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天的護身要穴

夏天的護身要穴

夏天的護身要穴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玉平

氣象轉熱,夏天到來。

我們都有體會,夏季氣象太熱,消化能力降低,卻又難免貪食生冷,就容易拉稀跑肚。脾胃一旦受傷就難以完全恢復,所以老百姓特別重視保護脾胃,夏天,小孩子即使光腚也要戴肚兜,大人也要護好肚臍。有句俗語叫做「腸胃不安,一生難安」,脾胃關乎壽命,一點兒不假。

夏天最重要的護身穴位是足三裡,此穴別名下陵、鬼邪等。針灸的法典《四總穴歌》共四句話,其中一句就是:「肚腹三裡留。」沿用至今,其療效依然好得令人驚嘆不已。臨床上已經有無數人感覺到了針灸足三裡治療脾胃病的神奇效果,親身受益於祖先傳下來的術法。

古代的「肚腹」,泛指整個消化系統,與脾胃、肝膽、大小腸、三焦的功能相關。脾胃位於中焦,居中屬土,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說「久視傷血」「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脾胃不健可以導致各個部位供血不足,如眼病頻發並難以治癒,失眠、心煩、頭痛、眩暈、骨質退化、腰背疼痛、記憶力下降等。脾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足三裡是胃經的穴位,胃下合穴,「土中之土」穴,對於調整消化系統起著重要作用。所謂「調節」,就是「雙向」作用,比如:胃蠕動過強,肚子裡總是咕咕作響,腸鳴音過亢,針灸足三裡可以讓腸胃安靜下來;相反,如果胃動力不夠,飯後不消化,堵脹痞滿,大便秘結,針灸足三裡,可以幫助胃腸蠕動,提高消化能力。

夏天的護身要穴

清胃火

足三裡是名副其實的保養穴,沒有什麼瀉的作用。如果想清胃火,就要取足部的內庭穴。內庭穴是胃經的滎穴,滎穴清火作用才好。

足三裡的應用源遠流長。《黃帝內經》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其中《靈樞》是專講針灸的。在《靈樞? 邪氣臟腑病形》中記載:「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裡也。」「膈咽不通」為什麼與足三裡有關?中醫講,「經絡所過,病之所主」,就是說,人體某個部位出現了疾病,識別經過這裡的是哪些經絡,就是哪些經絡和其所屬的臟腑出了毛病。

《靈樞》記載,足太陰脾經「夾咽,連舌本,散舌下」。足陽明胃經「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可見,脾胃經的走行都經過咽喉。另外,咽又是食道的門戶,臨床患「胃食管反流」的人很多,表現為酸性很強的胃液經常刺激咽喉,所以胃不好的人經常伴有慢性咽炎。

《 靈樞 ? 四時氣》說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這說的是,足三裡可以治療關節炎等腿部疾病。《 外台秘要》說 :「人年三十已上,若不灸三裡,令人氣上沖目。」說的是,人三十歲以後,不灸足三裡,就會生眼病。這可以理解為:足三裡可以用來治療和防止眼病。

孫思邈在其早年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了針灸處方千餘條,在其晚年所著的《千金翼方》中又記載了針灸方六百餘條。他主張,醫者每次去瘟疫之處治病,要對自己足三裡做一次化膿灸,這在沒有疫苗的年代是一個偉大創舉。孫思邈首先發現灸足三裡具有防病保健的功效,並提出「若要安,三裡常不乾」的觀念。

在日本,有「不灸足三裡,勿為旅行人」,「旅行灸足三裡,健步快如飛」等說法。1937年元旦,日本政府衛部向全國發出通令,號召掀起一個「人民三裡灸健康運動」。1938 年,駒井一雄出版了《三裡の灸》。

說了這麼多,足三裡在哪裡呢?其實,足三裡的位置很好找,在網上一搜就知道了,或者對照附圖。這個穴位屬於大穴,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區域,所以不用擔心找不準確穴位。最關鍵的還是要堅持。每天按摩足三裡,總會令脾胃好、抵抗力高,使人健康延年。

夏天的護身要穴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夏天的護身要穴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夏天的護身要穴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張玉平

本文編輯:秀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夏天的護身要穴

點擊閱讀原文

查閱更多精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