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臟受損,有3處會異常!少食三物、多做三事,肝會越來越好

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臟,相當於一個「化學加工廠」,有解毒功能。

從解剖角度講,肝臟,是唯一沒有末梢神經實質性器官,故稱為「啞巴器官」。

俗話說「養肝就是養命」。肝功能正常,則身體各個循環正常運轉;若肝臟受損,身體會有一些異常。


肝臟受損,有3處會異常,對照一下,你有沒有?

中醫講「發之於內,出之於外,有諸內必行於諸外」。

1,臉——發暗,有肝斑

中醫認為「肝主藏血」,肝受損,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通,出現氣血不足、血脈堵塞等問題,就會出現臉色發暗、發黑。

長期以往,體內毒素會沉積在臉部,形成黃褐斑,又被稱為「肝斑」。

2,眼——發紅、瘙癢,鞏膜變黃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根據眼睛不同表現,可了解肝臟有哪些問題。

眼睛發紅時,可能是肝火過旺導致的。肝火大,火氣沿肝經上行,到達眼睛,會出現紅血絲。

眼睛出現瘙癢,可能是肝陰不足導致的。

鞏膜變黃,則要小心肝炎,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幾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鞏膜黃染」。

3,口——口臭、口苦

口臭、口苦有很多種原因,如肝膽濕熱、胃火熾盛、口腔炎症等,尤其是早上醒來,感覺口臭,且是一種「腐臭味」,就要小心肝病了。

肝受損後,可能會使血液中尿素氮和氨含量增多,而氨經呼吸道會從口鼻排出,從而會有一股兒口臭味。

謹記:少食三物、多做三事,肝會越來越好!

少食三物:

1,酒

不管是啤酒、白酒,還是紅酒,只要含有酒精,對肝臟就會造成一定損傷。

酒精進入胃裡,約有10%左右被胃消化,而其餘90%左右的酒精全由肝臟代謝。

若長期過量喝酒,就會損傷肝細胞,誘發酒精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

2,霉變食物

「節儉」是一種美德,生活中,對一些部分腐壞或霉變的食物,多數人都會選擇切除壞的部分,繼續使用好的部分。

要知道,食物在腐壞或變質後,可能會有一種黃曲黴菌,而它的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強致癌物,大量食用會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增加肝細胞損傷,誘發肝癌。

3,燒烤

燒烤是眾多人的最愛之一,經過煙熏、加料後,那股焦香味非常誘人。

但炭火烤製的肉製品易產生強致癌物 苯並芘,且肉中所含的蛋白質在200℃以上也會產生雜環胺,對身體也有危害。


多做三事:

1,每天2-3杯護肝茶,促進毒素排出

每天喝點護肝茶,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減輕肝臟負擔,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蒲公英玉蘭根茶,有很好保護肝臟的作用。

將蒲公英根、玉蘭根 二者按1:1比例搭配在一起,製成代茶飲,熱水沖泡,有很好養肝護肝作用。

播放GIF

蒲公英根、玉蘭根 均有保肝作用,其原理不同,搭配護肝,效果更好。

蒲公英根,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的作用,保護肝臟,其原理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溶酶體和線粒體的損傷,解除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從而增強肝臟再生能力

同時,還可預防酒精引起的急性肝損傷,有助於降低血清中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

玉蘭根,有清肝利膽的作用,保護肝臟,其原理是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從而加速細胞修復速度

同時,還可降低尿酸的合成、促進尿酸的排泄,預防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發作。

2,每天最晚12點前入睡,最好別熬夜

中醫認為,凌晨1-3點是肝經當令時間,而「人靜則血歸於肝臟」,意思說只有人在熟睡或靜止狀態下,全身血液才能回歸於肝臟,進行解毒。

若長期睡得太晚,也會影響肝臟排毒,晚上23-凌晨1點是膽經當令,而「肝膽相照」,所以,最好是在晚11點前進入深睡眠,切記、切記,最晚12點前入睡

要知道,熬夜、睡眠不足會導致增加體內毒素,降低身體抗病能力,誘發各種慢性疾病,也會增加肝臟負擔。

3,每周運動3-5次,促進機體循環

適量運動,能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機體循環,利於毒素排出。

每周運動3-5次,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為宜,切記,不要過度、過量,以免損害身體。

日常還可做幾個小動作,利於養肝:

①轉動眼球

閉上眼睛,從左到上到右,再到下再回到左,完成一個大圓圈。

記住:轉動10圈後,再從反方向轉動10圈,能有效清楚眼疲勞和提高視力。

播放GIF

②「能量手印」

該動作最強功能是排毒,可養肝、補腎、健脾胃。

做法:

用每隻手將拇指、中指、無名指捏在一起,伸展其他手指,每次5-45分鐘。

③敲打肝經

做法:

自然的狀態躺在床上,將你的兩腿稍微蜷起時,兩個腳心相對。

手握著擀麵杖,從大腿根部慢慢敲打,一直敲到膝蓋處的關節前。

敲打完一面後,將擀麵杖握在另一手裡,敲打另一條腿的同一部位,在敲打時一定要保持兩側腿 力度相同,時間也要相同,左右交替敲打,大約10分鐘,有疏通肝經的作用。

敲打的力度一定要掌握分寸,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不要用力過大。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