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玉雕之中,屬它貴!

| 明清家具研習社 |

格物

清 和田玉龍紋香爐供器

什麽是“器”?四個“口”,一個“犬”。

最原始的解釋就是,需要靠狗來守護的、不能被人偷走的東西,是一個家庭內的貴重物件,它可以是食器酒器,也可以是香器禮器。在《左傳》裡直接將“器”上升到一國之禮處——“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而當器皿以玉雕的藝術呈現時,觸手可及的日常用具與象徵權利富貴的玉石相結合,無疑產生了更為獨特的效應,尤其是仿古青銅器的風潮,更是賦予了玉雕器皿不一樣的意味。

玉雕器皿,種類繁多,如傳統造型的瓶、爐、薰,以實用生活器為藍本的碗、杯、壺、盤、碟、盒、洗、酒具、茶具,以青銅器為模範製作的尊、壘、鹵、獻、觸、鼎、爵等,種種都各具特色。

但一件好的玉雕器皿,卻難做難尋難成

一件器皿,所涉及的雕工之多,可能遠超你的想象,圓雕、鏤空雕、浮雕、內雕、掏膛、巧雕等等,足矣讓匠人盡顯自己的十八般武藝,非老手、熟手、高手不能為

有蓋子者,接口處需嚴絲合縫,不可有衝口(即母口和子口的邊沿有裂綹、缺口等缺陷)。

有口、頸、耳、肩、腹者,若非特型,必須得左右對稱,上下規整。

有膛者,需掏膛乾淨,內裡平滑、內外如一、厚薄均勻,不宜太厚,厚了顯得笨重,厚薄要恰到好處。

若有活環鏈雕,那麽它的梁、鏈、環要大小一致、勻稱、均衡規矩。

工不可不細,雕不能不明。

從草圖、開料、粗琢,精雕,掏膛、穿孔……一道道工序下來,縱使是幾十年的老匠人,依舊步步驚心。

每一件玉雕器皿,都有它獨自的標準,不允許有閃失,也不允許有差錯。稍一手抖,便功虧一簣。

做件好器皿,在“人和”之外,還得有“天時與地利”,在合適的時機用能承受的價格遇到心儀的原石。

做一件玉雕器皿,選材永遠是重中之重。

玉料得夠大,玉質得均一,盡量無雜無裂、無髒無綹,且玉的脾氣還得好,不能輕易起性,性子大的要是一不小心崩豁了口,一腔心血便是付之東流。

像這樣一件玉雕香爐,無論從選材還是工藝,都稱得上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作者才能造就的作品。

選料精,以新疆和田白玉為材,玉料堅密均勻且無瑕疵和裂紋,白度細度油潤度皆是上上之選,方可掏膛示人。

整體器型摹古而製,符合國人喜愛對稱的原則,看起來規整大氣,給人一種端莊、典雅之感。

也正是玉料品質要求高、塊型要求大,原石成本自然遠超其它形製,再加上慎重下刀的構思、精雕細琢的打磨,要求更精的工藝難度,都使得器皿在人力與時間上更加勞心勞神耗財耗時。

設計難,工藝難度大,工期長,風險大,自然還會有遠高於其他雕件的工費。

種種疊加,都導致無論是古代,還是如今,市場上的器皿類玉雕作品並不多,尤其是用好玉雕的器皿,能經過歷史而完整保存者更是難得一見。

很多人會覺得,說白了就是個玉石雕件而已,有什麽難成的。

世上俗器多矣,而美物難尋,雅物難成。

人分美醜,家具器皿也有妍媸。人有氣質,而物有器韻。

即使是用類似的玉質雕工去模仿一件玉雕器皿,效果觀感卻可能是雲泥之別。

“器韻”,就是一件器皿的靈魂,器皿可方可圓,可繁可簡,但不可無“韻”。

一件合格的玉雕器皿,無論是它的整體、局部、還是妝點元素,都充滿藝術的美感。它可粗獷樸實,也可精巧瑰麗,不管哪種,都給人一種至美的視覺享受。

把它們至於案幾之上,不用做任何言語形容,能感受到它渾身散發出來的對稱之美、協調之美、圓融之美,迷人之美;而歷時日久,在物我交融的滋養,內化出了更深層次的人文特質。

- END -

讓最好的家具傳承有序

明清家具研習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