去做胎心監護,仍無法監測,於是馬上送金女士到病房。

產科病房醫生詳細詢問下得知,4天前,金女士便開始感到其中一胎胎動減少。

考慮「胎兒窘迫」的可能,需要進行剖宮產,但當時金女士隻身一人,沒有任何準備。因情況緊急,產科醫生立即彙報醫務科,醫務科副科長趕到現場指揮搶救,啟動DDI,立即將金女士送手術室行急診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術中剖腹進入子宮後,發現一側胎兒胎盤已經剝離1/3,已有血凝塊,所幸手術及時,最後成功產下雙胞胎。

「如果再晚一點,孩子就難保了。」產科醫生慶幸地說。

胎盤早剝是一種嚴重併發症

孕婦應重視定期產檢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往往起病急,進展快,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威脅母兒生命。

胎盤早剝有3種類型:胎盤剝離後形成胎盤後血腫,但無陰道出血,為隱性型;胎盤剝離後血液沿胎膜下行,經子宮頸口向外流出,為顯性型;既有胎盤後血腫,又有外出血,則為混合型。

「胎盤早剝極其兇險!」周建英表示,胎盤一旦剝離,意味著胎兒的氧氣和能量物質的供應終止,此時,如果不能迅速娩出胎兒,輕則胎兒窘迫,神經受損,甚至胎死宮內;重則胎盤剝離面的出血導致母親子宮卒中、子宮切除,無法生育,凝血功能障礙,腎功能不全,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進而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心大的媽媽胎動消失11天才到醫院檢查,結果胎兒早已死於腹中……

周建英正在坐診

服務

正確預防胎盤早剝

1、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孕婦在懷孕中後期易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臍帶繞頸,可能會致使胎盤早剝。如果孕婦血壓較高,胎動減少,要儘早去醫院診治。

2、妊娠晚期要小心突然腹痛

在懷孕過程中尤其是懷孕晚期,如果有突發性腹痛以及陰道出血等情況應即刻就醫。如果發現胎盤剝離現象就要停止妊娠,最好在胎盤早剝半小時內完成生產。

3、孕期尤其是孕晚期注意安全

孕期走路要小心,尤其是上下台階時。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盡量不坐公車,以防出現摔倒等意外情況。

4、按時做產前檢查

產檢對於孕婦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超聲波等檢查可及時發現孕婦是否有胎盤早剝問題,患有高血壓、腎臟疾病的準媽媽要特別注意。

一般情況下,首次檢查時間應在6-8周為宜,妊娠20-36周為每4周檢查1次,妊娠37周以後每周檢查1次,共行產前檢查9-11次。

孕婦年齡均高於35周歲,屬於高危孕婦,除了定期產檢外,應於11至13+6周、胎兒頭臀長為45-84mm時進行NT(頸項透明層寬度)檢查,同時需直接進行產前診斷,於20周左右進行羊水穿刺或12-26周進行無創DNA檢查,並於22-28周進行三維超音波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