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論多功能皮下套管針炙針在骨病的治療作用

多功能套針培訓

北京

12月1-2日(研修班)

北京

12月3-4日(高級提升班)

多功能套管針灸針是侯國文教授在總結傳統中醫針灸學和現代腕踝針的基礎上發明的。其理論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內容並涉及淺刺和皮下針刺的浮刺,其在治療過程中採用古代的搖針術和青龍擺尾術,療效甚佳。

多功能皮下套管針灸針簡稱套針,它分三部分,軟管,銳頭針,鈍頭針芯,為中國傳統醫學創新意義針法,套針是用一次性的套針在局限性病的周圍皮下淺筋膜進行掃散等針刺活動的針刺療法。是傳統針炙學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的產物。是繼承和發揚古代針炙學術思想寶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尤其是現代針刺研究的成果。具有適應症廣、用於各種疼痛、也可用於內科病症,如慢性頭痛、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脈管綜合症、腰椎間穾出症、腰肌勞損、膝關節炎、踝關節陳舊性損傷、帶狀皰疹後遺症、膽囊炎、結石症、慢性骨病、泌尿結石、附件炎、宮頸炎、乳腺增生、闌尾炎、睾丸炎、攝護腺炎等,隨著套針的推廣和深入實踐一定會更多適應症。

它具有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無負作用等優點。

一、主要特點

1、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時對麻,木,脹痛等感覺異常的病症也有較好的療效。

2、速效止痛,治療疼痛可起針到痛無的效果,特別對急性疼痛患者可一到二次全愈。

3、留針長掃散,對慢性疼痛長時間掃散具有持續效果,起針後作用還在。

4、安全無負作用,常規消毒,速效進針,不需要酸,脹,麻感,不用擔心傳統針引起的斷針,彎針,滯針。暈針現象也比傳統針刺療法更少發生。

5、對軟組織傷痛等疾病有較的的遠期療效,對發作期的癌痛也有一定止痛作用。

6、留針期間患者可自由活動也可洗澡,個別人不舒適可自由取下。

7、費用低,用針少,治療面積大,作用巨集。不像傳統針炙從頭扎到腳,整個人扎得像刺蝟。

8、操作時間短,2到3分鐘可止痛,痛止針起,患者易接受。

現筆者對常見的幾種病症療法介紹如下,拋磚引玉,望專家,同仁指教。

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鄰近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交感神經,並由此產生頸、肩、上肢一系列表現的疾病,稱其為頸椎骨性關節病,簡稱頸椎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各種急、慢性勞損的累積效應,最後形成骨贅。

當突出的椎間盤與增生的骨贅刺激或壓迫鄰近的脊神經根、椎動脈或脊髓,使其產生損傷、無菌性炎症、修復後反應等,就出現了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臨床常分為: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其他如食道型等。

中醫理論認為,感受外邪,跌仆損傷,動作失度,可使頸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頸部疼痛、僵硬、酸脹;肝腎不足,氣血虧損,督脈空虛,筋骨失養,氣血不能養益腦竅,而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癥狀。頸椎病主要與督脈和手、足太陽經密切相關。

張某,男,40歲,司機,長期開車導致雙肩疼痛,頭項不能轉側,風池穴有壓痛點,頭暈,耳嗚。治療,用套針雙側肩胛崗向上肩胛上角疼痛點刺入掃散兩分鐘,針到痛緩,每天一次留針,治療三次癥狀完全消失,三月後隨訪末複發。

劉某,男,60歲,經常耳嗚,牙痛,血壓高,大拇指,食指麻木,肩峰,及大椎有壓痛點,運套針前臂側肘下8CM進針掃散2分鐘,再從三角肌上點處向壓痛點處刺入掃散2分鐘留針,順肩井穴下對應痛點各刺入掃散2分鐘留針,然後用采血針右手食指拇指尖放血,治療一次癥狀緩解,隔天一次,治療六次癥狀全無,半年後隨訪末複發。

二、肩關節周圍炎

1.概述

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部長期固定疼痛,活動受限為主症的疾病。由於風寒是本病的重要誘因,中醫常稱為「漏肩風」;本病多發於50歲左右的成人,俗稱「五十肩」;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後期常出現肩關節的粘連,肩部呈現固結狀,活動明顯受限,故稱「肩凝症」「凍結肩」等。

本病因體虛、勞損、風寒侵襲肩部,使經氣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風寒,阻痹氣血;或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筋脈,氣滯血瘀;或年老氣血不足,筋骨失養而衰頹,皆可使肩部脈絡氣血不利,不通則痛。肩部主要歸手三陽所主,內外因素導致肩部經絡阻滯不通或失養,是本病的主要病機。

2.辨證

主症為肩周疼痛,酸重,夜間為甚,常因氣象變化及勞累而誘發或加重,患者肩前、後及外側均有壓痛,主動和被動外展、後伸、上舉等功能明顯受限,後期可出現肌肉萎縮。手太陽經「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當疼痛以肩後部為主,為手少陽經證;手陽明經「上肩,出肩上」,其病「肩前臑痛」,當疼痛以肩前部為主,為手陽明經證;手少陽三焦經「上肩」,其病「肩膈……外皆痛」,當疼痛以肩外側為主,為手少陽經證。兼有明顯的感受風寒史,遇風寒痛增,得溫痛緩,畏風惡寒,為外邪內侵;肩部有外傷或勞作過度史,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脈澀,為氣滯血瘀;肩部酸痛,勞累加重,或伴見頭暈目眩,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為氣血虛弱。

李某,女,52歲,工人,患者肩周炎,手活動受阻,肩前反肩後壓痛。用套針順肩前,肩關節外側,肩關節後側下8cm處各進一針掃散兩分鐘,當場痛緩解留針,結合,1面壁爬牆,2腦後拉手一上,一下。3體後拉手拉繩運動,隔天治療一次,治療五次癥狀全無,活動自如。

陳某,62歲,女,農民,肩部疼痛及外展活動功能受限,運用套針同側前臂內側前緣約中間段痛點下8cm由下向上進針掃散兩分鐘,痛感明顯緩解,結合肩關節功能鍛煉,隔天治療一次,三次後康復,三月後隨訪末複發。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由於纖維環退變破裂,髓核突出,在局部機械壓迫及化學性物質的刺激下,微循環及神經營養障礙,神經根產生水腫、充血、滲出及與周圍組織粘連等炎性反應,從而引起腰腿痛的發生。在手術切除腰椎間盤中,可見肉芽和纖維組織增生,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異常,產生一系列臨床癥狀,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病,多見於L4/L5及Ls/Si處。本病多因多次扭傷、勞損、感受風濕寒邪等原因發病,屬中醫「痹證」「腰腿痛」的範疇,主要病機為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本病多見於20~40歲中年體力勞動者;發作時腰痛,放射到小腿及足部,行路、『久站加重,臥床減輕,可伴麻木感;查體發現腰骶部壓痛,叩擊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加強試驗陽性,腰部側彎時神經根支配區感覺過敏;做CT、MRI可明確診斷。

胡某,52歲,農民,男,腰痛半年,腰臀部瀰漫性疼痛。腰4-5。腰5-骶椎間盤突出。右小腿,腳指麻木。治療第一次用套針從外側向腰4-5對刺掃散留針。掃散兩分鐘疼痛明顯減輕。右環跳穴疼痛點外6公分處再用套針斜刺兩分鐘留針,右小腿後側和外側各扎一針留針,疼痛明顯減輕,隔天治療,六次全愈。三月後回訪未複發。

張女士,45歲,教師,腰痛三個月。橫突左側壓痛,CT示腰4-5椎間突出,第一次用套針從外側向腰4-5椎間隙正中線旁開8cm處對刺掃散兩分鐘留針,左側腰三橫突處6cm處再用套針刺入掃散兩分鐘留針。隔天治療一次,治療五次疼痛消失。半年隨訪未複發。

四、套針注意事項

1、多數情況下在距離痛點6~8cm處進針。

2、多選擇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處這樣便於操作和留針,但要是病痛在肋間斜取肋間效佳。

3、避開皮膚上的瘢痕,結節,破損等。

4、盡量避開淺表血管,以免針刺時出血。

5、進針點與病痛處之間最好不要有關節,否則效果相對差。

6、患者過於飢餓疲勞,精神緊張時不宜針刺。

7、常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者不宜針刺。

8、皮膚有感染,漬瘍,腫瘤部位不宜針刺。

9、套針只能一次性使用。

最新培訓資訊請點擊以下鏈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