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沙樓市驚現“清朝購房者”

“(長沙)市住建委仔細排查了近期所有建案購房者名單,均未發現出生於1910年的購房者。因此,出生於1910年‘來自清朝的購房者’更是惡意造謠!”

8月23日,湖南大量媒體刊發內容大致相同的文章,集體辟謠說長沙並不存在年輕剛需買不到房的情況,老年人買房佔比並不大。

房事總是如此“動人”,任何風吹草動都讓不少人風聲鶴唳。如果“清朝來的購房剛需客”的說法讓很多人詫異莫名,那麽事實上,八九十歲老人屢屢登頂各建案認籌名單第一名,的的確確嚇壞了不少人。

這是怎回事?事情還得從頭說。

“當前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要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與反炒房的重大鬥爭。”6月25日,為應對長沙轟轟烈烈的“反炒房”鬥爭,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號稱全國最嚴的調控新政,“限購”是其中的大招狠招。

在此之前,落戶長沙就能購房,無戶籍年限要求,也沒有社保要求。按照新政,市外遷入的戶籍家庭(退伍轉業、家屬隨軍落戶的除外),落戶滿1年且在本市穩定就業的,須同時連續繳納12個月社保方可購房;而落戶未滿一年,就必須有24個月的連續社保或個稅繳納證明,才能在限購區域內限購1套商品住房。

長沙官方稱,新政後,購房人數減少了一半。一時間,不少符合條件、進入購房剛需序列的人們歡呼雀躍,以為從此擺脫了炒房客的騷擾就可以放心無憂地買到房子。不過,在房地產熱門區域,才跨過剛需門檻的購房者很快就發現,自己只能因所謂的“1.5倍搖號模式”望樓興歎。

長沙市住建委於6月27日晚間發布的《關於執行“長政辦函﹝2018》75號”檔案細則》規定,若建案申購人數超過房源數的1.5倍,就優先滿足戶籍或工作部門地點在限購區域內的剛需群體,其他購房申請人不納入此次剛需搖號範圍。為此,還專門研發了一款APP,網上認籌,由系統自動排序。

有的評論文章稱,這樣的政策是長沙的決策者們拍腦袋決定的結果,也是未經聽證、征求市民意見,缺乏法律依據的結果。

為何要控制搖號人數呢?原因之一或許是,對管理者來說,實在是人太多,太麻煩。此前現場搖號,長沙的北辰三角洲開盤,631套房,5151人搖號;天健芙蓉城千人排隊搖號,上演武鬥。購房者們一次次去長沙市委市政府大樓門前拉橫幅,喊口號,實在不“雅觀”。

7月31日,長沙正式開啟“1.5倍搖號模式”。根據長沙住建委8月23日辟謠時的數據,中交中央公園有1450套剛需房源,近6000戶報名,進入1.5倍排序搖號人員2158戶;中建梅溪嘉苑有623套剛需房源,近3400戶報名,進入1.5倍排序搖號人員934戶。

取消線下認籌後,建案行銷中心靜悄悄,終於免去了原有報名人數與房源數懸殊過大時、現場吵翻天的情景。

的確,1.5倍搖號之後,數千人通宵熬夜排隊的驚心場面消失了,然而,很多人不幹了。

按照1.5倍規則,年齡越大、落戶時間越早的,剛需自然排名越靠前。如此一來,出現下面的情況也就不足為怪了:

8月20日,長沙中建梅溪嘉苑的購房登記公示名冊顯示,排名第一的購房者判定日期(判定日期包括出生日期、落戶日期以及繳納社保的起始日期)為1936年7月17日。另一建案首套剛需購房登記名冊裡,70歲以上的就有42名,其中最年輕的購房者出生於1969年7月17日,今年虛歲50。

名單一出,頓時炸鍋。

然而官方對“老人購房”的說法卻並不認可,市住建委舉例稱,中交中央公園有1450套剛需房源,進入1.5倍排序搖號人員2158戶,其中20~49歲佔79.7%,50~69歲佔16%,70~89歲佔1.8%。結論是:所謂通過“1.5倍排序”進入搖號程式的購房者都是“爺”字輩,導致年輕剛需買不到房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相關負責人也介紹,目前沒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限制老年人群購房。只要擁有兩年以上的長沙戶籍,且家庭成員及本人在本市限購區域範圍內無住房資訊記錄,或者市住建委《關於實施差別化購房措施的通知》施行後,住房資訊記錄注銷時間在1年以上,18歲以上的均屬於長沙市首套剛需群體。

這波“老人購房”,真正引發爭議的焦點是誰才擁有“土著”剛需資格,誰的購房剛需更強。年齡並非核心,而是作為衡量標準的“落戶年限”。

依政策制定者的判斷,出生就落戶長沙的18歲年輕人比從外地來到長沙落戶十年的40歲長沙人的購房剛需更強。問題是如是的標準究竟合理否?不妨聽聽當事人的聲音:

在當地媒體8月23日辟謠文章的留言裡,一位網友寫道:“長沙土著滿18歲就可以買房,他們的排名優先於在長沙工作並交17年社保的外地人,這個合理?1.5倍政策的初衷是提高搖號中獎率,1.5倍內的人是66.6%,1.5倍外的人搖中率是0%,大家同樣剛需,同樣認籌,為了一個好看的搖中率數據,犧牲大部分人的公平公正權利,這樣掩耳盜鈴的政策,不該反思麽?”還有人說:“我從不造謠,也從不信謠,請政府在所有建案公示入圍1.5倍名單時,把購房者年齡以及戶籍年限如實公示出來,我們用事實說話。”

有意思的是,長沙公開辟謠後第二天開盤的萬科金域國際,認籌客戶名單中已不再公示客戶的“判定日期”。

1.5倍搖號政策將整個購房人群層層劃分。長沙市住建委對購房規則給出的詳細解釋是:

購房集中登記結束後,申購人數超過房源數1.5倍的,優先滿足限購區域內的長沙市戶籍剛需群體,以家庭成員中戶籍年限、工作年限最長的為準,依年限長短排序。如限購區域內的長沙市戶籍剛需群體全部排完仍未達到房源數1.5倍的,再由其他非限購區域內的剛需購房申請人按照長沙市戶籍年限或在長沙工作年限排序,補足房源數的1.5倍,超出房源數1.5倍外的剛需購房申請人不納入此次剛需搖號範圍。

整個分層刺激最深的或許是在“人才新政”中被長沙官方親切稱呼為“新長沙人”的群體。

2017年6月,長沙發布“人才新政22條”,其中,購房資格無疑是重點之一。隨後公布的細則明確:大專以上學歷、在長沙工作且有一個月社保的人士就可以買房,35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無需社保,遷了戶口就可在長沙購房兩套。時任長沙市長說,“大專以上的畢業生,哪怕沒有社保我們同樣可以讓他們去買第一套房子,這就是我們要留住年輕人的決心。”

今年年初,當地官方文章稱,“隨著人才新政全面落地實施,一大批‘新長沙人’爭相落戶長沙”。長沙市警察戶籍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新遷入的長沙市戶籍人口達22.77萬人。

如今,“人才新政”僅一年後,長沙市長信箱中就有來信說:“2018年7月16日之前,還可以依循人才新政,準備買房;我7月17日去辦理落戶,被告知人才新政落戶取消,改為高校畢業生落戶,一夜之間,就突然要等一年之後(繳存社保)才能買房。”

不過,即便滿足剛需條件,參加1.5倍搖號,人才新政實施後落戶的“新長沙人”還是沒什麽機會中選。

以上述建案排名最末的2004年判定日期計算,凡是2004年落戶之後的長沙人均沒有搖號資格。數據顯示,長沙2004年年末戶籍總人口610.38萬人,2017年戶籍總人口708.79萬人,13年裡新遷入的人口都被擋在了該建案的門外。若以另一建案排名最末的1994年劃斷,被阻擊的購房人群數會更加誇張。

一位從深圳回長沙的顏先生在給胡忠雄市長的信中說,“如果不是長沙本地人,基本上沒啥希望買到好房子。長沙這不是要吸引人才,而是要把人才的心都傷透。只要有認籌資格的就統一搖號,這樣才能顯示出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多個購房交流群得到的消息,不少人準備開始維權行動,核心訴求就是廢除1.5倍搖號政策,所有剛需人群統一搖號,追求機會公平。

面對大批長沙本地的、老年購房者當何為?不妨重新回味一下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新政的初心。

在長沙6.25“反炒房”鬥爭開始之前,《湖南日報》頭版連發四篇評論文章,狠批長沙樓市亂象,鮮明表態——

“一座被房價綁架的城市,四處‘搶人’又有何用?萬千優秀人才,如果居不易、望房愁,又怎能把心留住?”(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經濟ke工作室 李永華)

來源:中央廚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