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主動量化基金遇“寒冬”基金公司布局熱情不減(附基)

  主動量化基金遇“寒冬” 基金公司布局熱情不減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近日,多家公募基金旗下的主動量化基金發布基金費率優惠措施,也有部分主動量化基金則發布清盤或轉型的公告,曾在2016年受到資金追捧的主動量化基金在今年運作維艱,基金規模大幅縮水。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市場風格快速切換、主動量化基金賺錢效應降低是這類產品規模萎縮的重要原因,但公募仍希望通過在不同風格市場中運作和完善量化策略,將這類產品繼續做大做好。

  多舉措應對市場寒冬

  近日,多家公募基金旗下的主動量化基金開展了費率優惠等措施,為在當前市場銷量低迷的量化基金增添資金“活水”。

  如銀河量化配置混合近日發布公告,自3月14日起,銀河基金旗下銀河量化配置混合在郵儲銀行、銀河證券等基金銷售機構開通定投業務或費率優惠。

  另外,海富通量化前鋒股票基金A、景順長城量化小盤股票基金、上投摩根量化多因子混合基金等主動量化基金也紛紛在近期發布公告,分別對旗下基金官網申購A類份額、申購、定投、轉換等實行費率優惠舉措。

  除了實行費率優惠措施,部分量化基金則開啟了清盤和轉型的進程。華南一家中型公募發布旗下量化基金召開持有人大會公告,決定以通訊方式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提議終止《基金合約》,並根據《基金合約》的規定,依法對基金財產進行清算。

  據證券時報記者觀察,量化基金主動發起轉變策略和投資方向,成為近三個季度以來主動量化市場的主要變化。2017年上半年以前,多數業績欠佳的基金發起申請向主動量化基金轉型,而從2017年三季度以來市場風格發生逆轉,已有8隻量化基金發起了向其他品類基金的轉型,如“東興量化趨勢”申請轉型為“東興品牌精選混合”,“富國量化多策略”轉型為“富國品質生活混合”等。

  規模一年萎縮200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現存的163隻主動量化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合計規模為734.79億元,比2016年末減少了44.01億元。

  如果排除2017年新成立的主動量化基金,那麽主動量化基金的萎縮幅度更為顯著。數據顯示,2017年前成立的76隻主動量化基金合計規模為573.87億份,比2016年下降204.92億份,萎縮幅度高達26.31%。

  業績不佳是主動量化基金遭遇市場冷遇的重要原因。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85隻具有可比數據的主動量化基金近一年來平均收益率僅為1.53%,其中,39隻錄得負收益,佔比高達45.88%。

  主動量化基金的收益率還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近一年收益率最高的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收益率為30.72%,排名墊底的則虧損26.25%,首尾相差接近60個百分點。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指數型基金經理表示,過去一年,大盤藍籌風格的基金在市場上表現較好,而小盤成長類風格的基金遭遇較大跌幅。“2012年至2016年,小市值因子在收益率方面有很好的表現,具有高營收、高利潤、小市值的成長股因子對基金收益率有很好的貢獻,但低估值、中等成長、大市值的藍籌股不斷攀升成為去年市場的主要特點。”

  不過,市場的寒冬並未降低公募基金布局主動量化基金的熱情。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投摩根基金、易方達基金、國金基金等17家公司新成立了19隻主動量化基金。從證監會基金募集申請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有8隻量化基金待批,其中7只為主動量化基金。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記者:“量化投資作為市場重要的投資策略,市場容量仍有很大太空,量化的投資策略也較主動管理存在很多優越性,通過不同市場風格的切換和變化,公募可以繼續完善各自的量化模型,未來這一市場有望繼續擴張和發展。不論是完善產品線,還是繼續拓展業務,量化基金都具有較高的布局價值。”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