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氧:亂軍突圍下的頭部玩家

在創業紀錄片《燃點》中,一位年輕的女孩在醫美手術後露出精致的側臉,聊著手術過程,說著打開手機找到整形前的照片感歎道“人工美雖然比不上自然美,但一定強過自然醜”。

鏡頭轉向另一個場景:新氧創始人金星正在進行面部埋線,醫生“穿針引線”過程中他一直緊張地捏著舒壓球,結束後,看著鏡子裡腫脹的臉打趣說:“年輕了幾歲……”

金星一直想撕下社會貼在醫美上的標簽,從創立新氧到敲鍾納斯達克,這條路他已經走了六年。2019年5月2日上市鍾聲敲響時,質疑聲仍不絕於耳。不過,經過六年市場洗禮的新氧已準備好迎接資本市場的考驗,上市首日相較發行價13.8美元漲幅就達到32%,之後的幾天股價最高曾摸到22.80美元/股。

顏值經濟盛行下,醫美成為消費熱點。然而,“貴”與“風險”成為橫在眾多愛美男女面前兩堵交錯的玻璃牆。瞄準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的行業痛點,金星在2013年創立互聯網醫美平台新氧,多年深耕,新氧已確立領先的市場地位,2018年GMV達21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美在線平台。

2019年Q1新氧實現營收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8%,連續9個季度高速增長;實現淨利潤4590萬元,同比提高近50%,財務表現亮眼。此外,多家專業機構調研報告指出,中國的醫美服務行業市場劍指千億,且滲透率低,未來5年內依然有望維持高速增長。

不過“靠臉吃飯”的屬性讓新氧極具話題性,因為國內醫美市場仍刀光劍影,行業參與者各異,特別是中遊醫美機構良莠不齊。新氧在朝著“讓更多人變美”的道路上快速前進時,還需警惕腳下的樹枝。

民營機構的野蠻生長期

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讓全世界見識了韓國整形,彼時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剛剛起步,用1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韓國40年的道路,2015年“醫美GDP”首次超過韓國。早期的醫學美容僅在個別公立醫院,作用偏功能性,整形外科醫生們那時大概沒想到,自己手中的刀還能用在外型健全的愛美人士身上。

很快就有掘金者發現這是一塊金礦。

2000年左右,莆田人吳建偉在成都一家醫院開設了整形美容科,其第一桶金來自注射奧美定隆胸,當時奧美定一毫升25元,一次隆胸得注射好幾百毫升,暴利之下,莆田系老闆蜂擁而至。然而,兩三年後注射奧美定的女性出現感染、胸部變形等副作用,此後吳建偉皈依佛門,將旗下醫院賣給同為莆田系的陳金秀(詹、陳、林、黃四大家族之一),成為後來美萊整形和華美整形醫院的前身。

吳建偉離場後,莆田系仍舊活躍。有數據顯示,中國近80%的醫美機構為民營資本,其中莆田系佔很大比例,這依賴於吳建偉留下的一套“醫療美容谘詢師”運營模式。

這種模式把醫療當做商業來經營,提升診所的效率和利潤,同時在搜索引擎競價廣告上瘋狂砸錢攬客。當所有人被業績捆綁時,醫院就變味了。

所謂的谘詢師們唾沫橫飛,利用信息不對稱製造天價,卻逃不出誇大醫美效果、過度醫美、忽視醫美手段帶來的風險與副作用的嫌疑。

隨著資本介入,醫美行業飛速發展,但亂象叢生。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正規醫美診所只有9500家,而黑醫美診所是前者的6倍,假冒偽劣產品橫行,在混亂的市場中,消費者又該如何抉擇?

新氧乘著移動互聯網異軍突起

有痛點的地方,就會有創新者。

2013年,已經有過兩次創業經歷的金星發現,春節期間國內赴韓美容整形的人群可以用“春運”來形容。而且,他身邊有朋友想整容卻缺乏指引,只能面對廣告或者銷售。醫美這個巨大市場下竟然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趁著醫美行業還處於爆發前夜,金星帶著10多個創業小夥伴上線了新氧,這次終於趕上了趟。

而這個市場中,傳統醫美行業因信息不對稱,產品與服務良莠不齊造成消費者信任缺失,決策周期長。與此同時醫美機構獲客難,將成本轉嫁,用戶體驗差,行業內形成惡性循環。

行業的野蠻生長給了金星和新氧機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炸式發展,醫美APP也大規模興起,數不清的線下診所、渠道商甚至整形醫生蜂擁而至,在各式各樣的互聯網醫美平台上盤旋,傳統經驗逐漸被瓦解。6年過去,無論從用戶、交易還是變現數據來看,新氧都C位出道,一舉拿下7輪融資。鼎暉投資、摯信資本、經緯中國等紛紛下注,助力新氧走向納斯達克。

從業務上來看,新氧依托內容+社區吸引流量,通過預約服務和信息服務變現,商業模式已被市場證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2018年新氧App佔線上醫美服務手機App用戶每日使用總時長的84.1%。在2018年10月對1000名受訪者所進行的一次調查中,新氧科技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粘性均排名第一。這意味著,創始人金星一開始花大力氣建設的用戶社區達到了轉化的效果。

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2014年春節,新氧社區剛剛上線時,金星自己開了個“新氧綠寶書”的欄目,每天發帖讓大家留言提問,並在假期裡帶著太太到韓國探訪了幾十家醫院錄製手術過程以及和醫生的溝通過程,剪輯後傳回社區與用戶建立信任感。新氧從導入韓國論壇的整容日記入手,現已建成了一個規模達200多萬篇日記的“美麗日記社區”,豐富的UGC內容恰恰是新氧的核心壁壘之一,在無形中鼓勵和培育了更多的用戶。

2019年Q1數據顯示,新氧APP月活躍用戶量為193萬,增幅高達78.7%,付費用戶數也從去年同期的6.89萬增至12.73萬;另一方面得益於堅實的用戶基礎,新氧變現能力亦提高,GMV達6.94億元,付費醫療機構數量增長37.4%至2701家,支付信息服務費的機構數量為1853家,同比翻番。

用戶與客戶的激增讓新氧的利潤在2017年扭虧為盈後又上了一個台階,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4590萬元,已達到2018年盈利的83%,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魏則西事件後,民眾對於搜索引擎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以新氧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美平台填補了垂直領域的空白。對於中小醫美機構而言,品牌差異和精準獲客是其盈利的重點,所以會更倚重垂直領域的平台。作為醫美行業龍頭、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具備流量優勢。

顛覆:欲打掉價高者得的沉屙

在人們的潛意識裡,醫美機構動輒上萬的費用,利潤一定豐厚,甚至可以稱為暴利。實際上,數據並不好看。比如清科的調研數據顯示,國內醫療美容醫院整體盈利能力很差,平均淨利率在10%以下,大多處於盈虧平衡甚至虧損狀態。

錢燒到哪裡了?

在正式進入醫美行業之前,金星做了詳盡的市場調研,比如每年的消費規模,消費者的選擇偏好,醫院的成本指向等。隨後,金星在這條產業鏈的每個環節標注金額,他的理論是哪個環節投入最多,那個環節就一定是最大的痛點。金星發現“獲客成本太高”壓著醫美機構和消費者。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網絡競價、渠道以及谘詢師成本都高,幾乎每個整形醫院都會花大把的行銷費用攬客,清科研究中心曾計算過,2016年國內醫美機構成功獲得一個消費客戶的成本在6000元以上,獲客成本則直接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獲客成本水漲船高時,不乏無良商家開始削減其他成本,偷工減料甚至假冒偽劣,這種飲鴆止渴的方法形成雙輸局面。

而互聯網的屬性就是去中間化,讓成本結構變得透明,新氧登場的姿勢亦是如此。針對醫美機構,新氧基於自身的用戶基礎和海量數據幫助其達到精準行銷,另一方面通過真實的用戶驅動評估來介紹他們的品牌以及建立信譽;針對消費者,新氧提供大量的優質內容和活躍的社區氛圍,讓其獲取有效信息,從而幫助他們進行抉擇,促進市場透明化價格合理化,實現雙贏。

醫美江湖的水很深,一個未來的千億市場卻有將近一半的非法市場存在,目前仍未解決醫美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旦有比較嚴重的醫美事故,無論是否負有實質責任,作為平台方都會受到影響,而對上市公司而言,類似的事情則會被無限放大,因為對於用戶而言,信任必然意味著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美容仍屬於醫療範疇,合規與安全極其重要。為避免相關風險,一方面新氧嚴格審核醫美服務供應商和醫生,要求提供合格資質,將“三非”拒之門外,同時聯合上遊供應鏈成立“正品聯盟”,便於消費者挑選靠譜且合適的商品和服務。

不過推動行業變革需要時間,以目前的信息對接匹配度以及規模而言,革新整個行業為時尚早。也正因如此,上市後的新氧又面臨了諸多質疑,如估值是否過高、股價波動過大等……對於新氧而言,股價市值暫時只是數字,高速奔跑給用戶和客戶創造價值才是公司的價值所在。

巨頭入局:資本攪動藍海市場

儘管新氧目前在醫美APP裡排名靠前,但並未取得絕對的市佔優勢,垂直領域的對手仍在追趕,巨頭也逐漸進入市場。

金星曾把新氧比作“大眾點評+天貓”的模式。不巧的是,美團和阿里真的來搶蛋糕了。

畢竟規模前景擺在那。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達到1217億元人民幣,近5年的複合增長率為23.6%,同時醫美服務供應商透過線上醫美服務平台的獲客支出佔所有線上渠道獲客總支出的比例,從2014年的0.9%增加至2018年的7.0%,預計2023年將達到25.6%,意味著線上醫美平台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而2018年新氧交易額佔中國在線醫美服務交易總量的33.1%

從醫美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由於行業壁壘和規範程度不一,上遊的生產商利潤與格局最牢固,中遊機構則魚龍混雜,虧多賺少,勢必將迎來行業整合期,而新氧這樣的互聯網平台則是醫美機構衝出行業亂象的機會。

當阿里、美團等流量巨頭入場,新氧慌不慌?金星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這個生意不是誰有流量誰就能做的,還在於有沒有幫助消費者做決策的專業能力,包括產品功能、運營、商家拓展、內容展示、算法、排序邏輯等,這些都需要大量行業積累。這也是為什麽巨頭多選擇高頻生意,而放棄親手去做專業門檻更高的低頻生意。

巨頭的加入勢必將醫美行業推向下半場,好在率先上市的新氧已經實現自我造血。

招股書數據顯示,新氧近三年營收規模實現跨級式增長,2016年-2018年營收分別為0.46億元、2.59億元、6.17億元,保持高速增長。伴隨著行業發展,新氧從社區分享開始,以品牌和信任體系轉化成交易的戰略存在巨大機會,在未來5年內或將處於行業爆發的風口。

此外《新氧2017醫美行業白皮書》亦顯示在18-40歲女性中,中國醫美用戶滲透率為7.4%,韓國為42%,約為後者的1/5,這意味著新氧若能築起足夠強的競爭壁壘,只在醫美這一垂直領域,還有很大的向上空間。

不過看上去新氧雄心不止於此。沿著醫美產業鏈,新氧正積極橫向拓展業務,向消費醫療領域包括體檢、齒科等領域延伸,進軍兆消費醫療服務市場。這樣看來,新氧上市只是另一個起點。你對此怎麽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