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賭書消得潑茶香,且喝一壺茶去

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七雅”“七俗”。然而生活的意趣本不在雅俗,而在心境與情致。

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寫道:“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適累家。”雖然有些自嘲之意,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茶不僅是日常的一飲一食,更是文人情致與心志的寄托。

也許,正是茶溝通了我們瑣碎的生活與心中的清明之境吧。

《登成都樓詩》(節選)

[ 西晉 ] 張載

借問揚子舍,想見長卿廬。

程卓累千金,驕侈擬王候。

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

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臨江釣春魚。

黑子過龍醢,果饌逾蟹蝑。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

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

■西晉張載所作的《登成都樓詩》是最早以茶入詩的篇章。因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 ”的名句被陸羽在《茶經》中引用。

七碗茶歌

[ 北魏 ] 盧同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七碗茶歌》選自《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中國茶史中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傳唱至今。這曲《茶歌》留下了“盧同愛茶”的美名。唐宋之後,“盧同的七碗茶”也成了文人騷客在品茗時最常引用的典故。

六羨歌

[ 唐 ]陸羽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著有中國第一部茶專著《茶經》。這首著名的《六羨歌》寫的就是他不羨美酒,不羨佳釀,不羨高官權位,不羨富貴榮華,而隻羨適合烹茶的故鄉之水,可謂是陸羽一生的寫照。

雙井茶

[ 唐 ] 歐陽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月誇。

寶雲日注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

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

君不見建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

■歐陽修愛茶,曾作《大明水記》專論飲茶之水。他也是品茶高手,在《歸田錄》裡讚譽雙井茶:“自景佑以後,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製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此詩亦是歐陽修為雙井茶所做,雙井茶得此文豪喜愛,從而名震京師。

一七令·茶

[唐 ]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此詩是元稹為茶所作的寶塔詩,由一字到七字,讀起來饒有趣味。全詩從茶本身寫起,又寫到茶的功用及為人所愛的原因,排列奇巧,朗朗上口。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 唐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杓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嗜茶,而且獨愛蜀茶。傳聞白居易曾為喝蜀茶以詩文換茶,可見其愛茶之心。他的好友也因此常常給他遙寄蜀茶。白居易寫過無數“茶”詩,其中許多都是答謝友人贈茶之情。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 唐 ] 李白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李白自號“酒中仙”,他的詩作中詠酒詩佔一半多,頌茶的詩只有一首,而這首詩讚頌的正是峽州仙人掌茶。唐玄宗天寶十一年,李白有一位遠在三峽玉泉寺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將玉泉寺出產的仙人掌茶帶到金陵棲霞寺給他品嚐,李白飲後詩興勃發,揮毫寫下此詩,並附詩序:“……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壽也。余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余數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掌,號為仙人掌茶。”此詩是最早以名茶茶類入詩的詩篇。

記夢回文二首(並敘)

[宋]蘇軾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

余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余花唾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雲。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活火,龍團小碾鬥晴窗。

■蘇軾偶發一夢,夢中有人以雪烹茶,伊人和歌相伴,醒來後續作回文詩兩首,細寫茶事。可見宋朝時飲茶已經是文人生活中的常事,而以茶入詞也留下了不少佳作。

滿庭芳·茶

[ 宋 ] 黃庭堅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裡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

■黃庭堅曾被宰相富弼譏諷“將謂黃某如何?原來只是分寧一茶客。”也從側面反映出黃庭堅確實是一位愛茶之人。宋詞之中以黃的“茶詩茶詞”為首,後世評價甚至高於蘇軾。他的茶詞也在後世關於“茶”的研究上影響深遠。

閔老子茶

[ 明 ] 張岱

周墨農向余道閔汶水茶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訪閔汶水於桃葉渡。日晡,汶水他出,遲其歸,乃婆娑一老。方敘話,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曰:"今日豈可空去?"遲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睨余:"客尚在耶!客在奚為者?"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暢飲汶老茶,決不去。"

汶水喜,自起當爐。茶旋煮,速如風雨。導至一室,明窗淨兒,荊溪壺、成宣窯磁甌十餘種,皆精絕。燈下視茶色,與磁甌無別,而香氣逼人,余叫絕。余問汶水曰:"此茶何產?"汶水曰:"閬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紿余!是閬苑製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產?"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羅岕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余問:"水何水?" 曰:"惠泉。"余又曰:"莫紿余!惠泉走千里,水勞而圭角不動,何也?"汶水曰:"不複敢隱。其取惠水,必淘井,靜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甕底,舟非風則勿行,放水之生磊。即尋常惠水猶遜一頭地,況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言未畢,汶水去。少頃,持一壺滿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撲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 "予年七十,精賞鑒者,無客比。"遂定交。

■張岱自謂“茶淫橘虐”,可見其對茶之癡,在《陶庵夢憶》一書中,對茶事、茶理、茶人有頗多記載。本文選自《陶庵夢憶》,記述了張岱與茶的一段往事。一日張岱慕名拜訪一位煎茶高手閔汶水,汶水為試探張岱誠心故意考驗,後來被張岱品茶的功力折服,二人結為好友。張岱不僅愛茶而且懂茶,品鑒辨茶的背後是整個茶文化的玄妙精深。

[清] 袁枚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最好,一旗一槍,綠如碧玉。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石灰,上用紙蓋劄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又變矣。烹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也。山西裴中丞嘗謂人曰:“余昨日過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公山西人也,能為此言。而我見士大夫生長杭州,一入宦場便吃熬茶,其苦如藥,其色如血。此不過腸肥腦滿之人吃檳榔法也。俗矣!除吾鄉龍井外,余以為可飲者,臚列於後。

■此篇選自袁枚《隨園食單·茶酒單》。《隨園食單》是清朝美食家張岱一生四十年美食實踐的著作,其中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飲食名著。《茶酒單》序中寫道:“七碗生風,一杯忘世,非飲用六清不可。作《茶酒單》。”

題畫

[ 清 ]鄭板橋

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硯石,鋪一張宣紙,畫幾筆折技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

■清朝文人鄭板橋七十三歲高壽,有人以為和他喜歡喝茶有關。鄭板橋一生中也做過許多茶聯、茶詩。如“白菜青鹽粘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就將粗茶淡飯的清貧生活寫得輕鬆有趣,這正是他的生活與人生觀的寫照。

插圖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 | 武佳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