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環保政策或變 鋼價一階轉捩點出現

  環保政策一階轉捩點出現:近期2+26城市空氣改善的目標,從征求意見稿的5%下降到了3%,同時今年采暖季對於鋼鐵行業的限產可能將取消具體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限產比例。總體來看,我們認為政策的可能變化不意味著限產的大幅放鬆,但政策的一階轉捩點已經出現。

  鋼價進入強弱轉換期長期轉捩點臨近:由於環保限產政策可能的變化,我們對鋼價的走勢也相應進行微調。短期內我們認為需求韌性仍在,同時在低庫存、高基差的支撐下,螺紋1901合約短期內調整太空有限,後期鋼價仍有反彈的機會。綜合供需兩端來看,我們認為需求短期內不會崩塌式下跌,供給也不會大幅上升,政策邊際驅動力的下降將使得螺紋價格進入一階轉捩點——即從單邊上漲進入到高位震蕩,未來幾個月可能是鋼價的強弱轉換期。從長期來看,我們上篇報告中提到的“遠慮”因素則進一步發酵,失去了供給的支撐,經歷了三年牛市後,鋼價的長期轉捩點臨近。

  正文

  一、環保政策一階轉捩點出現

  過去兩年,去產能以及環保限產政策是推動鋼材價格上漲的最重要因素,兩大政策對於推動鋼企利潤上升、改善環境起到了顯著的作用。但是,在去產能和環保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副作用,比如部分地域“一刀切”式的環保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經營,上遊行業利潤大增侵蝕下遊行業利潤等。

  針對環保造成的副作用,最近越來越多檔案也對此糾偏,如8月27日人民日報在評論文章《理性看待鋼價上漲》中首次指出了鋼價上漲對於下遊行業成本上升的問題,而近期市場關於采暖季限產政策變化的一則傳言則再度使得市場預期發生重大變化。

  1、事件:市場傳聞今年“2+26”城市取暖季限產或放鬆

  10日晚間,市場傳聞“環保部新的限產總體方案把空氣品質改良指標從5%下調到3%了,限產50%或30%的指標也取締了,此前2+26城市取暖季檔案預計有所修正”。

  由於環保限產是今年市場的主導邏輯,限產可能存在放鬆的傳聞,也導致焦炭、鋼材等受益於環保限產的品種,出現了較大下跌。

  2、事實: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確實從5%下降到3%

  從8月初公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到,初始的2+26城市今年取暖季空氣品質改善的目標為5%,如圖1所示。

  但是從8月底生態環境部的例行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提到,正式檔案即將印發,在正式檔案中,2+26城市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為3%,如圖2所示:

  結合征求意見稿和即將印發的正式檔案看,2+26城市空氣改善的目標,的確從征求意見稿的5%下降到了3%。

  但是,最近的新聞發布會沒有提到具體限產比例的問題,目標的下調是否意味著今年取暖季限產的全面放鬆,我們結合今年氣象的情況以及政策導向進行進一步研究。

  3、並不意味著大幅放鬆

  征求意見稿中,對於鋼鐵行業提出了具體的限產比例,正式檔案可能將取消具體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限產比例。

  由於2017年11月-2018年3月取暖季限產的存在,2+26城市的空氣品質同比2016-2017年同期有了很大改善,如圖3所示:

  而今年的目標是在2017年采暖季的基礎上,同比繼續下降。從今年迄今為止的實際空氣品質來看,2018年1-8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這三個重點區域今年的空氣品質出現了很大的改善(如圖4所示),均超過了要求PM2.5同比下降3%的目標。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今年的空氣品質改善是建立在去年1-8月份沒有限產的基礎上,即去年1-8月份的PM2.5濃度基數較高,而今年年初的采暖季是處於限產的狀態,采暖季結束後也是持續不斷的限產,這使得今年的PM2.5濃度下降較多。但是,去年10月12日之後唐山提前限產,11月15號之後京津冀及周邊全面限產,即去年10月份之後PM2.5濃度的基數較低,後期的空氣品質若需維持相應的下降幅度,則意味著限產難以大幅放鬆。

  同時,從優良天數比例來看,《三年藍天計劃》要求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但今年除了長三角達標之外,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是由國務院公布的既定政策,從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的目標來看,環保限產難以大幅放鬆。放棄“一刀切”,把權限放到地方政府也不意味著限產的大幅放鬆。從1-8月的數據看,PM2.5濃度和空氣品質兩項指標中,排名倒數前十的城市,基本分布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只要環保考核的標準不變,地方政府仍然面臨很大壓力,在制定實際限產比例時,也更會考慮自身實際空氣情況,難以出現大幅放鬆的情況。

  4、但政策一階轉捩點出現

  但是,最近的各項政策確實是一項重要的信號,若取消限產比例的規定,則地方政府可以在空氣品質好的時候增加生產,相比去年“一刀切”式的按比例限產其實際影響會更小。雖然環保限產不會大幅放鬆,但政策的一階轉捩點已經出現。

  今年以來,從采暖季結束後的延長限產到徐州的停產,再到唐山的提前限產,環保限產一直是以超預期的形式出現,這種“超預期”成為鋼價不斷上漲的邊際推動力,這種推動力隨著《三年行動計劃》公布後對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長三角的全面限產預期以及唐山的提前限產而達到高潮。但是,隨著近期各項政策的微調,政策的超預期將落空,相應的,政策的一階轉捩點也將使得鋼價的一階轉捩點出現——可能從單邊上漲向高位震蕩轉變。

  二、鋼價進入強弱轉換期 長期轉捩點臨近

  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公布之後,我們對於鋼材價格判斷的重要邏輯之一是今年環保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同時,根據之前的政策傾向我們也認為今年的環保限產將更加嚴格,事實也證明這一大眾預期成為了過去幾個月推動鋼價上漲的重要基礎。

  但是,最新的政策跡象表明,環保限產政策可能將發生變化,那麽我們對鋼價的走勢也相應進行微調。我們在上一篇策略報告的觀點是“鋼價無近憂有遠慮——2018.08.31”,從短期來看,我們仍然認為需求韌性存在,最近幾個月的高開工將使得地產需求的韌性持續一段時間,同時在低庫存、高基差的支撐下,螺紋1901合約短期內調整太空有限,後期鋼價仍有反彈的機會。

  綜合供需兩端來看,我們認為需求短期內不會崩塌式下跌,供給也不會大幅上升,政策邊際驅動力的下降將使得螺紋價格進入一階轉捩點——即從單邊上漲進入到高位震蕩,未來幾個月可能是鋼價的強弱轉換期。從長期來看,我們上篇報告中提到的“遠慮”因素則進一步發酵:最近一個月三線以下城市的地產銷售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後期將使得地產開工明顯下降;消費類商品如汽車銷量增速也繼續轉差;出口則繼續下滑。在需求走弱的背景下,失去了供給的支撐,經歷了三年牛市後,鋼價的長期轉捩點臨近。

  風險提示:環保重新超預期(上行風險);環保不及預期,經濟快速回落(下行風險)

  來源:曾寧黑色團隊 

責任編輯:張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