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多措並舉 年中流動性無恙

  19日,央行再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2000億元,本月MLF操作頻次和規模均提高。不僅如此,央行逆回購、抵押補充貸款(PSL)、國庫現金定存操作等紛紛“上陣”,央行多措並舉,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的態度明確。目前看來,雖然監管考核等多因素仍可能帶來一定擾動,但年中流動性應無大礙。

  央行在一個月內開展兩次MLF操作,最近是在今年3月份和去年12月份,均為季月。這樣的情況多次出現,並非巧合。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季節性波動特徵比較明顯,季月流動性易緊難松,市場利率波動性較大,相應的,季月流動性維穩訴求較大,央行通常會增加流動性供應,滿足市場機構合理的流動性需求,以保持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就本月來說,中下旬各類影響流動性供求的因素的確不少:一是金融監管考核。二是政府債券發行繳款。三是法定存款準備金補繳。四是海外上市企業購匯分紅。

  綜合來看,年中時點上,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缺口客觀存在,在對外匯佔款難以寄予厚望的情況下,填補市場流動性供求缺口的重任,最終將落在貨幣當局身上。資金面實際運行狀況取決於央行投放流動性的意願和節奏。

  目前來看,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的態度是明確的,力度也不小,不僅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與市場溝通,還通過多種管道,增加流動性供應,切實穩定市場預期,積極防範潛在流動性波動。

  央行最近不僅兩度開展MLF操作,還動用了一系列的流動性工具。總的來看,近期央行流動性操作有三大特點:一是流動性投放力度加大;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釋放流動性,期限品種更加豐富,基本覆蓋了短期、中期、長期等各個期限;三是各類政策工具利率均未做調整,中美政策利率出現脫鉤,避免引起市場對政策取向的過度猜測。背後的信號則是明確的,央行將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

  央行適時的流動性供給,將為貨幣市場流動性提供托底支撐,至少可確保流動性及市場利率波動不超出政策容忍邊界。與此同時,市場機構對年中流動性潛在風險也有較充分的預期,並有所準備。

  一段時間以來,同業存單已成為金融機構獲取負債,優化指標,實現流動性跨季的利器。目前同業存單發行順暢,發行利率水準也開始止漲回落,表明機構和對監管考核的準備及對跨季流動性的儲備是比較充分的。

  往後看,雖然季末前貨幣市場出現一定波動可能在所難免,但流動性並不悲觀,實際狀況甚至可能好於預期。這樣的情況,並非沒有出現過,去年多個季度末,資金面的實際表現就好於預期。而從之前的經驗來看,市場參與者越是提前準備、積極應對,資金面就越可能好於預期。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