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天艾灸?今天讓你認識我國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

三伏天又到了,你是不是又準備要艾灸了呢?從小暑到立秋,人稱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也是一年中人體體表氣血最旺盛的時候。今年頭伏第一天為7月17日,中伏第一天為7月27日,末伏第一天為8月16日。三伏天灸,基於冬病夏治的理論,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在人體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下我國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

鮑姑(約309-363年),名潛光,上黨(今山西省長治)人。晉代著名煉丹家、醫學家,葛洪之妻。她篤信道教,精究醫術,與其夫葛洪共同致力醫道合一的研究。她精通灸法,以艾線灸人身之贅瘤和贅疣療效顯著,聞名於時,被譽為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

鮑姑出生於一個官宦兼道士之家。父親鮑靚,亦名靜,字玄,稟性清慧,學通經史,修身養性,學兼內外,知曉河圖洛書。他歷任黃門侍郎、南海太守,管轄今廣東、廣西兩省的部分地區。鮑姑自幼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對道教教義十分有興趣。父親在南海任太守期間,結識了同樣篤信道教的葛洪。父親「見洪深重之,以女為妻」,鮑姑遂與葛洪結為百年之好。嫁給葛洪後,鮑姑也成為葛洪的得力助手,和葛洪的弟子黃初平一起協助葛洪研究煉丹之術,並與他一道研習醫術,為附近的百姓治病。晉成帝鹹和初年,葛洪欲赴扶南(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搜集丹砂,在廣州被刺史鄧嶽勸阻,鮑姑與葛洪從此入羅浮山(今廣東省博羅縣長寧鎮境內)修行。

葛洪在羅浮山逝世後,鮑姑與弟子來到廣州越岡院,一面修行,一面行醫。她繼承了丈夫和父親的醫術,不斷鑽研和實踐,醫術益精,療效日著,人們稱她為「鮑仙姑」。鮑氏醫術精湛,尤長於灸法。灸治法具有悠遠的歷史和特殊的地位,因其簡、便、廉、驗的特色深受群眾喜愛。鮑姑擅長運用灸法治療贅瘤與贅疣,因而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她因地製宜,就地取材,採用越秀山腳下隨處可見的紅艾,製成艾絨條,用火點燃,在贅疣上熏,不久贅疣便全部脫落,「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艷」。鮑姑的灸術不僅享譽其時,而且代有傳人,直至明清仍有人不畏艱辛乞取鮑姑艾。有詩寫到:「越井崗頭雲作鄰,棗花簾子隔嶙峋。乃翁白石空餐盡,夫婿丹砂不療貧。蹩躄莫酬古酒客,龍鍾誰濟宿瘤人。我來乞取三年艾,一灼應回萬古春」。

鮑姑一生行醫、採藥、煉丹,足跡遍及廣東廣州、惠州、南海縣、番禺縣、博羅縣等地,採藥行醫於溪澗河畔。《西華仙籙》一書記載,萍花溪一帶常有老姥采萍其間,莫測其所自來,問之則曰鮑姑。鮑姑去世後,嶺南人民為了紀念她,在廣州越秀山下三元宮內修建了鮑姑祠,並留有兩副歌頌楹聯:「妙手回春虯隱山房傳醫術,就地取材紅艾古井出奇方」,以及「仙跡在羅浮遺履燕翱傳史話,醫名播南海越崗井艾永留芳」。


遺憾的是,鮑姑沒有為後世留下著作。然而後人認為,葛洪的《肘備份急方》中吸收了她的部分學術思想和醫療成就。例如該書有針灸醫方109條,其中灸方竟佔90餘條,並且較為詳細全面地論述了灸法的治療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這很可能得益於鮑姑在灸法上的經驗總結。鮑姑與葛洪這對情深伉儷雙宿雙飛,松蘿共倚,共同譜寫了中國歷史上一段鸞鳳和鳴治病救人的佳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