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0歲後,這種癌症發病和死亡率爆漲!

在中國,癌症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且中國腸癌的發病遞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2倍


按此速度發展,科學家預測未來10年腸癌發病率將有望超過肺癌、胃癌,成為「癌症榜首,中國第一大癌」。


就連後台也是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

這說明有關腸道的檢查,腸鏡、肛門指檢人們越來越重視,但這卻是不少人的心中之痛。

發現目前有一種「多靶標糞便DNA檢測」技術,可以做到無痛無創檢測腸道異常,提早發現腸癌或癌前病變。


無創高精度糞便DNA早篩

提早發現腸癌病變


「多靶標糞便DNA檢測」技術的原理是通過檢測大便中腸道脫落細胞的DNA,發現腸癌病灶。


因為腸道癌變最早出現在腸道上皮,這個時候腸道當中不斷有糞便往下運動,相應腸道癌變的信號會從糞便裡面表達出來,所以通過糞便檢測是比較方便,且能夠及早發現各種腸道異常問題(包括息肉、腺瘤、便血等)的方法之一。



此技術能夠提前發現結直腸是否發生病變,準確性高,檢測結果即告知你當下腸道狀態。


和腸鏡相比,該技術只需取一點糞便樣本就能檢測,做到了真正的無痛無創且能夠提前發現腸癌(癌前病變)。


當身體出現癌前病變(息肉腺瘤等)或腸癌時,該報告結果為 「陽性」;反之,則為「陰性」,真正實現了腸癌早期篩查。



結直腸癌死亡率雖高達70%

但其實可防可控


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歷5—10年的發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就越低。


通過腸癌早篩技術,在細胞病變前或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治癒率可以大大提高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SEER資料庫數據顯示


但在我國,結直腸癌多發現在Ⅲ期、Ⅳ期中晚期,大多數患者都需要手術切除肛門,在腹部造瘺(掛一個糞袋),生活品質差不說,甚至很多患者經過痛苦的化療和放療仍是離開了人世。


這樣的遭遇,對於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無盡的痛苦。但其實如果能早一點做腸癌早篩,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專家建議:這6類人要警惕

應每年做腸癌篩查一次…


最新發布的《中國大腸癌預防和篩查白皮書》顯示,我國無論男女,結直腸癌的發病和死亡人數都在40歲以後陡然升高,並在60-74歲年齡段達到峰值。



美國癌症學會發布的《結腸癌和直腸癌篩查指南》建議腸癌高危人群至少進行一次早期篩查,每1~2年做一次腸癌篩查」。


專家建議:


30歲以上儘早進行一次篩查,

有條件的可以每2-3年進行一次篩查。

如果特別是以下6類高危人群,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要格外注意

1. 親屬中患有結直腸癌或有家族遺傳史人群

2. 喜歡吃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

3. 慢性便秘、便血或腹瀉人群

4. 患腸道疾病、膽囊炎等慢性疾病人群

5. 大便習慣、性狀或質地近期發生變化

6. 有吸煙飲酒、熬夜久坐等不良習慣人群


如果你滿足≥2條,應每年篩查一次;

如果滿足1條,應每2-3年篩查一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