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翡翠雕琢的5個「三七定律」

沒有人一開始就愛上原石,經過玉雕的階段,才會轉入對其鍾愛,而我國玉雕歷史悠久,玉不琢不成器,長期的歷史中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出無數雕琢規律,其中就有一條叫「三七」 規律,你聽說過嗎?

三分形似,七分神似

玉器雕琢不需要過度追求形象的真實和逼真,但在神態刻畫上一定要細緻入微,這種藝術思維不僅在玉器雕琢中出現,其它藝術形式亦有,這是中國特色的傳統,即通過簡單的勾勒,以小見大,所求意境之美。

三分皮色,七分玉體

玉是體,皮是衣,先有玉,而後有皮,皮依附於玉而存在,因此在雕琢中,要突出玉質之美,皮色則是點綴。這也是對眼下過度重皮色的反思。

三分細膩,七分流暢

玉器雕琢不宜過分細膩,費料費工不說,且過於細密的線條會讓玉器顯得「傷痕纍纍」,喪失了渾然一體的感覺,因此玉雕不追求線條的繁雜,而是講究線條的流暢和簡練。

三分輔,七分主

玉器雕琢布局也大有講究,無論是人物還是風景,主體部分隻佔七分,還有留三分作為點綴,起襯托之用,輔助部分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少了沒有渲染輔助作用,多了則喧賓奪主。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師級的作品,多是按此規律雕成。

三分眼 七分玉

在玉雕中,打眼也同樣大有講究。眼打在什麼位置,打多大,打多少,都直接關係到玉雕作品比例與完美。如果一件作品上打眼超過了作品體積的30%,那麼就會損害和田玉的自然之美,一件比例協調,重力均衡的玉雕作品才能體現玉雕作品的大氣、意境、神韻,「琢」無痕而顯生命力。

沒有不好的玉,只有拙劣的心。中國的玉雕文化要承前啟後,需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所以玉雕人肩上擔負著沉重的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