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到底是誰發明的?

中醫文化匯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源遠流長。艾灸,作為中醫中一種特別的療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這麼神奇的方法到底是誰發明的呢?

曾經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史書中有記載的,明代的朱權可能是發明者。在他寫的《壽域神方》一書中最早的記錄了艾灸的雛形。其中描述有治療中醫外科發背病「用紙實卷艾,以紙隔之點穴,於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覺熱,汗出即瘥」的記載。後來發展為在艾絨內加進藥物,再用紙捲成條狀艾灸卷施灸,名曰「雷火神針」和「太乙神針」。在後來的《本草綱目》中有以「雷火針」治療頑痹及閃挫腫痛的記載,《種福堂公選良方》中有「百發神針」治療腰疼、疝氣、癰疽、發背條口等的記錄。

另一種說法則更廣泛流傳於民間,而這種說法要更早更具體。傳言中是晉代的著名煉丹家和中醫葛洪的妻子,也就是鮑姑首創艾灸這一療法。鮑姑出身於官宦之家,從小熟讀醫書。後來嫁給了中醫葛洪,夫妻二人一起在廣州附近行醫救人。在鮑姑發明艾灸之後,她通過使用一種叫做紅腳艾的物質,製作成艾絨條,放在傷口上進行熏烤,不久病人的傷就能基本痊癒。正是因為鮑姑用多年的醫術經驗第一次開創了艾灸這一治療方法的先河,所以受到人們的讚譽。

傳說中鮑姑治療贅瘤的故事更為神奇。話說有一天鮑姑去採藥路過河邊,發現一女子站在河邊抽泣,預行短見。俗話說醫者父母心,鮑姑怎能見死不救,鮑姑連忙上去攔住姑娘,詢問原因。原來這姑娘臉上長了很多黑褐色的贅瘤,怎麼治都沒治好,本來挺漂亮一張臉就這樣給毀了。眼看年紀越來越大,婆家也說不下,家裡人都覺得蒙了羞,閑言碎語不斷,她便出來準備尋短見。鮑姑仔細看了看,對姑娘說,你這病雖然難治,但我仍有辦法治好,就是不知道你敢否一試?姑娘連忙答應,說我死都不怕,還有什麼不敢試呢?於是鮑姑就從隨身的葯囊中取出紅腳艾搓成艾絨,將用火點燃產生的煙氣在姑娘臉上熏灼,在幾次熏灼之後,姑娘的臉先是感覺疼痛,在痛感消失之後又感覺瘙癢,接著那些贅瘤就從她的臉上脫落了,姑娘的臉又恢復如初了,她又變成一個漂漂亮亮的姑娘了。姑娘拿著禮物去感謝鮑姑,結果鮑姑她老人家什麼都沒有收,客套一番就採藥去了。

故事雖然離奇,但也不乏說明了中醫艾灸的神奇療效。雖然無法證實到底是誰真正發明的艾灸,但我們還是要感謝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傳統文化瑰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