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漲姿勢!每天走一萬步才健康?其實怎麼走才更重要!

小夥伴們一起吃飯見個面

不如一起來鍛煉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長跑幾十公里

舉起幾十公斤啞鈴

但每個人都會走路


於是「刷步數」在朋友圈裡流行了起來

那麼問題來了

有的人長年幾萬步霸佔榜單前幾名

有的人每天只有可憐的幾百步

到底走多少步才對身體好呢

接著往下看

不要追求步數

要追求「有效步數」

根據我國目前的相關健康指南來看,成年人每天應累計進行相當於步行6000步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

但對於普通成人來說,6000步可能更適合作為最低目標,如果體力(和時間)充足,再以10000步來要求自己。

不過呢,如果只是日常散步瞎溜達,那就算不上是真正意義的運動。

真正有效的步數,應當來自於有效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以上。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運動心率:

健康且體質較好的,心跳可以控制在120~180次/每分鐘;

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年齡)~(180-年齡)。

心率,可以簡單地通過摸一分鐘脈搏來測,也可以佩戴心率帶,使用手環、智能手錶等設備來測。

手機一萬步≠運動一萬步

前面咱們說過「刷步數」,這種朋友圈的步數大多是指手機記錄的步數,通常來自手機、手環上的內置感測器。

這些設備最大的問題是——不太準。

只要手機或手環的位置變了、重心動了,手動腳不動也會產生步數,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

這樣的步數是有欺騙性的步數,不是真正有效步數。

沒怎麼走也有6000步,夠嗎

不夠,當然不夠。

在生活中,短暫的、強度很低的走雖然算是動起來了,但效果較差,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只是從臥室到廚房、從樓道到小區門口、從辦公室到洗手間走了一些零碎的、短暫的步數,就算加起來達到了6000,那還是不夠。

建議大家專門抽點時間出來,認真走6000步。

運動量過大,可能傷身體

科學分階段循序漸進

同樣的距離,跑步比走路的步數要少,但是運動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就在於跑步的速度、心率和強度都高很多。

但不是要求一步到位達到運動量目標,畢竟能走出「久坐」的習慣,就已經是突破性進步了。

看完之後小編心情頓時複雜了

每一天的10000+步,貌似都白走了

當然

我們也要因人而異,科學鍛煉

來源:丁香醫生

昌吉州互聯網資訊辦公室

昌吉市互聯網資訊辦公室

編輯 張夢慶 校對 雷瑞 審核 仇建鵬 畢敬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