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太極拳名家陳微明先生的《太極拳論》釋義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陰陽生於太極。太極本無極。太極拳處處分虛實陰陽,故名曰「太極拳」。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我身不動,渾然一太極。如稍動,則陰陽分焉。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此言與人相接相黏之時,隨彼之動而動。彼屈則我伸,彼伸則我屈,與之密合,不丟不頂,不使有稍過及不及之弊。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

人剛我剛,則兩相抵抗。人剛我柔,則不相妨礙,不妨礙則走化矣。既走化,彼之力失其中,則背矣。我之勢得其中,則順矣。以順黏背,則彼雖有力而不得力矣。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惟性一貫。

我之緩急,隨彼之緩急,不自為緩急,則自然能黏連不斷。然非兩臂松凈,不使有絲毫之拙力,不能相隨之如是巧合。若兩臂有力,則喜自作主張,不能捨己從人矣。動之方向緩急不同,故曰「變化萬端」。雖不同,而吾之黏隨,其理則一矣。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以豁然貫通焉。

著熟者,習拳以練體,推手以應用。用力既久,自然懂勁而神明矣。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無論練架子及推手,皆須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之意。不偏不倚者,立身中正,不偏倚也。忽隱忽現者,虛實無定,變化不測也。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此二句即解釋忽隱忽現之意,與彼黏手,覺左邊重,則吾之左邊與彼相黏處即變為虛。右邊亦然。杳者,不可捉摸之意。與彼相黏,隨其意而化之,不可稍抵抗,使之處處落空,而無可如何。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彼仰則覺我彌高,如捫天而難攀。彼俯則覺我彌深,如臨淵而恐陷。彼進則覺我愈長而不可及,彼退則覺我逾逼而不可逃。皆言我之能黏隨不丟,使彼不得力也。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形容不頂之意。技之精者,方能如此。蓋其感覺靈敏,已到極處,稍觸即知。能工夫至此,舉動輕靈,自然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以上言外家拳術,派別甚多,不外以力以快勝人。以力以快勝人,若更遇力過我快過我者,則敗矣。是皆充其自然之能,非有巧妙如太極拳術之不恃力不恃快而能勝人也。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太極拳之巧妙,在以四兩撥千斤。彼雖有千斤之力,而我順彼背,則千斤亦無用矣。彼之快乃自動也,若遇精於太極拳術者,以手黏之,彼欲動且不能,何能快乎?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

立能如平準者,虛靈頂勁也。活似車輪者,以腰為主宰,無處不隨腰運動圓轉也。

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何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譬兩處與彼相黏,其力平均,彼此之力相遇,則相抵抗,是謂雙重。雙重則二人相持不下,仍力大者勝焉。兩處之力平均,若松一處,是謂「偏沉」,我若能偏沉,則彼雖有力者,亦不得力,而我可以走化矣。

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製,雙重之病未悟耳!

有數年之純功,若尚有雙重之病,則不免有時為人所製,不能立時運化。

若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若欲避雙重之病,須知陰陽。陰陽即虛實也。稍覺雙重,即速偏沉。虛處為陰,實處為陽,雖分陰陽,而仍黏連不脫,故能黏能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者,彼實我虛,彼虛我又變為實,故陰變為陽,陽變為陰,陰陽相濟,本無定形,皆視彼方之意而變耳。如能隨彼之意,而虛實應付,毫釐不爽,是真可謂之懂勁矣。

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懂勁之後,可謂入門矣。然不可間斷,必須日日練習,處處揣摩,如有所悟,默識於心,心動則身隨,無不如意,技日精矣。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

太極拳不自作主張,處處從人。彼之動作,必有一方向,則吾隨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過也。如有一定手法,不知隨彼,是謂舍近而求遠矣。

斯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太極拳與人黏連,即在黏連密切之處而應付之,所謂不差毫釐也。稍離則遠,失其機矣。

此論句句切要,並無一字敷衍陪襯,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工夫耳。

太極拳之精微奧妙,皆不出此論。非有夙慧之人,不能領悟。此術不可以技藝視之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