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清盤爆表:半年277隻超過去4年總和 博時清盤26隻

  提示:基金清盤是一個中性的事件,不宜單純做負面解讀,這也是投資人用腳投票的結果。

  來源:機構投資 作者:FINANX基金研究中心 森哥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持續低迷,在基金管理規模上給出了殘酷的回應。上半年“迷你基金”呈現出加速清盤的趨勢,截至目前277隻基金清盤,已經超過了過去4年清盤的總和,而基金清盤規模更是達到300億人民幣,清盤數和規模均創記錄。

  一、半年基金清盤數超過去4年總和

  從2014-2018年這5年內,基金清盤的數量呈現出一個持續遞增的狀態,而且出現了一個加速的趨勢,雖然2016年清盤數量有所下降,但是2017年和2018年基金清盤數又快速增加,呈線性趨勢,差不多是一條比直的直線。

  2017年基金清盤數差不多是2016年的5倍,而2018年上半年清盤的基金數量非常的驚人,截止至7月6日全市場就有277隻基金清盤,而2014-2017年這4年間也才只有247隻,也就是說單單2018年上半年的基金清盤數就超過了過去4年之和。

  二、債券型和混合型清盤規模佔比98.9%

  從上圖可以看出,基金清盤的規模和基金清盤數量呈現出一樣的趨勢,也差不多是一個加速的趨勢,雖然2017年的清盤規模有所下降,但整體上是處於一個遞增的狀態中。

  2016年清盤規模是2015年的6倍左右,而2018年上半年清盤的規模就已經是2017年的3倍了,也是過去4年基金清盤規模之和,這還僅僅只是2018年上半年,真的是令人咂舌。如果要是年底再來盤點統計的話,可以想象,將會創出歷史新紀錄的。

  再來看一下不同類型的基金清盤情況,從清盤的趨勢上來看的話,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清盤呈現出加速的趨勢,股票基金清盤數量也在逐漸的增加,而貨幣基金和QDII基金整體變動趨勢並不是很大。

  無論是從清盤規模,還是從清盤數量上來看,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佔整體清盤的比重都是最高的。可以說,2018年清盤的主要是債券型和混合型基金,佔清盤基金數量的比重為90.97%,而佔清盤規模的比重更是達到了98.9%,這應該是與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本身佔所有基金比重大有很大的關係。

  貨幣基金和QDII清盤的比重不是很大,這主要是由他們本身數量就比較少。股票基金在2016和2018年清盤的比較多,但是佔整體的比重也不是很大。

  三、四家基金公司清盤超過20隻,博時清盤了26隻

  2018年上半年共有51家基金公司清盤了旗下的基金,而清盤數達10隻以上的基金公司就有9家,其中有4家基金公司清盤數達到了20隻,分別為博時基金、招商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國泰基金,而博時基金清盤基金數是最多的,數量達到了26隻。

  招商基金2018年上半年清盤數是去年的3倍,而中信保誠2018年上半年清盤數是2017年的5倍,其2017年隻清盤了4隻基金。

  三因素致基金清盤爆表,資管新規致命一擊

  通過統計發現,基金清盤的直接原因主要是3個:

  1、主動清盤:很多基金公司選擇通過召開份額持有人大會主動清盤基金,而不是去等基金規模不達要求而被動清盤;

  2、基金到了封閉期:主要是發生於保本基金和理財基金,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由於到期屆滿了,但是基金規模未達到基金合約規定而清盤;

  3、被動清盤:基金淨資產連續60天低於5000萬元,或者基金持有人低於200人,而被動選擇清盤。

  2018年上半年,通過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形式主動清盤的基金共有114隻,而因為規模未達標而被動清盤的基金有115隻,有18隻基金因到期屆滿而選擇清盤。

  統計發現,基金公司選擇主動清盤,主要還是因為基金規模太小,日常支出無法覆蓋基金所提取的管理費,而通過選擇主動清盤的形式,這樣基金公司就可以將資源集中於優勢基金之上,通過新陳代謝的方式,來實現基金的良性發展。

  而2018年上半年清盤基金中80%的基金規模都是在5000萬以下的。另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保本基金隻到了第一個封閉期就選擇了清盤,而沒有繼續續期下去。

  今年的基金市場為什麽會出現以上現象呢?FINANX基金研究中心調研分析認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與行情負相關,跌得越多清得越多

  一、不難理解的原因,證券市場的大勢不好。A股持續處於弱勢下跌趨勢中,使得基金業績不達標,而廣大基民由於虧損嚴重而選擇了大量的贖回,使得基金的規模持續的下降,這也就是市場上大部分迷你基金清盤的主要原因。小編做了一份基金清盤和股票行情之間的統計數據。

  我們可以看到,基金清盤數基本與市場行情呈現一種負相關。也就是說,當市場不好的時候,基金清盤數量就多;市場好的時候,基金清盤數量就少。

  股票型基金清盤數量與市場行情是最緊密的。2016年和2018年上半年A股整體下跌較多,這兩年也是股票基金清盤數最多的時點。因為股票基金的收益完全取決於股票市場行情,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申購基金熱情就高,贖回的意願就小,基金規模呈爆發式的增長。

  但是當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廣大投資者由於虧損較多,就比如今年上半年,就會出現大量贖回的現象,基金的規模就會急劇的萎縮,尤其是那些迷你基金,規模縮小的速度更快,最後不得不選擇清盤。

  混合型基金由於同時受到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影響,但是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混合型基金清盤數量也和股票市場呈負相關的,2018年上半年和2017年也是混合基金清盤數量最多的餓時候。

  去杠杆,打破剛兌,強監管下的技術撤退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市場強監管、去杠杆,打破剛性兌付。這個衝擊最大的就是保本型和定製化的基金,很多的委外資金由於強監管而從市場撤離,對基金規模的衝擊還是很大的,這也就是很多保本基金到期後選擇馬上清盤,而不續期的原因。比如說博時基金,其清盤的26隻基金中,就有8只是因投資期滿而選擇主動清盤的,而其中有4只是保本基金。

  從短期來看,大量基金因強監管而清盤的話,會對市場有不小的衝擊。但是,從長遠來看的話,還是利大於弊的。打破剛性兌付的預期,有助於投資者充分認識債券的信用風險,通過債券收益率對信用風險有充分的定價,有利於降低“好企業”的融資成本,從而提高整體的資金使用效率。

  管理51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快速擴容下的蛋

  第三個原因:就是最近幾年基金公司為了衝規模和業績,基金處於一個持續的快速擴容期,每年都保持幾百隻規模的發行速度,基金規模和數量急劇的擴大。我們可以從2014-2018年基金發行數,就可以看出,整個的基金市場呈一個爆發式擴容,尤其是在股市或債市牛市的時候,發行數量更是驚人。

  當然,基金數量的增加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給基民更多的選擇,有利於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是很明顯的,很多基金經理同時管理了很多基金,有的基金經理甚至管理幾十隻基金,這其實是增加了管理的難度,不利於基金本身的業績,最終被投資人拋棄,這是很多清盤基金的原因之一。

  比如中信保誠的楊旭曾共同經管理過51隻基金,而其中就有7隻已經清盤,目前也還管理了32隻基金,而且還有2隻正在募集發行期。(數據來源於天天基金網)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行情的持續低迷,將會有更多的“迷你基金”會清盤,有可能下半年清盤的基金數量將會超過上半年。

  基金清盤是一個中性的事件,不要有過分的解讀,這也是投資人用腳投票的結果,倒逼基金經理用心做產品,真正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基金清盤也是能夠促進整個基金市場的新陳代謝,將更多的資源集中於優秀基金之上。基金的清盤也會給基民帶來困擾,這也需要投資者加強產品的甄別能力。

責任編輯:常福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