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陽修:世事無常惟茶好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歐陽修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竄斥流離。晚年他作詩自述,欲借詠茶感嘆世路之崎嶇,卻也透露了他仍不失早年革新政治之志。當然,這裡更直接的是述說了他一生飲茶的癖好,至老亦未有衰減。歐陽修愛茶,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茶事詩文,除了多首詠茶詩作外,還為蔡襄《茶錄》寫了後序;在那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先聲的二卷《歸田錄》裡,也有數則談到茶事的;並有專門論說煎茶用水的《大明水記》,都殊為難得。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因與宰相呂夷簡爭執,貶饒州,歐陽修等因支持范,同時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令。他初到夷陵時有《夷陵縣至喜堂記》一文,說:「夷陵風俗樸野,少盜爭,而令之日食有稻與魚,又有桔柚茶筍四時之味,江山秀美,而邑居繕完,無不可愛。」從此已可窺見歐陽修早年於茶已情分非淺。

歐陽修對產於北宋詩人黃庭堅家鄉江西修水的雙井茶極為推崇,認為可與產於杭州西湖寶雲山下的寶雲茶和紹興日鑄嶺的日鑄茶相媲美。

他有《雙井茶》詩雲: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誇。

寶雲日鑄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

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

君不見建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

雙井茶「芽生先百草」,採摘又十分細嫩,須「十斤茶養一兩芽」,品質絕佳,歐陽修誇讚它「一啜猶須三日誇」。詩的後面幾句,他從茶的品質聯想到世態人情,批評那種「爭新棄舊」的世俗之徒。他在《歸田錄》卷一中也談到雙井茶,說「臘茶出於福建,草茶盛於兩浙,兩浙之品,日注第一。自景祐以後,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製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註上,遂為草茶第一。」雙井茶一時曾「名震京師」,與歐陽公的謳歌讚美不無關係。

歐陽修與梅堯臣是至交,常互相切磋詩文,兩人又常共品新茶,以唱和酬答交流嘗茶體驗。《嘗新茶呈聖俞》是一首建安龍鳳團茶的讚美詩。詩中突出了一個「新」字:「建安三千五百裡,京師三月嘗新茶。」從建安到汴京(開封)相隔3500裡,卻在三月能嘗到新茶,可見採摘之早:「年窮臘盡春欲動,蟄雷未起驅龍蛇。夜間擊鼓滿山谷,千人助叫聲喊呀。萬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樹先萌發。」詩中還談到了他的品茶經:「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嘉。」他認為品茶須是茶新、水甘、器潔,再加上天朗、客嘉,此「五美」俱全,方可達到「真物有真賞」的境界。

歐陽修對蔡襄創製的「小龍團」有褒有貶,不過褒要多於貶。他在為蔡襄《茶錄》寫的後序中說:「茶為物之至精,而小團又其精者,錄序所謂上品龍茶是也。蓋自君謨始造而歲供焉。仁宗尤所珍惜,雖輔相之臣,未嘗輒賜。惟南郊大禮致齋之夕,中書樞密院各四人共賜一餅,宮人翦為龍鳳花草貼其上,兩府八家分割以歸,不敢碾試,相家藏以為寶,時有佳客,出而傳玩爾。至嘉祐七年,親享明堂,齋夕,始人賜一餅,余亦忝預,至今藏之。」那時小龍團茶「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歸田錄》卷二)。所以貴重非常,以致「手持心愛不欲碾,有類弄印幾成笟」。反覆傳玩到餅面上已被撫摸得顯出了凹陷,仍不捨得烹試。難怪後來唐庚在《鬥茶記》中對歐陽公此舉頗不以為然地評說:吾聞茶不問團銙,要之貴新……自嘉祐七年壬寅至熙寧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閱三朝,而賜茶猶在,此豈復有茶也哉。」

歐陽修還有《和原父揚州六題——時會堂二首》,詠贊的是揚州茶。詩雲:

積雪猶封蒙頂樹,驚雷未發建溪春。

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貢宜先百物新。

憶昔嘗修守臣職,先春自探兩旗開。

誰知白首來辭禁,得與金鑾賜一杯。

時會堂,造貢茶的場所。由詩可知揚州亦曾采造過貢茶,而且采造時間要早於蒙頂和建溪。歐陽公當時還親自去察看過春茶的萌發情況。關於揚州產茶,陸羽《茶經》中未有提及。五代蜀毛文錫《茶譜》中才有記載:「揚州禪智寺,隋之故宮,寺枕蜀岡,其茶甘香,味如蒙頂焉。」而歐陽公此詩可能還是揚州茶入貢的最初記載。

《大明水記》是歐陽修論茶水的專文。陸羽《茶經》論及到水,後張又新有《煎茶水記》。歐陽公評說《煎茶水記》所言不足信,認為還是陸羽所論有理,他說:「羽之論水,惡渟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雲流,然眾水雜聚,故次於山水,惟此說近物理雲。」(作者:館長,來源:世界茶文化圖書館,圖片來源:南茗佳人)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