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乾隆80大壽賀禮,古代玉雕的巔峰之作

本文來源於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古代帝王愛玉者眾多,卻無人能與乾隆帝相提並論。他對古玉收藏十分熱衷,一生所藏近萬件。在其禦製詩中,詠玉詩就近八百首,因此得名“玉癡皇帝”。

乾隆曾對宮廷玉器製造給予極大關注,在京師設置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廷如意館,並親自過問玉器製辦。為打造令自己滿意的玉器,不惜耗費大量人力財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禹治水圖》玉山子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也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

此玉山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樂壽堂。根據清宮檔案記載,原重為10700公斤,由揚州工匠琢製7完成,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達5350公斤,是中國古代玉器史上所用玉料最巨,運輸距離最長,雕琢時間最久,花銷費用最高,器形最大,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精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系用呈青白二色的名貴密勒塔山和田青玉雕成。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配,更顯得雍容華貴。

萬裡征途運玉石

乾隆在位期間,民間有人發現一塊重達6噸多的玉石,這塊大玉石色澤青綠,質地細膩,光潤如脂,且體量罕見,世間難求。乾隆知道後非常高興,下令將其火速運往京城。

當年,將這樣一塊玉料從新疆和田密勒塔山完整地運到北京,簡直是個奇跡。據清代一首名為《甕玉行》的詩描述,運輸一塊大玉料,需要使用軸長11米的特大專車,前面用100多匹馬拉車,後面有上千名役夫扶把推運,遇到冬天則潑水結成冰道在上拽運,每天只能走七八裡地。這樣大的玉料,從和田到北京萬裡之遙,前後花了至少3年時間

乾隆皇帝認為這樣罕見的大玉材,應該用來表現偉大功業,他最終決定按內府所藏宋人所繪《大禹治水圖》上的形象,來雕琢一座高大的玉山子。

乾隆親點畫藍圖

在宮內先按玉山原石的形狀,畫了四張圖樣,隨後又製成蠟樣送乾隆閱示批準,隨即發送揚州,因擔心揚州天熱致使蠟樣熔化,又照蠟樣再刻成木樣,為了趕在乾隆80大壽前完成製作,揚州工匠分成幾班,晝夜不停地加工,用了七年時間,才完成這件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大型玉雕!

揚州工匠巧雕琢

玉山刻畫的是大禹率領大眾開山的場面,在山的前三面,雕刻家以剔地起突的雕琢法,巧妙地結合玉材的形態,靈活安排人物,遍山古木蒼松,重山疊嶂,流泉飛瀑。整座玉山上,雕琢了眾多人物,活動都圍繞治水展開,人們穿著粗布麻衣,有的乾脆光著上身,掄起橛子,劈山移土,脊背、腿上的肌肉隨著動作的展開爆發出力量。

上面還有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的隸書"密勒塔山玉 大禹治水圖"以及禦題七言詩一首:

功垂萬古得萬古,

為魚誰弗欽仰視,

圖畫歲久或湮滅,

重器千秋難敗毀。

這份乾隆八十大壽的賀禮,既有乾隆千古聖君自居,也有其以大禹的事跡自勉的含義。

關於玉山子置於何處,乾隆經過費心思忖,決定將它置於自己當太上皇的居住地——樂壽堂,於是《大禹治水圖》玉山子自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公元 1788年)起就在北京故宮的樂壽堂內高高佇立,兩百多年來,一直展示著它那看不盡的風姿。帝王用它來誇飾豐功偉業,但有意無意之間,在光滑溫潤的青玉上,一個個精致工巧的勞動場景似乎影射出一個古老民族勤勞自強的偉大靈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