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經驗的糖尿病患者監測血糖都不會犯這6個錯誤,看看你做對了嗎

心情日記,July 28

得了糖尿病之後,

學會如何正確測量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們常常碰到一些患者在測血糖過程中由於各種誤解,

導致測量的血糖不準確。

本文詳細聊聊監測血糖的誤區。

誤區一:檢查前停用降糖葯

空腹血糖是診斷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數值。有糖友認為測空腹血糖就不能服用降糖葯。其實沒有必要。

如果檢查只是為了了解平時血糖的控制情況,觀察用藥效果的話,前一晚的降糖藥物還是要照常服用的。如果是早上的降糖藥物,可以在抽血之後服用。如果停葯後再測血糖,得出的檢測結果既不能準確反映病情,還會造成血糖波動及加重病情。

另外,有些糖友為了得到理想結果而在檢查前一天過分節食,此時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一些,卻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

為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性,

檢查前一天的用藥、進餐應和平常一樣,

不進行劇烈活動,

並保證夜間睡眠良好。

誤區二:測血糖時間不固定

有些患者測血糖的時間非常隨意,想起來就測一下,這樣測量出來的血糖數值是不準的。

測血糖也有5個黃金時間。

1.空腹血糖:測量早上6-7點時血糖。主要反應在基礎狀態下,8~10小時內無任何熱量攝入時的血糖水準,適用於血糖水準很高或有低血糖風險時的監測。

2.餐前血糖:是指中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測定,主要用於治療中病情的監測。

3.餐後2小時血糖:是飯後2小時血糖水準,要注意的是,餐後2小時是指從吃第一口飯到滿2小時為止,而不是吃完飯後的2小時。

4.睡前血糖:一般指21~22時的血糖值,是指導夜間用藥或注射胰島素劑量的依據。

5.夜間血糖:若早餐前血糖高,可以通過監測夜間血糖了解高血糖發生在夜間還是凌晨,早餐前血糖高的原因是否黎明現象等。時間點可以是0時、2時、4時、6時。

誤區三:運動前不測血糖

除了飲食控制,運動療法也很重要。

很多糖友都知道每天要適當活動,卻忽略了對運動前血糖的監測。事實上,血糖低是不宜運動的,否則可能暈倒。如果運動過程中有出現頭暈等低血糖癥狀,也要立即停止運動,並適時補充一些含糖食物。

誤區四:尿糖可以代替血糖

當血液通過腎臟時,腎臟能阻止葡萄糖從中濾過而排到尿中,因而尿糖一般為陰性。當血糖升高達到一定水準,腎臟再也無法阻擋葡萄糖從中濾過時,尿液中的葡萄糖就會變成陽性,這個數值就是「腎糖閾」。

每個人的腎糖閾是不一樣的,比如老年糖尿病病友的腎糖閾比較高,血糖高達11~12mmol/L,而尿糖仍為陰性。因而不能簡單地將尿糖等同於血糖。

但是對於沒有條件進行血糖監測的病友,尿糖監測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其優點在於簡單易行,沒有痛苦,花費低廉。

誤區五:血糖儀測量不如靜脈采血測量的血糖準

以往測量血糖都是通過采靜脈血,但是因為采血量多,而且不能即時拿到報告,對於很多糖友而言並不方便。

現在出了血糖儀後,不僅采血量少,而且出結果快,對於糖友而言非常方便。但也有糖友質疑血糖儀不如采血測的結果準確。

靜脈血要分離紅細胞後用血漿測血糖,而毛細血管血則是用全血,包括含葡萄糖較少的紅細 胞。因此在空腹時,血漿血糖值較全血血糖值要高約11%。但這不是「不準確」,而是應有的差別。只要血糖儀質量可靠,操作正確,其結果是準確的。

但血糖儀有局限性,當血糖超過33.3mmol/L或低於1.11mmol/L時,會顯示代表過高(「HIGH」)或過低(「LOW」),這個時候就不能用血糖儀測血糖了,要儘快到醫院取靜脈血進行檢測,必要時還要查酮體,及時進行治療。

誤區六:隻測空腹血糖

大多數糖友隻重視空腹血糖,而忽視了餐後血糖。其實,餐後血糖與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這是因為糖尿病發病之初都是餐後血糖先升高,然後才是空腹血糖升高,監測餐後血糖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

與空腹血糖相比較,餐後血糖與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關係更為密切,危害更為嚴重。嚴格控制餐後血糖,有助於控制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

此外,對於糖友,僅僅依靠空腹血糖進行治療還不夠,對於早期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升高快,需要服用針對餐後血糖的藥物,對於空腹和餐後血糖都高的患者,需要使用長效降糖葯。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每周測兩次空腹及三餐後2小時血糖,還有睡前血糖。

病情穩定後可改為每周監測1次,也可以根據病情延長監測時間間隔。

定時監測血糖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是否控制理想,飲食、運動、藥物是否有效果,為調整飲食、用藥提供依據,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測量結果要準確。

因此,

糖友應學會如何正確測量血糖,

避免走入血糖測量誤區。

精品推薦

許嶺翎 北京協和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