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機構爭論央行該不該降準:關鍵點何在

近期“央行降準”成為市場熱點之一。該如何看待央行罕見辟謠背後面臨的抉擇,而降不降準又取決於哪些因素?

這些討論的一則背景是,3月29日深夜,央行通過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對當時一則“4月1日起降準”的消息進行辟謠,指出該消息不實。此後據《金融時報》透露,央行已就此事正式致函警察機關,請就此次編造發布虛假信息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應考慮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降準與否,除了考慮4月份即當前的流動性狀況之外,更應該考慮到一季度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包括通貨膨脹的水準。在一系列宏觀穩增長的政策作用下,一季度總體開局比較良好,投資消費穩中有升,通脹總體可控。

他認為,就短期來看,從流動性改善的角度來說,外匯佔款總體可能還會進一步改善,財政支出加大,這有助於緩解流動性壓力,不過也要考慮到包括繳稅、繳準、MLF到期以及地方債發行等在內的給流動性帶來壓力的因素。

在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的背景下,溫彬預判,央行或很快重啟逆回購,以保持短期市場利率穩定。此外,因為下周有3000多億MLF到期,央行要在續作MLF和TMLF以及降準三者之間進行權衡和選擇。

其指出,預期一季度總體數據不錯,因此在4月17日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後,央行很可能會通過續作的方式而不是降準,而如果續作的話,很可能是通過續作TMLF對衝到期的MLF,既可以滿足結構引導的需要,又可以降低融資成本。

或傾向公開市場操作

中信證券明明團隊指出,首先,從4月份和二季度的流動性缺口角度來看,降準預期的升溫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

根據此前相關報告分析,預計4月份存在近兆的流動性缺口,結合二季度共有1.2兆元MLF到期,三季度更有1.66兆MLF到期,大規模MLF到期為降準打開了空間。雖然央行出面辟謠給降準預期一定打擊,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明確提出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按照以往定向降準政策落實的情況,4月份降準落地的概率仍然較大。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撰文指出,綜合當下的貨幣政策面臨的主要難題和經濟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短期內貨幣政策或難以進一步寬鬆,降準可能性與必要性也在降低。

文章認為,結合基本面來看,逆周期政策已經稍見成效,帶動經濟有見底企穩之勢;同時,短期通脹存在上行壓力,製約了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空間;此外,短期流動性緊張局面可以通過多種公開市場操作緩解。

文章提出,當前貨幣政策的主要困境並非流動性緊張,而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性的降低,而基於防範資產泡沫重來的考慮,對降準工具的使用也將更加謹慎。

“短期內經濟數據的一些改觀,以及通脹壓力的上行,可能會使得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必要性降低,一旦短期流動性出現困難,央行將更加傾向於使用公開市場操作而非降準、降息這類全面寬鬆的信號。”沈建光指出。

更加注重精準滴灌?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目前市場上對4月份是否降準存在爭議,考慮到央行已經明確辟謠,為避免導致市場預期混亂,4月份進行降準的概率變得很低。在短期經濟數據超預期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央行短期釋放進一步寬鬆信號的概率較小,但在操作方面會更加重視精準滴灌,資金利率大概率維持低位且波動加大的狀態,但中樞大幅上行的概率並不大。

今年兩會期間,央行行長易綱在相關發布會上表示,穩健貨幣政策的內涵沒有變,要體現逆周期的調節,同時貨幣政策在總量上要鬆緊適度。今年的鬆緊適度,就是要把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大體上和名義GDP的增速保持一致。另外,要求我們在結構上更加優化,也就是進一步加強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最後,穩健的貨幣政策還要兼顧內外平衡,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了世界經濟,所以考慮貨幣政策的時候,當然要以國內的經濟形勢為主來考慮,但同時要兼顧國際和中國在全球經濟關係中的地位和我們外向型經濟的方面。

新京報記者 宓迪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張彥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