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啥血糖高的糖尿病人反而容易低血糖?有哪些癥狀,該怎處理?

低血糖,即血糖低於正常值的下限,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況。它會讓人渾身乏力、意識模糊,嚴重時還會引起癲癇發作、昏迷甚至死亡。由於長期的神經系統及血管損傷,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低血糖,危害更大。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標準是血糖<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是低血糖了。

糖尿病的類型及患低血糖的風險

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患低血糖的風險也不一樣。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最容易發生低血糖症。這是因為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沒有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胰島素絕對缺乏,需要依賴外源性胰島素補充才能控制血糖。

注射胰島素後,如果進食量不夠,就容易出現低血糖。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飲食。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同胰島素的劑量對等時,血糖才能控制在健康範圍內。

(2)2型糖尿病

2型糖友發生低血糖的概率要低於1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約為1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分之一。但是,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頻率也會增加。

以上兩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平時都應該多吃複合碳水化合物,即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它們在人體內會以較慢的速度將糖釋放進血液系統,比簡單碳水化合物更能預防低血糖。很多蔬菜,蠶豆,豌豆,小扁豆和粗糧都屬於複合碳水化合物。

(3)妊娠糖尿病

孕期陡升的激素水準會干擾胰島素的正常功效,部分女性會出現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首推的就是胰島素治療,因為胰島素注射是目前公認的對寶寶影響最小的一種方式。出現低血糖的癥狀說明胰島素劑量不合適,建議在醫師指導下規範調整。

低血糖時有哪些信號?

低血糖時,人體組織缺乏必要的能量供應,會出現一些列能量不足的癥狀,常見的癥狀有

  • 極度飢餓;
  • 冷汗;
  • 渾身顫抖;
  • 感到乏力、頭暈;
  • 走路時身體無法保持平衡;
  • 膚色蒼白,或是發灰;
  • 頭疼得厲害;
  • 注意力無法集中;
  • 喜怒無常,容易胡思亂想;
  • 嘴角周圍有刺痛感;
  • 視力變得模糊,看東西有重影;
  • 心跳加快。

有些人會在睡眠中發生低血糖。夜間低血糖癥狀主要有

  • 做噩夢;
  • 醒來後,睡衣、床單被汗水浸濕;
  • 醒來後感到焦慮,煩躁和疲倦。

如果出現低血糖應該怎麼辦?

低血糖嚴重的人甚至還會昏倒或是癲癇發作。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死亡。因此,出現低血糖時,應及時補充能快速吸收入血的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但也不要一次吃太多。總的來看,一旦發現低血糖,需立即測量血糖,根據血糖值、和15/15法則來處理,確保血糖值升高到3.9mmol/L以上。

  • 當血糖在2.8~3.9mmol/L之間時,服用15克速效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塊、橙汁等);
  • 當血糖在2.2~2.8mmol/L時,服用20克速效碳水化合物,等待15分鐘後測血糖,如果血糖還是<3.9mmol/L,再服用15克速效碳水化合物,再次檢測血糖,確保血糖超過3.9mmol/L。

15/15法則既可以讓您快速解決低血糖問題,又可以防止你一次性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

值得注意的是,當出現低血糖時,不要吃太多富含脂肪的食物,如冰淇淋。脂肪會使胃的排空減慢並且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此外,低血糖的刺激會促使患者繼續食用更多的食物,導致接下來的血糖難以控制。

如何預防發生低血糖?

(1)定時、定量進餐

不要等餓了再吃東西。長時間不吃東西,尤其是體力活動後不吃東西,是導致血糖水準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經常檢測血糖

如果你頻繁發生低血糖,檢測血糖水準往往也是預防這種情況的有效方法。

(3)隨身攜帶一些甜食

糖尿病患者應當常備糖果、巧克力等食品。當低血糖發生時,患者可以適當加餐。

(4)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時應避免自行增加劑量。

(5)每次發生低血糖後應該自己總結原因,以後加以防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