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口腔潰瘍?一般多久能治好?

近年來西藥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方面卻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治療多以對症治療為主,藥用抗酸劑、促動力葯、葉酸、維甲酸等。

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進行根除治療,幽門螺桿菌根除後多數或全部胃黏膜炎症的活動度消失,但對腸化生及萎縮的影響仍存在爭議。

中藥治療作為中國傳統醫藥的主要治療手段,目前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方面受到了國內外相當的關注,中醫藥被廣泛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並獲得了不少經驗。

在臨床研究中採用固定方加減、基礎方加減,或隨證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反覆口腔潰瘍

李某,男,56歲,就診時間:2009年4月18日。主訴:胃脘脹痛5年,加重10天。患者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史5年,胃鏡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示黏膜中度炎症。

就診時癥狀: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口乾苦,唇舌反覆潰瘍,經年不斷,舌痛,大便乾結,2~4日1次,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屬濁毒內蘊,熏蒸口舌。

治則:化濁解毒,生肌斂瘡。

給予自擬化濁解毒方加減:藿香12g,佩蘭9g,生薏仁15g,茵陳15g,白花蛇舌草15g,黃連15g,公英12g,雲苓15g,白朮9g,冬凌草12g,兒茶9g,元參15g,青黛3g。日1劑。

1周後胃脘脹痛明顯減輕,唇舌潰瘍較前表淺,無新生潰瘍。按上方加減治療一個月,胃脹基本不明顯,潰瘍消失。隨訪半年未複發。囑其清淡飲食。

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致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濁毒內蘊於裡而見胃脘脹痛、噯氣等癥狀。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而下鼻外側,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繞口唇,向下交匯頜唇溝承漿處。」

濁毒之邪,循經上擾,而見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經久不愈。運用化濁解毒方清化脾胃濕濁熱毒,使濁毒去,脾胃調。

每遇濁毒內蘊所致口腔潰瘍,必加冬凌草、兒茶、元參、青黛等葯。

1、冬凌草具有解熱、降燥、潤喉作用,對於口舌生瘡、上焦火熱均有較好治療作用。

2、兒茶在《醫學入門》有「消血、治一切瘡毒」的記載,在《本草正》中說它能「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瘡喉痹」。

3、元參、青黛,有清熱解毒涼血作用,《嶺南採藥錄》記載可「滌瘡及痄腮」。在化濁解毒基礎上加用上述藥物,使多年痼疾得愈。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口腔潰瘍分屬不同系統疾病,但其有共同特點:其發病臟腑與脾胃有關,病因與濁毒內蘊密切,病機演變過程均可歸納為脾失健運→濕濁困脾→日久蘊毒→濁毒內蘊→臨床癥狀各異。

註:以上方法僅供參考,詳情可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和建議

微信jkzx80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